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773143
  • 上传时间:2023-05-07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5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含答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名师 整理 最新 部编人教版 语文 中考 单元 复习 年级 下册 第四 导学案 答案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七下)班级_ 学生姓名_ 主备人: 审核人: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华美德)【学】(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单元要点梳理。)【单元目标】(1分钟)1.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2.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3.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单元内容回顾】(2分钟)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散文、小说、议论文和文言文,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课文中所写人物的身上,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谨言自律、待人

    2、宽厚的节操和风范。驿路梨花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道德。最苦与最乐则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陋室铭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知识链接】(5分钟)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散文作者简介:张中行 (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编著有文言常识负暄琐话诗词读写丛话流年碎影等。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

    3、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

    4、简洁的刻意追求。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驿路梨花小说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2018),1929年11月22日出生,祖籍江西萍乡,中国军旅作家。代表作品解放大西南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今夜月色好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最苦与最乐议论文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陋室铭作者及文学常识:1、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

    5、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有刘梦得文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告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3、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 写作方法,最常

    6、用的有比喻、 拟人、象征等。爱莲说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谥 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合作互学】以同桌为单位,相互检查课文陋室铭爱莲说的背诵。(5分钟)【精讲点拨】同学们自己根据课后练习题及课堂笔记,记忆重点问题。(18分钟)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结构回顾:第一部分(第1段)

    7、: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复信。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典型事件)1. 整体感知文意,理解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所叙事情虽小,但是小事情见大品格(叶老谨言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所忆内容多且杂,既写出作者亲身感受的事,也有他人的转述和评价,因主旨统摄,并不觉得散乱,人物形象因这些片段和细节真切丰富起来。行文沉

    8、稳平和,质朴蕴藉,平静的叙述中充满感情,评说随叙述自然生发,援引议论精要庄重,之间承合自如。2. 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这“双层的悲哀”含义是什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故说是“双层的悲哀”。3.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驿路梨花文似看山不喜平1、 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

    9、分析,说说起表达效果。本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解释各自的含义及作用,再想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五写梨花: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梨花、人名、雷锋精神。(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是自然界的梨花,一是写出了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洁白,美丽。二是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三是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

    10、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3)“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由此,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4)“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次误会,推动故事情节

    11、向纵深发展。(5)“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标题有如下作用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的线索6、增强文章韵味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1)“驿路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洁白、香气四溢。又指梨花姑娘:助人为乐,朝气蓬勃,淳朴热

    12、情。还指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也指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淳朴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更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2)“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3)“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最苦与最乐本文作者提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指出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本文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既凝重(谈论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又轻灵(多种句式、表达方式、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既

    13、流畅(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的流畅,有力支撑论证)又简洁(使用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短文两篇1. 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九年级:本文以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2. 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明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3.

    14、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作者赋予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4. 关于类比与衬托“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陋室可以与古代明贤的居室比美。“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用来衬托的两种事物通常有主次之分(类比则没有)。衬托的运用一般分为正衬、反衬。爱莲说中,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属于反衬。5.“之”的用法“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73143.html
    刘殿科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