一轮复习-戊戌变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一轮复习-戊戌变法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轮 复习 戊戌变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考纲考纲:(1)知道明戊戌变法的知道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2)概述变法的概述变法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探究其,探究其失失败的原因败的原因,体会,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复杂性改革的曲折性、复杂性。(3)分析变法在中国分析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历史地位近代化过程中历史地位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九:戊戌变法:一、背景、条件:二、戊戌变法的经过:三、历史意义: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九:戊戌变法:一、背景、条件:1 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2 2、阶级基础:、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 3、思想基础:、思想基础:(一)必要性:甲午战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机严重(二
2、)可能性: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4 4、国际:、国际: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的世界发展潮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示范和影响。思想核心是思想核心是_。冲决冲决纲常礼教纲常礼教的网罗的网罗 康有为:康有为:梁启超:梁启超:谭嗣同:谭嗣同:严复严复:翻译翻译_,宣扬,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的社会进化论观点。维新派主张维新派主张1、代表作:代表作:_2、特点:、特点:_即把即把西方西方进化论和资进化论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 观念与观念与中国中国传统儒家思
3、想相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为变法创造理论依据。结合,为变法创造理论依据。3、影响:、影响:_共同点:共同点:_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托古改制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倡民权倡民权”天演论天演论明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明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九:戊戌变法:一、背景、条件:二、戊戌变法的经过:三、历史意义:1、序幕、序幕公车上书公车上书2、发展、发展维新实践维新实践 3、高潮、高潮百日维新百日维新 4、结局、结局戊戌政变戊戌政变“公车上书”(维新思想政治运动)(一)序幕(一)序幕二、戊戌变法的经过:1919世纪
4、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键是:A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 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B(1)时间:)时间:1895年春年春(2)内容:)内容:权宜之计权宜之计:拒和拒和应战应战、迁都迁都西安、西安、练兵练兵;变法变法引进西方的议会政治制度。引进西方的议会政治制度。(3)意义:)意义:冲破了几百年来士
5、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1 1、设立学会设立学会(如强学会等)、(如强学会等)、学堂学堂(如时务学堂等)、(如时务学堂等)、创办刊物创办刊物(如(如中外纪闻中外纪闻等),把维新变法推向全国等),把维新变法推向全国2 2、与保守派、与保守派展开论战:展开论战:(二)发展(二)发展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6、(1 1)内容)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 2)实质:)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3 3)影响:)影响:1919世纪末世纪末思 考: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支持维新派的主张?一、不甘做亡国之君一、不甘做亡国之君(民族危机严重民族危机严重)二、与后党争权二、与后党争权 (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三)(三)高潮高潮-百日维新:百日维新:3 3、
7、起止时间和、起止时间和标志标志:1898.6.11-9.211898.6.11-9.21 定国是诏定国是诏的颁布的颁布戊戌政变戊戌政变4 4、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政治、经济、军事、文教)5 5、评价:、评价:(1 1)意义:)意义:(2 2)局限:)局限:1 1、施政、施政纲领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应诏统筹全局折2 2、组织:、组织:保国会保国会(性质?性质?)6月11日,变法诏书发布。这一天,光绪专门去了一趟颐和园,把开始变法的消息告诉慈禧并带去几份关于变法的奏折。史书记载:光绪在慈禧榻前读者讲着,慈禧批评议论着,感叹过去朝廷实行的维新自强都不如这些书里说的透彻。光绪
8、见慈禧高兴就建议大量印刷这些小册子,官吏人手一本学习变法。慈禧点头说:“就这样办吧!”于是变法开始,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而帝国的宫廷和前途在那一瞬间是明亮的。传统的我们都认为康梁等是维新变法的策动者,光绪是支持者,慈禧是一味的反对者。实际上,康有为提出的整体变法主张,在最初实施时,是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共同支持的。皇帝颁布的改官制、废科举、办学堂、兴工商、设邮政、裁军练兵等措施,事先全部征得慈禧同意。对于变法的程度,她也是有底线的,康有为的一些激进的西方政治主张如立宪法、开国会,她必定不能接受。但这皇帝也未必能够接受。“根据粗略的统计,根据粗略的统计,“百日维新百日维新”期间,仅光绪皇
9、期间,仅光绪皇帝亲自发出的变革令就有帝亲自发出的变革令就有280280件之多,平均每天就要件之多,平均每天就要下达下达3 3个变革令个变革令中国的皇帝如一个急躁的孩子中国的皇帝如一个急躁的孩子,他想一天之内就把世界上所有的游戏都玩上一遍,他想一天之内就把世界上所有的游戏都玩上一遍在百日维新的在百日维新的103103天中,帝国整个政府衙门都陷入了天中,帝国整个政府衙门都陷入了繁忙混乱之中,整个帝国也为之狂癫繁忙混乱之中,整个帝国也为之狂癫光绪皇光绪皇帝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想决定帝国由什么人来帝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想决定帝国由什么人来管理,他想决定帝国该有什么样的声音。管理,他想决定帝国该有什
