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七至九年级重点古诗文主题型默写》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773038
  • 上传时间:2023-05-07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3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七至九年级重点古诗文主题型默写》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七至九年级重点古诗文主题型默写 名师 整理 最新 语文 中考 九年级 重点 古诗文 主题 默写 专题 训练 答案 解析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重点古诗文主题型默写(一)诗中情怀1爱国忧民(1)为人称颂的诗歌多有“心系万民苍生”的博大胸怀。杜甫用“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呐喊表现了对贫寒士子的怜悯;张养浩用“_”(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感慨抒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2)很多文人都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李贺的“_”(雁门太守行)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文天祥在被俘后,用“_”(过零丁洋)表达了甘愿为国捐躯的赤子之心;龚自珍的“_”(己亥杂诗(其五)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3)翻开厚重的古诗词书卷,驻足就能看见“忧国爱国”的深情侧影,俯身便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杜甫

    2、春望中的“_”痛彻地传达出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充分表达了作者期望为祖国建立不朽功勋的爱国激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2豪情壮志很多诗歌都抒发了文人的豪情壮志。曹操的“_”(观沧海)通过吞吐日月的宏伟气象表达了诗人气壮山河的豪气;李白的“_”(行路难(其一)以扬帆破浪的壮阔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杜甫的“_”(望岳)表达了作者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气概和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万丈豪情;王安石的“_”(登飞来峰)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锐意改革的政治抱负;苏轼的“_”(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了词人

    3、老当益壮的豪壮胆气。3壮志难酬古人多以诗词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杜牧身临赤壁,用“_”(赤壁)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的不平之气;范仲淹用“_”(渔家傲秋思)抒发了人已老,却功业未建的无奈和感慨;辛弃疾用“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白发已生,壮志未酬的无奈;苏轼用“_”(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4思乡离别(1)乡情是吟唱不止的诗。“_”(次北固山下),王湾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_”(春望),杜甫用“搔头”这一细节暗示了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_”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用“归无计”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和思念家乡的复杂

    4、感情;马致远以“_”(天净沙秋思)直接表达了天涯游子浓郁难解的思乡之情。(2)同是送别,离情却不尽相同。王勃是乐观豁达的,他用“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说明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阻隔,是永恒而无处不在的;李白用“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王昌龄远谪的关切、惋惜与同情;岑参用“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惆怅和担忧;刘禹锡用“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包含了与友人互相劝慰、鼓励之情。(二)诗中哲理许多优秀古诗词富含哲理。王湾的“_”(次北固山下)写出了时序更迭的自然理趣;刘禹锡的“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揭示出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客观

    5、规律;晏殊的“_”(浣溪沙)蕴含了美好事物无可阻挡地在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现的道理;王勃的“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道出了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王安石的“_”(登飞来峰)指出只要认识达到了一定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的道理;苏轼的“_”(水调歌头)揭示了人生聚散无常的道理;陆游的“_”(游山西村)表现了困境中孕育着生机的哲理。(三)边塞战争1同样描写边塞风光,王维用“_”(使至塞上)表现出大漠的雄浑壮阔;岑参以花喻雪,“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巧妙写出了边塞特有的雪后美景;李贺用“_”(雁门太守行)展现出边塞夕阳西下时的秋景;范仲淹用“_”

    6、(渔家傲秋思)写出了黄昏下吹角声起,城门紧闭的边塞景象。2边塞诗不乏对战争及将士生活的描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一句与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都用互文见义,着力刻画了边地将士生活苦寒;李贺用“_”(雁门太守行)表现了战斗的激烈;辛弃疾“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用骏马和弓弦表现战场的激烈冲杀场景。(四)修身养性1如何与人交往,古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用“_”表达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对照改正自己的缺点;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表达要与有学问的人交往。2我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_”来赞美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也常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

    7、来给予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五)写作手法1巧用典故用典巧妙,可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李白的“_”(行路难(其一),暗用姜太公得遇文王和伊尹得遇商汤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感情;刘禹锡的“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向秀作思旧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表现了故人已逝的悲痛及自己遭贬后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杜牧的“_”(泊秦淮),用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取乐、终至亡国这一典故表现了自己对当权者昏庸荒淫的痛心;范仲淹的“_”(渔家傲秋思)用“燕然勒石”的典故揭露出将士思归故乡而又渴望建立功业的矛盾;苏轼的“_”(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冯唐持节”的典故吐露了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声。2

    8、寓情于景诗人喜欢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景物中。白居易的“_”(钱塘湖春行)借莺歌燕舞表现了对西湖春景的喜爱和留恋;陶渊明“_”(饮酒(其五)一句用山气、飞鸟表现了他返朴归真的情趣;李白的“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暮春凄清的景物表达了对好友被贬的哀伤;晏殊的“_”(浣溪沙)借落花、归燕表达了对人生好景易逝的惋惜;杜甫的“_”(春望)以哀景写哀情,借眼前杂草丛生之态传达了自己忧国伤时的感情;马致远的“_”(天净沙秋思)连用六个意象寄托了天涯游子的孤独无依。3想象想象这种手法,常常被运用在古典诗词当中,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曹操观沧海“_”,运用想象、夸张展现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李

    9、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想象明月会将自己的思念带给被贬谪在远方的朋友;李商隐夜雨寄北“_”,想象未来相逢之日的离情倾诉。4起兴起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写景起兴,对仗工整,点出了送别地点和友人的去向;“_”(杜牧赤壁)借古赤壁战场上遗留的一支戟起兴,慨叹前朝人事,暗含岁月流逝及物是人非之感;“_”(关雎)用雎鸠和鸣引出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六)诗中万物1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渲染气氛,或传情达意。如“_”(关雎)用琴瑟来亲近美好女子;“_”(关雎)用钟鼓来使女子快乐;岑参的“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琴声和琵琶声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等。2古

    10、诗词尤其注意色彩的恰当运用。李贺的“_”(雁门太守行)用“黑”“金”两色鲜明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王湾的“_”(次北固山下)描写了北固山山清水秀的景色;杜甫的“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极具色彩感地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苦悲凉的心境;岑参的“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白居易的“_”(钱塘湖春行)中借“白”“绿”极富视觉感地写出了湖东景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3马是画家的爱物,却也经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在众多的古诗词中,都留下了马的足迹。例如,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骏马和弓弦表现战场的激烈场景;岑参则用“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惆怅和担忧。4舟船是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意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_”用“垂钓”“梦日”表达诗人期望得到明主赏识的愿望。5自古以来,诗人以“酒”入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表明酬答友人、借酒振作的心态;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抒发军功未成、归家不得的惆怅;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表现村民的热情好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七至九年级重点古诗文主题型默写》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73038.html
    刘殿科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