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完整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771098
  • 上传时间:2023-05-07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完整版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学 设计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阅读本单元的诗歌,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熔铸于祖国的形象之中。诗人既是生长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

    2、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这首诗宛如一首交响曲,前两节沉郁、凝重,后两节清新、明快,表达出经历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自己的血汗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诗人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短诗五首分别为月夜(选自沈尹默诗词集)、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断章(选自鱼目集)、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这五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思。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

    3、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萧红墓畔口占写诗人祭拜友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断章通过桥、景、人、窗、月、梦这六个典型的意象,构成了既透明清晰又耐人寻味的风物素描,表明宇宙万物乃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处处都存在“相对状态”。风雨吟通过风雨中的“大地”,大地上的“房舍”以及“我”面对“大地的海”的忧思满怀,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统一通过“叶”“花”“果实”等自然事物,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对立之中蕴含着统一,启示我们要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

    4、本质。海燕选自高尔基文集,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者坚强无畏的精神。“写作”通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古籍的记录的字数和课文字数的对比,引出扩写的含义。从而教学扩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侧重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2掌握与诗文相关的文学常识(文体及作家作品)。3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歌包含的思想感情。4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过程与方法1教读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辨识音、形、义。2明确本

    5、单元涉及的文学常识,重点包括文体和作家作品。3教读课文,指导学生准确判断朗读的重音和停顿,通过朗读、品味来探情寻意。4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5指导学生能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其象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诗文中的景物之美、情感之真,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和思考,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朗诵诗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陶冶情操,获得情感上的浸润。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学会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2引导学生揣摩和品味作品的精彩句段,掌握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

    6、效果。“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7、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难点1激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调动对事物的细微感觉,在头脑中再现诗文描绘的景与境,领略景物之美,获得主观上的情感体验。2引导学生揣摩散文、诗歌的用语之妙,挖掘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措施1充分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及多媒体课件。精读课文以讲解为主,力求细而精,多给例子,多讲方法,激发学生举一反三,产生主动阅读探究的兴趣。略读课文鼓励学生以自学为主,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上学会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性的泛读与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

    8、,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进而运用在本单元的背诵中。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促进学生朗读技巧的熟练与提升。3督促学生查找并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篇目,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学习心得,以促进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

    9、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课时安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课时梅岭三章1课时短诗五首1课时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

    10、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海燕2课时写作1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完整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710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