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安徽专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772485
  • 上传时间:2023-05-07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13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安徽专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安徽 专版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检测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日光下澈,_。(柳宗元小石潭记)_,宛在水中坻。(蒹葭)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是:_,_。(2)默写李白送友人的最后四句。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青春,是让多少人渴m的青葱岁月啊,它是一段值得骄傲的时光,是一段学会坚强的记忆,更是一顿成长

    2、的饕餮盛宴。踏着青春的气息,我们告别了年少的懵懂,踩着那斑驳的快乐,我们在奋斗的路上前行。青春是湛蓝的,像天空一样拥有活力与宽容;青春是火红的,像火焰一般燃烧希望与热情;_,_。带着对未来最美好的希冀,没有张皇失措、没有疏ln,只有对责任最庄重的誓言。不管是失败和悲伤,还是成功和快乐,青春就是一次次不断的努力与超越。(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渴m()疏ln()张皇失措()(2)文中“希冀”的意思是_。(2分)(3)根据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一个句子。(2分)(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的修辞手法。(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傅

    3、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_著名钢琴大师;_英语特级教师。(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英雄战士谱写的一曲_的赞歌;_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4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合肥某校开展了主题为“关注睡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材料一: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中要求,初中学生睡眠不少于9小时。材料二:见下图。(1)从上面两则材料中,你捕捉到了哪些主要信息?(任答两点)(2分)_(2)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经常额外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对此,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4分)_

    4、(3)李林同学为本次活动准备了一份演讲稿。下面是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照要求帮他修改。(6分)【A】人的一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长短不定,一般在4个小时到12个小时。【B】_。从人的生理周期来看,每天零点到凌晨3点是深度睡眠时段,也是最好的睡眠时段。此外,中午短暂的休息也非常必要。【C】午睡是一种给健康充电的方式,对恢复体力、抵抗疲劳、放松心情和降低压力等都有重要作用。【A】处画线句中有语义重复的语病,应删去“_”一词。(2分)请在【B】处横线上填写一个过渡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

    5、C】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一词改为“_”。(2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17分)植物的“爱恨情仇”并不是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能和睦相处,有的则是“冤家对头”。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以驱赶对方的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相处,蓖麻散发出的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同种,两者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能使结出的葡萄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使花繁叶茂;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

    6、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至四天;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连线草与萝卜混种,半个月内就长出了大萝卜。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冤家对头”,彼此水火不容。如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因为丁香花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郁金香和勿忘草、丁香花、紫罗兰都不能生长在一起,否则互不相让;小麦、玉米、向日葵这些植物不能和白花草、木樨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它们一无所获;另外,黄瓜和番茄,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也都不能在一起。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认为,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

    7、,合理布置农作物种植。在栽培植物时,应注意把相互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冤家对头”同住,以免同室操戈,两败俱伤。5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_6指出第段使用的说明方法。(至少两种)(4分)_7文中加点的“一无所获”指什么?“同室操戈”又是指怎样的现象?(6分)_8用判断的形式给“生物化学群落学”下一个定义。(4分)_二(23分)落红萧萧为哪般迟子建萧红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

    8、由于被日军占领,香港市面上骨灰盒紧缺,端木蕻良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对素雅的花瓶,替代骨灰盒。这个无奈之举,在我看来,是冥冥之中萧红的暗中诉求。因为萧红是一朵盛开了半世的玫瑰,她的灵骨是花泥,回归花瓶,适得其所。香港沦陷,为安全计,端木蕻良将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只花瓶中,一只埋在浅水湾,如戴望舒所言,卧听着“海涛闲话”;另一只埋在战时临时医院,也就是如今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树下,仰看着花开花落。我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看惯了白雪,陡然间满目绿色,还有点不适应。我用晚饭后漫长的散步,来融入异乡的春天。来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一个小山坡,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

    9、匾额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萧红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前者由鲁迅先生作序,后者则是茅盾先生作序。而生死场的原名叫麦场,标题亦是胡风先生为其改的。可以说,萧红踏上文坛,与这些泰斗级人物的提携和激赏是分不开的。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谓一语中

    10、的。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生机盎然,经久不衰。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蒙蒙。黄昏时分,我启开一瓶红酒,提着它去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祭奠萧红。圣士提反女校静悄悄的。我在列堤顿道,隔着栏杆,搜寻园内可以撒酒的树。校园里的矮株植物,有叶片黄绿相间的蒲葵,有油绿的鱼尾葵,还有刚打了骨朵的米仔兰。我把它们轻轻掠过,因为它们显然年轻,而萧红已经去世68年了。最终,我选择了两棵大树,它们看上去年过百岁,而且与栏