10、么样的声音。而这关系而这关系到帝国最要害的权力。慈禧决不允许。到帝国最要害的权力。慈禧决不允许。”19011901年年 变革仅仅开始五天,慈禧突然下达三道指令:变革仅仅开始五天,慈禧突然下达三道指令:一、凡是任命二品以上官员,必须得到她的批准;一、凡是任命二品以上官员,必须得到她的批准;二、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二、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三、罢免翁同龢(光绪帝师傅,三、罢免翁同龢(光绪帝师傅,“帝党帝党”首领)的官职首领)的官职 慈禧的突然袭击把慈禧的突然袭击把光绪吓得光绪吓得“惊魂万里,涕泪千行,竟日不食惊魂万里,涕泪千行,竟日不食”。第二天,慈禧得知,一天没吃饭的皇帝擦干眼
11、泪,召见了康有。第二天,慈禧得知,一天没吃饭的皇帝擦干眼泪,召见了康有为。在朝房等待召见的康有为与大臣荣禄有一段戏词似的对话:为。在朝房等待召见的康有为与大臣荣禄有一段戏词似的对话:荣禄:荣禄:“以子之以子之槃槃槃槃大才,亦将有补救时局之术否?大才,亦将有补救时局之术否?”康有为:康有为:“非变法不能救中国也。非变法不能救中国也。”荣禄:荣禄:“固知法当变,但固知法当变,但一二百年之法,一旦能遽变乎?一二百年之法,一旦能遽变乎?”康有为:康有为:“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此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矛盾逐步升级。此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矛盾逐步升级。18981898年年
12、8 8月至月至9 9月初,月初,光绪皇帝动手裁撤多个衙门光绪皇帝动手裁撤多个衙门,提拔维,提拔维新人士,新人士,以另一种形式设立康有为所提出的制度局以另一种形式设立康有为所提出的制度局(由维新党人组成的变法机构)(由维新党人组成的变法机构)设想设想。感到即将丧。感到即将丧失权力的失权力的军机处老臣们一窝蜂地跑到颐和园向慈禧军机处老臣们一窝蜂地跑到颐和园向慈禧“磕头痛哭磕头痛哭”。9 9月月6 6日,光绪帝在向慈禧请安时遭日,光绪帝在向慈禧请安时遭到慈禧的迎头痛骂,光绪泣不成声,到慈禧的迎头痛骂,光绪泣不成声,“哭谏哭谏”不止不止。这时。这时慈禧和光绪的忍耐都已到了极限,朝中局势慈禧和光绪的忍耐
13、都已到了极限,朝中局势剑拔弩张,血腥政变一触即发。剑拔弩张,血腥政变一触即发。衣带诏?!衣带诏?!汉献帝时,曹操擅权,献帝将秘密诏书缝在衣带里,托国舅董承带出宫外,后事泄,曹操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人满门抄斩(马腾离京、刘备出走)并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于献帝面前。三国演义以极深厚的小说功力勾勒出历史上著名的“衣带诏”的由来。光绪皇帝在最后关头,通过杨锐和林旭也发出了这么一份诏书。希望杨锐与谭嗣同等人一起商量对策。他本希望缓解事态能让改革继续进行,但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份密诏后来被康有为精心伪造,直接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两份衣带诏“朕屡次极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可保,汝康有为、杨锐
14、、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与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特谕”。这是现在社会上四处流传的密诏文本,(康有为一手篡改的伪诏)。光绪密诏的原始文件,自偷运出宫之后就一直踪迹渺然,直到10年之后慈禧与光绪同时去世,杨锐之子才在1908年8月,将原件交还给都察院,密诏原文从此真相大白。(四)失败:(四)失败:1 1、标志:、标志:戊戌政变戊戌政变2 2、失败原因:、失败原因:(1 1)客观原因:)客观原因:(2 2)主观原因:)主观原因: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结果:结果:新政中除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其余全部被废除。变法失败变法失败。一
15、、客观上,新旧力量的对比明显不利于维新派一、客观上,新旧力量的对比明显不利于维新派 变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变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来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来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新势力与保守势变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新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力的力量对比。当时,力量对比的天平明显地倾斜于保守派。从当时,力量对比的天平明显地倾斜于保守派。从控制控制军政实权军政实权的大多数的大多数王
16、公贵族王公贵族,到,到军队将领军队将领和只会和只会做做八股文章的士子文人八股文章的士子文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无不反,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无不反对变法,从上到下构织成一张严密的抵制变法的网络。对变法,从上到下构织成一张严密的抵制变法的网络。耐人寻味的是,本来与保守派有矛盾的耐人寻味的是,本来与保守派有矛盾的洋务派洋务派,虽然,虽然在在“西用西用”上与维新派有着共同的语言,但为了维护上与维新派有着共同的语言,但为了维护“中体中体”,而公然站到了保守派的阵营之中,使得维,而公然站到了保守派的阵营之中,使得维新派势单力薄。新派势单力薄。保守势保守势 维新派的主要靠山维新派的主要靠山光绪光绪,名义名义上
17、是已经亲政的皇帝,但最高上是已经亲政的皇帝,但最高权力权力实际上依然为慈禧所垄断实际上依然为慈禧所垄断。维新派维新派在变法期间在变法期间只掌握一种权只掌握一种权力,即起草上谕权,力,即起草上谕权,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主,在这样的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上谕来推行变法新政,但百日维新中所下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上谕来推行变法新政,但百日维新中所下的上谕真正得到执行的其实很少。的上谕真正得到执行的其实很少。从严格意义上讲,维新派始终从严格意义上讲,维新派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改革实践者。没有成为真正的改革实践者。最致命的是,维新派始终没有认清光绪,最致命的是,维新
