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 评论 语言 文风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丰富的文采,应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任何一篇新闻评论,要富有文采,首先是它的新闻性,即因事抒感、有的放矢,具有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同时还要有思想性,要一语中的、一语道破,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但笔下所无的东西。一、叙议结合一、叙议结合 议论风生议论风生 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诸多名家大师在谈文章的生动性时都很强调的一点。案例分析 人民日报于1981年1月6日在头版显著地位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铁公鸡一毛不拔”好,虽然论述的是要发扬勤俭建国精神这样一个老话题,但由于作者不囿于俗套,不搞空洞说教,而是从当年是鸡年入笔,由我国
2、民间流行的“铁公鸡一毛不拔”这句歇后语加以生发,全文始终借助“铁公鸡”的形象来加强思维的印象。作者在结语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夹叙夹议,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明事理的点睛之笔,比起那些洋洋大篇的泛泛而论不知要强多少倍,值得学习。案例分析(二)2001年6月7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的短论索菲亚的“厌烦”,也是一篇熔叙、议于一炉,把抽象的概括同现实中的人与事结合起来的一篇美文。这篇短论把所有议论的事物加以描述和渲染,议论风生,娓娓道来,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益。二、通情达理二、通情达理 情理交融情理交融 增强评论感情色彩的途径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情”入“理”,自“理”感“情”,也就是融情于
3、理,将感情融化在说理的过程中。案例分析 河北日报评论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刊于1998年11月1日),更是一篇笔端饱蘸激情、情理相互交融的一篇佳作,全文:结论:看完这篇评论,不能不被文中字里行间所渗透的一片“情”所打动:无论是彭市长、刘县长在上访群众和截车村民面前所表现的“情”,还是上访群众和截车村民在彭市长、刘县长面前所表达的“情”,都是那样质朴,那样纯真,完全发自内心,完全出于真情。这是党群鱼水情的体现,这是党的好作风的传承。这一切,都是评论作者笔端饱蘸激情、如实反映真情的结果。而且,这篇评论作者敢于触及热点,又不炒作热点,可以说把握平衡,分寸适度。三、起承转合三、起承转合 变化有致变化有致
4、 评论文章不是文艺作品,主要以理服人,以新颖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去感悟人。提倡什么、促进什么,要有独到见解;反对什么、鞭挞什么,也要有独到见解。如果只发议论,毫无独到见解,议论也发不好,只会使人感到是官样文章,不痛不痒。案例分析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可见,评论文章结构的波澜起伏、变化有致,首先取决于作者有没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见解。如果无病呻吟,或者拾人牙慧,强作文章,不仅内容上不去,形式(包括结构)也搞不好。四、言之有文四、言之有文 辞达理举辞达理举 这里,主要是说新闻评论语言与修辞方面的问题,都是增加文采的题中应有之义。、语言要准确、简明、富有哲理、语言要准确、简明、富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