    11、杆相距半米,适合我撒酒。一株是高大的石榴树,一棵则是冠盖入云、枝干遒劲的榕树。铁栏杆的缝隙,刚好容我伸进手臂。我举着红酒,慢慢将它送进去,默念着萧红的名字,一半撒在石榴树下,另一半撒在树身如水泥浇筑的大榕树下。红酒渐渐流向树根,渗透到泥土之中。它留下的妖娆的暗红的湿痕,仿佛月亮中桂树的影子,隐隐约约,迷迷离离。走出城西公园,我踏上了圣士提反女校外的另一条路柏道。暮色渐深,清明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了。走着走着,我忽然感觉头顶被什么轻抚了一下,跟着,一样东西飘落在地。原来从女校花园栏杆顶端自由伸出的扶桑枝条,送下来一朵扶桑花。没有风,也没有鸟的蹬踏,但看那朵艳红的扶桑,正在盛时,没有理由凋零。我不知

    12、道,它为何而落。可是又何必探究一朵花垂落的缘由呢!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9作者以落红萧萧为哪般为文章标题有何作用?(3分)_10文章开头两段分别从萧红骨灰盒的选择和骨灰的去处写起,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_11理解第段加点词语“后花园”的含义。(4分)_12“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作者为何将那朵扶桑花带回寓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_13萧红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别样的“后花园”,那么,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是否也遇见了你所欣赏的“后花园”呢?请你结合一部作品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13、(5分)_三(15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_(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3)虽有千里之能_(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5)执策而临之_15翻译下列句子。(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

    14、石。_(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_16本文写作有何特点?(2分)_17第二自然段的后四个“不”字的根源是什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目的何在?(4分)_三、写作(55分)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一次比赛,一场旅行,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成长的回忆。师长友人的陪伴,少年的拼搏进取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物和时光,让我们从中咀嚼出酸甜苦辣,感受真挚的情意,发现生活的哲理。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请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班级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

    15、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第四单元检测卷1(1)影布石上溯游从之长河落日圆波撼岳阳城无为在歧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1)慕懒cu(2)怀着对青春的美好希望(3)示例:青春是墨绿的像丛林一样拥有生机与深沉青春是雪白的像白鸽一样拥有洁白与纯净(4)比喻排比3(1)傅聪傅敏(2)英雄主义朱赫来4(1)示例:超过八成的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没有达到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近八成的初中生早晨起床时的精神状态不佳。(2)示例:妈妈,我知道您这么做是为了提高我的学习成绩,可是我太困了,做作业时注

    16、意力也总是不能集中,学习效率很低。老师说,靠拼时间、拼睡眠去学习,未必能提高学习成绩。请不要再额外给我布置作业了,好吗?(3)大概(或:左右)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外,还要注意睡眠的时段降低缓解5植物之间有的相生,有的相克,在种植时要了解它们的习性,进行科学种植。6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写出其中两种即可)7“一无所获”指彼此不能在一起顺利生长的生物如果生长在一起就无法正常开花、结果(3分);“同室操戈”指植物对彼此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3分)。8生物化学群落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学科。9标题以花喻人,一语双关,暗示了萧红的生前死后和作者对她的认识、评价;吸引读者兴趣,渲染

    17、了凄楚忧伤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萧红的喜爱和深沉的怀念。10第段写萧红的骨灰盒是两只素雅的花瓶,是为了说明她是“盛开了半世的玫瑰”,为后文赞美萧红的才华,肯定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成就做铺垫(3分);第段写萧红骨灰盒的去处是为后文写作者与“圣士提反女校”不期而遇以及清明节的洒酒祭奠等内容做铺垫(3分)。11“后花园”既指呼兰河传中呈现的美丽的乡间景象(2分),又指萧红清新独特的文风(2分)。12这朵花是萧红的象征(2分)。表达了作者对萧红的缅怀、崇敬和惋惜之情(3分)。13略。(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14(1)马槽(2)同“饲”,喂(3)即使(4)犹,尚且(5)面对15(1)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吃不饱,力气不足,它卓著的才能就不能表现在外面。16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17源于“食马者”的无知。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的不平之感,表达千万有才之士的悲愤。18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安徽专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7248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