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大学之道》优质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785669
  • 上传时间:2023-05-09
  • 格式:PPTX
  • 页数:41
  • 大小:2.2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之道》优质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学之道 大学 优质 课件
    资源描述:

    1、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04课 大学之道 第二单元激趣导入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从中知道了为人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真诚待人的道理。今天,我们要以更加理性的目光来学习曾子的另外一篇著作大学之道。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4.准确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素养目标目录目录第一章第一章n文化常识第二章第二章n诵读感悟第三章第三章n文本探究第四章第四章n艺术感悟第一章第一章n文化常识 曾子(前505年

    2、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了解曾子啮指痛心 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得

    3、意弟子,世称曾子),侍奉母亲极其孝敬。(家贫,经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回来,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他。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曾子轶事 n 修齐治平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4、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了解曾子思想n 人为贵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小戴礼记礼运中说:“人者五行之秀气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人不是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是能动的改造自然。“从天而倾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发现并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了解曾子思想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教育理

    5、论的重要著作。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的核心思想:明一德(专一),惟格一物,通过日新月异的努力,达到至善至美。了解大学明确 题目是编者加的。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解 题第二章第二章n诵读感悟预习检查n 明确字音。本末(m)壹(y)诵读指导(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例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6、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诵读指导(2)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3)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第三章第三章n文本探究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段原文

    7、: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在亲民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能得得。物有本末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道矣。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彰明”,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亲近爱抚民众。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详得:处事合宜本末:“本”原指木之根为常;“末”指木之梢为迹。后分别

    8、引申为本根、本始和末迹、末节。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道:规律文本探究释义: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做到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思考1】研读第一段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

    9、段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活动二:问题探究1.概括内容及作用。明确 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下文引出“八目”做准备。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段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活动二:问题探究2.“三纲”具体如何解释?明确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

    10、束缚自己。“亲民”即“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段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活动二:问题探究3.分析本段的论证层次。明确 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文本探究齐其家:使

    11、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致其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庶人:指平民百姓。壹是:一律,一概。本:根本。【思考2】研读第二段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其身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庶人,壹是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文本探究【思考2】研读第二段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12、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释义: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

    13、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文本探究【思考2】研读第二段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

    14、为本。活动二:问题探究1.概括内容及作用。明确 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三纲”指出了具体的方法。文本探究【思考2】研读第二段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活动二:问题探究2.“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 “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

    15、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文本探究【思考3】“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本探究【思考4】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的。明确 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

    16、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的影响: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文本探究【思考5】拓展阅读原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

    17、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大学节选)问题:这一部分的主要的思想主张是?明确 以德为本。文本探究【思考6】阅读与思考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文本探究【思考6】阅读与思考

    18、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

    19、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文本探究【思考6】阅读与思考 如何得体地拜访他人、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文本探究【思考6】阅读与思考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傀言”,如果是长

    20、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提及;“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文本探究【思考6】阅读与思考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与西方

    21、人所说的“文化”类似,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作业:阅读上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古礼今用”的看法和观点,不少于400字。第四章第四章n艺术感悟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技法指导】先秦诸子的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有其独特和巧妙之处,如善用譬喻、对比,思路简洁明晰等。分析其论证特点,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智慧,对我们的写作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有指导作用。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任务活动】合作探究,分析本文在论证上的特点。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

    22、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2.运用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手法,文章气势更强,意义联系更加紧密,论证力强。3.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 不以其道得之B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欲治其国者 其皆出于此乎【答案】B【解析】A项,助词,的;代词,它们。C项,介词,把;连词,表修饰或承接。D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B项,均为介词,在。故选B。随堂练习一、选择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2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彰明B知止而后有定 知:知道C定而后能静 静:心不妄动D安而后能虑 虑:忧虑【答案】D【解析】D项,句意: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可见,“虑”,意思是“思虑周详”。故选D。随堂练习一、选择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正其心A见贤思齐焉 B在明明德C自贼者也D先诚其意【答案】D【解析】A项,“见贤思齐焉”中“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B项,“在明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这句话中第一个“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彰显;C项,“自贼者也”中“贼”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伤害;D项,“先诚其意”句式结构和例句一致,二者用

    24、法也一致,“诚”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诚。故选D。随堂练习二、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答案答案】(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4)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学之道》优质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8566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