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word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word含答案).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收入与分配 完整版 经济生活 第三 单元 收入 分配 练习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一、单选题1.(2018海南)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B.C.D.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时代杂志选择了三位中国农民工作为封面人物。他们认为,中国劳工的勤奋和巨大的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当前,我们正在为“中国制造2025” 努力,就应该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这需要国家
2、( )要求人们增加发展资料的消费比重促使科技人员成为中高收入群体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制度 A.B.C.D.3.近来,“分享经济”在中国正悄然兴起。所谓“分享经济”就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取收入的经济现象。下列对“分享经济”认识正确的有( )“分享经济”获得的收入一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从消费的目的来看,“分享经济”属于租赁消费“分享经济”有利于调动闲置要素的积极性,增强市场活力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有利于缩小社会整体收入差距 A.B.C.D.4.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
3、比实际增长7.3%,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 )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 A.B.C.D.5.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同时也下调了失业保险总费率(个人费率不超05%)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旨在( )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增强市场活力 加大财政支持,促进转移支付增加职工现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分配公平 A.B.C.D.6.孔子
4、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今天,这个观点的合理成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启示是( )要高度重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 A.B.C.D.7.2016年7月23日,在成都举行的G20税收高级别研讨会上,新加坡副总理兼财长尚选曼在发言中建议,要降低收入税,甚至可以尝试对一些特殊群体征收一种特殊所得税,即负所得税。比如,一个贫困者原来每月收入是1000元,政府实行-30%的所得税率,每月他的实际收人即为1000元加300元,共1300元。征收负所得税( )证明公平的社
5、会收入分配机制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可以激发贫困者本身积极性,体现财政资金补贴说明税法和税率应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变通执行体现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A.B.C.D.8.党的十九大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做法有(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全面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调节过高收入 A.B.C.D.9.某国政府在本年有以下几项资金活动的统计资料,这几项资金
6、活动中( )项目金额偿还国债利息5亿元征收所得税10亿元发行货币5亿元发放老年人补助3亿元支付公务员薪水6亿元违规罚款1亿元国有土地租金1亿元国有事业利润缴库2亿元A.政府收支达成平衡B.府收入为13亿元C.政府支出为15亿元D.政府收入为19亿10.2017年,我国继续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下列举措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增大精准扶贫支出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小微企业减半缴所得税提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A.B.C.D.11.2017年9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14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6亿元,同比增长10.6%。
7、下列因素能够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的是(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完善相关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B.C.D.12.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经济托底政策。财政政策既能托底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包括“产能过剩”在内的中国经济的问题。其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增长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实现转型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公共产品
8、和服务总需求增加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生产扩大公共需要得到更好满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A.B.C.D.1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国家拿出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等机制。材料表明(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行政手段是推动地方脱贫的重要方式经济手段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A.B.C.D.14.假如当前国家财政收入处于下图E的位置,当前短期内财政收支由E点向A点移动时,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是( )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扩大需求,拉动
9、经济增加供给,抑制需求企业和个人收入增加 A.B.C.D.15.面对实体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我国继续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经济托底政策,同时着力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其发挥预期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社会需求增加相关企业生产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引进先进设备增加产品供给实行结构性减税相关企业税负减轻增加研发投入优化供给结构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扩大社会总供给实现供求平衡刺激消费需求 A.B.C.D.16.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财政赤字拟安排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 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比20
1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部分用来保障民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提高财政赤字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体现财政赤字增加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首要方向财政赤字率提高有利于缓解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 A.B.C.D.17.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探索建立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协作网络化,开放高效、氛围活跃、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这个体系( )是发展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可以更好地
11、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企业和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作用 A.B.C.D.18.(2018江苏)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2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Q代表劳动力数量,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B.C.D.19.2017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
12、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财政赤字增加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实行增支减税政策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力补助民企发展困难、谋转型整体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上交利润减少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A.B.C.D.20.2017年7月,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指出,各级地方财政要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领域财政资金转型,以运营补贴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式,也可从财政资金中安排前期费用奖励予以支持,逐步减少资本金投入和投资补助。实施这些举措的积极效应是
13、( )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促进财政收支平衡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A.B.C.D.二、问答题21.从当前来看,逐步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坚决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恰当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我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措施。 22.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材料一:某省人民政府关于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指出:20142016年继续实施对文成、泰顺等12个重点欠发达县的特别扶持计划;切实
14、保障低收入农户就业人员在工资、福利、养老、医疗、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适时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低收入农户劳动者提高工资水平;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任务,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材料二:效率与公平是高飞的“双翼”。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更多在提高效率,创造财富。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更多保障民生、提高社会公平,将成为新的政策取向。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就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23.2013年12月25日,全国财政会议在京召开,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楼继伟出席会
15、议并讲话。楼继伟要求,2014年财政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发挥财税改革在整体改革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严肃财政纪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请简要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财政作用的。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习题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 【考点】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
16、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分析】公有制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错误;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也存在其它分配方式。排除;的判断符合我国的分配制度。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解答本题,要明确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范围,不能将二者混淆。2.【答案】C 【考点】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的基本分配制度。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需要国家促使科技人员成为中高收入群体,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不是从国家角度,不符合题
17、意。答案为C3.【答案】C 【考点】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租赁消费是按照交易方式不同进行划分,错误;“分享经济”经济所取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有利于调动闲置要素的积极性,增强市场活力。答案为C【点评】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类型,按照交易方式划分为:钱货两清消费、租赁消费和贷款消费;按照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的消费、发展资料的消费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的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尊重,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增加居民收入。4.【答案
18、】D 【考点】生产决定分配,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并不能说明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不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未必是劳动报酬增长引起的,材料并不能说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不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这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确;2017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增长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5.【答案】B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