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含练习题).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含练习题).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小学语文 阅读 理解 练习题 下载 _其它版本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做阅读理解题,一方面是靠着平时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依靠一些解题方法来实现。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集中精力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速度也要质量,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
2、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总的来说,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大部分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的,就是看够不够细心,看你的语言理解能力怎么样。二、阅读理解各种题型解答方法1.文中标题的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在文中或句中的作用?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例如窃读记中的“窃读”一词,生动
3、描绘了作者偷偷读书时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体现了作者心灵深处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
4、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
5、,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段落在文章开头起到的作用: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段落在文章中间部分起到的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段落在文章结尾处起到的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或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描写方法:(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环境:自
6、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10.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与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类似)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
7、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1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 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1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
8、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三、阅读理解例题不识字的老师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