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软件工程教材 第六章软件测试技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工程硕士软件工程教材 第六章软件测试技术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硕士软件工程教材 第六章软件测试技术课件 工程硕士 软件工程 教材 第六 软件 测试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六章、软件测试技术第六章、软件测试技术环境环境被测对象被测对象人员素质人员素质被测对象模型被测对象模型测试执行测试执行正确正确?环境模型环境模型错误模型错误模型 软件测试过程所涉及的要素软件测试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以及以及 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正确正确1)测试过程模型测试过程模型 2 2)依据程序逻辑结构)依据程序逻辑结构-白盒测试技术白盒测试技术 (1 1)关于建立被测对象模型)关于建立被测对象模型 控制流程图控制流程图:结点结点/分支分支/过程块过程块/链链 路径路径1236457X5 and Y1X1错写成错写成X1X1A1,B=0B=0,A=2A=2,X1X1。条件
2、条件A A1 1 取真值标记为取真值标记为T1T1,取假值标记为,取假值标记为F1F1 条件条件B=0 B=0 取真值标记为取真值标记为T2T2,取假值标记为,取假值标记为F2F2 条件条件A=2 A=2 取真值标记为取真值标记为T3T3,取假值标记为,取假值标记为F3F3 条件条件X X1 1 取真值标记为取真值标记为T4T4,取假值标记为,取假值标记为F4F4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要考虑如何选择测试用例实现在设计测试用例时,要考虑如何选择测试用例实现T1T1、F1F1、T2T2、F2F2、T3T3、F3F3、T4T4、F4F4的全部覆盖:的全部覆盖:例如,可设计如下测试用例实现条件覆盖:例如
3、,可设计如下测试用例实现条件覆盖:测测 试试 用用 例例 通过路径通过路径 条件取值条件取值 覆盖分支覆盖分支 【(【(1 1,0 0,3 3),(),(1 1,0 0,4 4)】)】L3 F1 T2 F3 T4 b,eL3 F1 T2 F3 T4 b,e 【(【(2 2,1 1,1 1),(),(2 2,1 1,2 2)】)】L3 T1 F2 T3 F4 b,eL3 T1 F2 T3 F4 b,e 从上面的测试用例,可以看到该组测试用例虽然实现了从上面的测试用例,可以看到该组测试用例虽然实现了判定中各条件的覆盖,但没有实现分支覆盖,因为该组测试判定中各条件的覆盖,但没有实现分支覆盖,因为该组
4、测试用例只覆盖了第一个判断的取假分支和第二个判断的取真分用例只覆盖了第一个判断的取假分支和第二个判断的取真分支。为此,人们又进一步提出了条件组合覆盖技术。支。为此,人们又进一步提出了条件组合覆盖技术。例如,在该例子中,前一个判定有例如,在该例子中,前一个判定有4 4中条件组合:中条件组合:(1 1)(A(A1)1),(B=0)(B=0),标记为标记为 T1 T1、T2T2;(2 2)(A(A1)1),(B0)(B0),标记为,标记为 T1 T1、F2,F2,;(3 3)(A1)(A1),(B=0)(B=0),标记为标记为 F1 F1、T2T2;(4 4)(A1)(A1),(B0)(B0),标记
5、为,标记为 F1 F1、F2F2;后一个判定又有后一个判定又有4 4中条件组合:中条件组合:(5 5)(A=2)(A=2),(X(X1)1),标记为标记为 T3T3、T4T4;(6 6)(A=2)(A=2),(X1)(X1),标记为,标记为 T3T3、F4F4;(7 7)(A2)(A2),(X(X1)1),标记为,标记为 F3F3、T4T4;(8 8)(A2)(A2),(X1)(X1),标记为,标记为 F3F3、F4F4。因此,要满足条件组合覆盖,设计的测试用例必须满足因此,要满足条件组合覆盖,设计的测试用例必须满足以下以下1616种条件组合:种条件组合:(1 1)(A(A1)1),(B=0)
6、(B=0),(A=2)(A=2),(X(X1)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T1 T1、T2T2、T3T3、T4T4;(1 1)(A(A1)1),(B=0)(B=0),(A=2)(A=2),(X1)(X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T1 T1、T2T2、T3T3、F4F4;(1 1)(A(A1)1),(B=0)(B=0),(A2)(A2),(X(X1)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T1 T1、T2T2、F3F3、T4T4 (1 1)(A(A1)1),(B=0)(B=0),(A2)(A2),(X1)(X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T1 T1、T2T2、F3F3、F4F4。(2 2)(A(A1)1),(B0)(B
7、0),(A=2)(A=2),(X(X1)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T1 T1、F2,T3F2,T3、T4T4;(2 2)(A(A1)1),(B0)(B0),(A=2)(A=2),(X1)(X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T1 T1、F2F2、T3T3、F4F4;(2 2)(A(A1)1),(B0)(B0),(A2)(A2),(X(X1)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T1 T1、F2F2、F3F3、T4T4;(2 2)(A(A1)1),(B0)(B0),(A2)(A2),(X1)(X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T1 T1、F2F2、F3F3、F4F4。(3 3)(A1)(A1),(B=0)(B=0),(A=
8、2)(A=2),(X(X1)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F1 F1、T2T2、T3T3、T4T4;(3 3)(A1)(A1),(B=0)(B=0),(A=2)(A=2),(X1)(X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F1 F1、T2T2、T3T3、F4F4;(3 3)(A1)(A1),(B=0)(B=0),(A2)(A2),(X(X1)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F1 F1、T2T2、F3F3、T4T4;(3 3)(A1)(A1),(B=0)(B=0),(A2)(A2),(X1)(X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F1 F1、T2T2、F3F3、F4F4。(4 4)(A1)(A1),(B0)(B0),(A=2)(
9、A=2),(X(X1)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F1 F1、F2F2、T3T3、T4T4;(4 4)(A1)(A1),(B0)(B0),(A=2)(A=2),(X1)(X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F1 F1、F2F2、T3T3、F4F4;(4 4)(A1)(A1),(B0)(B0),(A2)(A2),(X(X1)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F1 F1、F2F2、F3F3、T4T4;(4 4)(A1)(A1),(B0)(B0),(A2)(A2),(X1)(X1),可标记为,可标记为 F1 F1、F2F2、F3F3、F4F4。可以采用以下四组测试数据,从而实现条件组合覆盖。可以采用以下四组测试数据,从
10、而实现条件组合覆盖。测测 试试 用用 例例 覆盖条件覆盖条件 覆盖组合号覆盖组合号 通过路径通过路径【(【(2 2,0 0,4 4),(),(2 2,0 0,3 3)】)】T1 T2 T3 T4 T1 T2 T3 T4 1 1、5 5 L1L1【(【(2 2,1 1,1 1),(),(2 2,1 1,2 2)】)】T1 F2 T3 F4 T1 F2 T3 F4 2 2、6 6 L3L3【(【(1 1,0 0,3 3),(),(1 1,0 0,4 4)】)】F1 T2 F3 T4 F1 T2 F3 T4 3 3、7 7 L3 L3【(【(1 1,1 1,1 1),(),(1 1,1 1,1 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