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语文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课件 13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
2、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丁肇中丁肇中这是一篇著名科学家对学习自然这是一篇著名科学家对学习自然科学的经验之谈的议论文科学的经验之谈的议论文学习目标 1掌握格物致知的含义并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2抓住论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并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 重点/难点:了解“格物
3、致知”的真正含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要求:1.标出生字词。
4、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解读文章。3.理清文章的脉络。(1)生字。肇(zho)埋没(m)彷(png)徨(2)解释下列词语解释下列词语格物:格物:致知:致知:正心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抽象:抽象:袖手旁观:袖手旁观:一帆风顺:一帆风顺:推究事物的道理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求知,得到知识。端正心思。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齐家政。整齐家政。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梳理
5、结构通过掌握的议论文通过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初步阅读本知识,初步阅读本文,整理出文章脉文,整理出文章脉络。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段:中国学生如何学习自然科学(2)-(12)段:(2)谈“格物”、“致知”(3-5)传统并未真正“格物”、“致知”。(6-12)现代科学需要“格物”、“致知”。(13)段:希望我们做到“格物”、“致知”。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4、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学生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5、
6、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6、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7、用课文原话回答,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阅读阅读2-52-5自然段自然段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提示: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提示: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学习学习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格物”、“致知致知”的出处的出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7、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礼记大学大学 释义:释义: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诚,先要使自己获得先要
8、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万事万物。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思想端正了,然后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平定。补充:关于“四书五经”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都是儒家主要经典。2、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作者说传统的中国
9、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物和致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归纳:归纳: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田地。补充: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补充: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目的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举了王阳明的例子。我们探讨一下:王阳明“格”竹子为什么失败?这位先生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而不动手实践,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从内心领悟真理。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
10、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阅读6-12自然段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朗读: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怎样实验?实验有什么特点?明确:(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积极具体的计划。特别重
11、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试举出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即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例如:为了驳倒亚里士多德的下跌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同时抛下两个物料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重量与下降速度无关,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样速度落地。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作者主张: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作者认为中国学生“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认
12、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怎么该?原因是:大家受王阳明思想的支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必须培养实验的精神,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以他自己在美国读大学的亲身经历为证(请你读一读):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作者用什么事例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报
13、纸上有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报纸上有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火。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哪里呢?拓展延伸为论证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方法探究:方法探究:A A、讨论:、讨论:第
14、第8 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学的观察。B B.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1111段段 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偏向于抽象的 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好不会做研究。C C、讨论:第、讨论:第12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