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催化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化学催化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化学 催化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电电 化化 学学 催催 化化 v1 电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 v2 电催化的特征v3 电极的催化作用和催化活性的比较v4 电极表面结构和吸附、催化性能的关系v5 电极表面的化学修饰和电催化1 电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 v电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v电催化剂vFaraday吸附及多态化学吸附的解释v动力学参数反应机理的判据v电催化作用的分类及其机理电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v电化学催化作用的概念由前苏联Kobosev等提出后,经Bockris、Grubb等大力倡导,而今在燃料电池领域已广泛使用。电催化作用电催化作用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存在于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修饰物(电活性或非电活性物种)能促进或抑制在电极表
2、面上发生的电子转移反应,而修饰物本身并不发生化学变化的一种催化作用。v要特别注意的是电催化作用不是指“电”的催化作用,而是上述所指的“少量物质”或电极材料本身的性能的催化作用。v目前研究 电催化作用仍是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以及具有选择性等特征。当电极材料本身或表面状态物性起催化作用时,则该电极既是电子导体又是催化剂。所以,如何选择电极材料和改善电极材料(如纳米表面状态)的表面性能,使它除作电子导体外,还赋予它具有一定的电催化性能,则是电化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v电催化剂(电催化剂(electro catalystelectro catalyst)使化学反应速度和选择性发生变化的电极。
3、这样的电化学反应称为电催化反应(electro catalysis)。人们一般不把那些变更电极种类而反应速度并不改变的电极称为电催化剂。v电催化反应通常以电池的形式出现。v电极(导体)和电解质溶液相互接触,它们的界面间出现静电电位梯度时,形成所谓的双电荷层(electrial double layer),电极反应中,有静电子的转移,电极作为一种非均相催化剂,既是反应场所,也是电子的供-受场所。换言之,电催化同时具有化学反应和使电子迁移的双重性质。双电层模型的概念图Faraday吸附及多态化学吸附的解释vFaraday吸附过程可一般表示为A z+ze-AadAad 表示吸附物种当通过电量dq时,
4、电极基体上吸附物Aad的覆盖度变化d可以表示为 dq=qmon dqmon:形成完整单层所需的电量 Faraday吸附满足不同的吸附等温vLangmuir等温吸附:无相互作用,表面无相互作用,表面均一,本体活度高均一,本体活度高 /(1-)=k cexp(-FE/RT)为表面覆盖分数,=i/s vFrumkin等温式等温式:有相互作用,且相互:有相互作用,且相互作用力不同,表面均匀作用力不同,表面均匀 /(1-)=k cexp(-g)(-FE/RT)vTemkin等温式等温式:有相互作用,且相互:有相互作用,且相互作用力相同,表面非均匀性作用力相同,表面非均匀性 exp(g)=k cexp(-
5、FE/RT)循环伏安法v用于研究用于研究:电活性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电荷传输过程。化合物电极过程机理、双电层、吸附现象吸附现象和电极反应动力学。v定义:定义:扫描电压呈等腰三角形。前半部扫描为去极化剂在电极上被还原的阴极过程,则后半部为还原产物重新被氧化的阳极过程。因此。一次三角波扫描完成一个还原过程和氧化过程的循环,故称为循环伏安法。(1)电流峰的数目反映了不同吸附的存在,峰电位值Ep表示相应的吸附自由能的大小。(2)电流峰的面积表示电量,相当于吸附量的大小。(3)半峰宽Ek反映吸附物侧向作用的强弱。(4)阴阳极峰的对称性反映吸脱附过程的可逆性,电流峰越对称,表示可逆性越好。多态化学吸附v人
6、们分辨不同吸附态的主要依据是吸附自由能的大小和吸附层中相互作用的差异。v多态化学吸附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1)表面固有的不均匀性(2)诱导的不均匀性(3)吸附质/基体界面上的重构,形成不同的超晶格动力学参数反应机理的判据v交换电流密度j0与传递系数v电化学反应级数:浓度项的指数v化学计量数vv电极反应的活化热H和活化体积V电催化作用的分类及其机理 v 电极反应的催化作用根据电催化的性质可以分为氧化还原电催化和非氧化还原电催化两大类。氧化还原电催化是指固定在电极表面或存在于溶液相中的催化剂本身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或为反应底物的电荷传递的媒介体,加速了反应底物的电子传递,因此也称为媒介体电催化。氢
7、析出反应的电催化机理v氢析出反应的总包反应(阴极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2H3O+2e H2 +2H2O在碱性溶液中:2H2O +2e H2 +2OH 不管是酸性溶液中或是碱性溶液中,其反应并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分成几步:()电化学反应步骤:H3O+e +M=MH +H2O (酸性溶液中)或 H2O +e +M=MH +OH (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复合脱附步骤 MH +MH 2M +H2 ()电化学脱附步骤:MH +H3O+e H2 +M +H2O(酸性溶液中)MH +H2O +e H2 +M +OH(中性或碱性溶液中)v理论上的争端焦点是究竟哪一步成为速率控制步骤,从而成为产生超电势的主要
8、根源。缓慢放电理论假设H3O+或H2O在电极金属表面上缓慢放电第()步为控制步骤;复合理论假设在电极表面吸附H原子复合成H2分子而解吸为控制步骤第()步。这两种理论都涉及电催化过程,即与电极材料的表面性能有关,例如当电极材料分别为Pt(铂黑)、Pt(光滑)、Fe、C(石)、Pb、Pb(电沉积)、Hg等作电极材料时,在一定电流密度下,所产生的超电势显著不同。氧析出反应的电催化机理 v在碱性溶液中,氧的析出总包反应(阳极反应)是:4OH O2 +2H2O +4e 在酸性溶液中,氧的析出总包反应(阳极反应)是:2H2O O2 +4H+4ev有关氧析出反应的机理目前尚无一致看法。通常认为:在酸性溶液中
9、,氧析出的机理为:()M +H2O M-OH +H+e()M-OH M-O +H+e()2M-O O2 +2M在碱性溶液中,氧析出的机理为:()M +OH M-OH()M-OH M-OH +e()M-OH +M-OH M-O +H2O +e()2M-O O2 +2M2 电催化的特征v(1).电极电位是重要的观察参数,特别是对组成一定的体系,超越平衡电位的电极电位(超电位)是使反应进行的驱动力(自由能降低大,-G),也称为亲和力(affinity)。这在研究反应动力学的特性时有重大意义。v(2).可利用外部回路(例如,恒电位)控制超电压,使反应条件反应速度较易控制,且可实现剧烈的电解和氧化-还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