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文言文 阅读 练习题 答案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苏轼东坡志林)【注】曝:晒。拊(f)掌:拍手。搐(ch):抽缩。乃:却。(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给下面的句
2、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C(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好”都是“喜欢”;B选项中的“股”都是“大腿”;C选项中的“然”分别是“认为是对的”和“的样子”;D选项中的“也”都是“表判断”的意思。故选C。 (2)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
3、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杜处士)尤其珍爱,用玉做了画轴并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本文叙写了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文章告诉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因事求人,取长补短。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C;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
4、有自己的特长。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 【附参考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
5、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 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视谓曰:“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6、”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荀巨伯:人名。值:适逢。郡:城。相视:看望。败:毁坏。班军:调回军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B.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C.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D.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 (1)C(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A项的“去”解释为:离开; B项的“委”解释为
7、:丢弃;C项的“义”解释为:正义,情义/含义;D项的“而”解释为:表转折关系。故选C。 (2)句子翻译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故断句为: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远来,子令吾去,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分析得出: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分析得出:舍生取义;结合“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分析得出:坚守信义。 故答案为: C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
8、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
9、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胡人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与友期行_相委而去 _下
10、车引之_(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C.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答案】 (1)约定;离开;拉,牵拉(2)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11、。 (3)B 【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期”:约定。“去”:“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期,约定。”等字词的翻译。 (3)B项错误,并不是喜不自禁。 故答案为:约定;离开;离开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B【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
12、用、古今异义等的掌握。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
13、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楚有祠者 , 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注释】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舍人:门客,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zh)酒:一杯酒。相谓:互相商议。且:将要(1)解释下
14、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数人饮之不足 _乃左手持卮_遂饮其酒_终亡其酒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3)由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3)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解析】【分析】(1)“数人饮之不足”的意思是: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足”的意思是“够”;“亡”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丢失,失去”的意思。 (2)本题注意重点词语:“固”“安
15、”“为”。 (3)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故答案为: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
16、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17、”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 , 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 , 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
18、,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 , 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选自邹弢三借庐笔谈)(注释)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弈:下棋。神格:神色与气质。厅事:指大堂。(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为放风筝之戏/元方时年七岁B.庄直入索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童子何来/将复何及D.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2)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旧 画 一 堂 龙 不 吟 虎 不 啸 花 不 闻
19、 香 鸟 不 叫(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选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描写的人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 (1)B(2)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3)示例一:庄有恭和元方都是睿智、不卑不亢、才思敏捷的孩子。如庄有恭看到厅中的棋子,马上应声回答;元方对于友人的诘难马上有理有据进行反驳。示例二:友人和将军都是无礼,不懂得尊重儿童的人。如将军急促喝问庄有恭,并让他用张贴的画做对子。友人自身迟到却对子骂父。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时”分别为“时常”和“当时”;B.选项中的“入”的意思都是“进去,进入”;C.选项中的“何”分别是“哪里,什么地方”和“怎么
20、”;D.选项中的“因”分别是“于是”和“趁,乘”的意思。故选B。 (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与下文的“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是对联。据此知,正确的句读是: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也依据句意来句读。 (3)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及分析能力。从两篇文章所叙写的内容:庄有恭看到厅中的棋子,马上完成将军所出的对子;元方对于友人的
21、诘难马上有理有据进行批驳。可以看出,庄有恭和元方都是聪明睿智、才思敏捷的孩子。两文中所写的将军和友人,都是对孩子不尊重,少礼貌的人。这可从“遽诘之曰”和“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心看出来。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1)B; (2)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 (3)示例一:庄有恭和元方都是睿智、不卑不亢、才思敏捷的孩子。如庄有恭看到厅中的棋子,马上应声回答;元方对于友人的诘难马上有理有据进行反驳。示例二:友人和将军都是无礼,不懂得尊重儿童的人。如将军急促喝问庄有恭,并让他用张贴的画做对子。友人自身迟到却对子骂父。【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
22、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常用词语意思的掌握和积累,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理解。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3)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要求考生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和概括,要抓关键语句和相关的描写进行分析。【参考译文】 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