18、派始终没有认清光绪,没有看到光绪没有看到光绪只是一只是一个旧统治秩序的维护者、改善者,并不主张把中国建成一个资产个旧统治秩序的维护者、改善者,并不主张把中国建成一个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国家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国家。虽然现实的危机促使他选择了变法的。虽然现实的危机促使他选择了变法的道路,但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他内心深处道路,但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他内心深处“君权至上君权至上”的理想。的理想。因此在因此在发布那么多的上谕中,都没体现维新派所要求的开国会、发布那么多的上谕中,都没体现维新派所要求的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定宪法等主张。另外,作为中国近代社会新生力量的民族资本家群体中,很少另外,作为中国近代
19、社会新生力量的民族资本家群体中,很少有人直接参与或支持维新变法。而有人直接参与或支持维新变法。而仅仅由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思想仅仅由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来鼓动变法的知识分子来鼓动变法,这样变法失败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这样变法失败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改良派改良派二、主观上,维新派举止失当,过于激进,二、主观上,维新派举止失当,过于激进,加速了失败的步伐加速了失败的步伐 任何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个渐任何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进的发展过程,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没有政
20、治斗争经验的维新派,奢望变法立刻产生奇效,迅速扭转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维新派,奢望变法立刻产生奇效,迅速扭转中国长期形成的积贫积弱局面,其实是欲速则不达。中国长期形成的积贫积弱局面,其实是欲速则不达。首先,维新派在首先,维新派在舆论宣传上采用了过激的言辞和一意孤行、舆论宣传上采用了过激的言辞和一意孤行、感情用事的做法感情用事的做法。在自己并没有掌握实权、没有形成权威的情况。在自己并没有掌握实权、没有形成权威的情况下,就要求裁撤六部为代表的传统官僚机构。更有甚者,康有为下,就要求裁撤六部为代表的传统官僚机构。更有甚者,康有为在与老谋深算的荣禄谈话时,竟然口无遮拦,提出:在与老谋深算的荣禄谈话时,竟
21、然口无遮拦,提出:“杀二三品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这种不理智的策略,这种不理智的策略,只能减少维新派的同情者和支持者。只能减少维新派的同情者和支持者。其次,维新派没有建立广泛而又坚强的同盟。对于任何改革而言,最积极的支持者和最积极的反对者都是少数,更多的是等待、观望和温和派。对改革者来说,最大限度地争取温和派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扩大同盟军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否则,只能四面楚歌,陷于被动之中。尽管翁同龢提出了“调和两宫”的主张,让慈禧而不是光绪充当维新变法的领袖,但都被康有为等人拒绝了。最终,慈禧认定维新派只忠于光绪而仇视她,进而怀疑维新派
22、的变法动机只是为了从她手中夺取权力,使她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改革反对派的一边。再次,维新派采取了全面出击、齐头并进的方针,推进改革政策的实施。在短短的103天时间里,通过光绪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内容涉及各个领域。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得原本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脆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更增添了对改革的反感与厌恶,改革的阻力陡然上升。综上所述,在保守势力强大的社会环境中,维新派指望立竿见影实现自己救亡图存的理想最终被残酷地扼杀了。失败原因失败原因内因内因:3、民族资产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妥协性软弱性、妥协性。依靠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依靠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
23、报有幻想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报有幻想4、未发动人民群众,改革、未发动人民群众,改革缺少群众基础缺少群众基础。外因外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不成熟政治上不成熟,许多措施,许多措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1、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力量薄弱,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封建势力过于强大。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九:戊戌变法:一、背景、条件:二、戊戌变法的经过:三、历史意义:1、序幕、序幕公车上书公车上书2、发展、发展维新实践维新实践 3、高潮、高潮百日维新百日维新 4、结局、结局戊戌政变戊戌政变 3 3、启蒙意义
24、:启蒙意义:三、历史意义:2 2、进步意义:进步意义:1 1、爱国意义:爱国意义: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 D、促进思想启蒙、促进思想启蒙D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一次近代中国第一次是一次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潮流。潮流。教育:教育:废科举废科举、办学堂、派游学、办学堂、派游学近代化知识分子近代化知识分子 政治: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政治:改革官制、修订刑律军事:军事:编练新军编练新军
25、、开办警政。、开办警政。经济:经济:奖励实业奖励实业一、清末新政:一、清末新政:4 4、评价:、评价: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目的是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清朝统治危机。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清朝统治危机。本质具有落后性本质具有落后性: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自救运动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自救运动。仍仍未超出未超出“中体西用中体西用”的范畴的范畴。客观影响具有进步性客观影响具有进步性: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了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