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马说考点梳理》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马说考点梳理》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说考点梳理 名师 整理 最新 部编人教版 语文 中考 专题 复习 考点 梳理 精练 答案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3篇马说(唐韩愈)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23课;语文九上第24课;苏教八下第4课。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a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第段: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伯乐不常有)以及被埋没的情形(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形象的概括显出作者愤愤不平之意。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第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千里马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句末的反诘句,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第段:总结全文,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文章中心】本文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写作特点】(1)托物寓意,中心明确。借伯
4、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抨击摧残、埋没人才的现实。(2)脉络清晰,结构精巧。正面提问和反面论述相结合。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同“_”,意思为:_(2)才美不外见_同“_”,意思为:_2. 古今异义(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义:_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2)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_今义:或者,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3. 一词多义(1)常:千里马常有 _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2)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_食之不能尽其材 _进尽忠言(出师表) _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_(3)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其真不知马也 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5、也(送东阳马生序) _(4)能:虽有千里之能 _安求其能千里也 _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_(5)策:策之不以其道 _执策而临之 _4. 重点实词(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_ 辱:_(2)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3)不以千里称也 称:_(4)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_(5)是马也 是:_(6)食不饱,力不足 食:_ 足:_(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欲:_ 等:_ 得:_(8)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9)策之不以其道 道:_(10)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_(1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_ 意:_(12)执策而临之 执:_ 临:_5. 文言虚词 (1)故虽有名马 _(2)故虽有名马 _(3)祗辱于奴隶
6、人之手 _不以千里称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不知马也 _ _(4)也 _ _(5)以策之不以其道 _马之千里者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6)者 _马之千里者虽有千里之能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7)之 _ _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_(9)而 _二、重点句子翻译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6.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7.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有误的打
7、“”)内容理解1. 第段提出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出了千里马的可悲命运,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本文也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3. 作者借千里马表达“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写作特色4. 本文虽短,但结构精巧。先从正面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 ()5. 本文托物寓意,将人才比作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