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论练习题(DOC 28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刑法分论练习题(DOC 28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分论练习题DOC 28页 刑法 练习题 DOC 28
- 资源描述:
-
1、精品文档 刑法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其中的“外国”是指。 A.外国政府 B.某国政府或某几国政府 C.外国政府、外国政党、外国政治集团 D.某个外国人或某几个外国人 2、 张某多次召集他人秘密商量,意图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统一的的多民族的国家和民族团结。但由于其中一人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张某等人未及实施具体的行为,即被抓获。张某等人的行为属于。 A.分裂国家罪既遂 B.分裂国家罪未遂 C.背叛国家罪 D.煽动分裂国家罪 3、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密谋推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2、某日,四人策划成立“自由民主党”反动组织,共同起草了“宣言书”,诬蔑、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号召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宣言书”制作完毕以后,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在公共场合进行散发。四人的行 为构成。 A.背叛国家罪 B.煽动分裂国家罪 C.颠覆国家政权罪 D.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4、胡某系我国公民,他在得知李某正在为境外的某个机构窃取我国的某项国防机密时,为李某提供了一笔资金予以帮助。后李某和胡某均被我国家安全机关抓获。 胡某的行为属于。 A.资敌罪 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C.间谍罪共犯 D.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共犯 5、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A.资敌罪 B.间谍罪
3、C.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投敌叛变罪 6、 李某系国家机关保密室工作人员,为达到出国目的,李某主动将其所保管的国家事务中重大决策的秘密文件提供给境外某机构。李某 1 构成: A.间谍罪 B.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C.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二、多项选择题 1、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从重处罚的犯罪是 A.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B.资助危害国家分裂犯罪活动罪 C.武装叛乱罪 D.间谍罪 2、在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章中犯罪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的犯罪有 A.投奔敌营,为敌方效力 B.带领人民警察投敌叛变 C.勾结外国背叛国家 D.资助武装叛乱
4、、暴乱分子 4、间谍罪的犯罪主体是 A.无国籍人 B.中国公民 C.境外机构、组织 D.外国人 5、分裂国家罪的犯罪首要分子可处 A.无期徒刑 B.死刑 C.拘役 D.剥夺政治权利 E.没收财产 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 A.造谣 B.组织、策划 C.诽谤 D.发表、散布侮辱性言论或文字 7、间谍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A.参加间谍组织 B.接受间谍组织分配的任务 )2 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D.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分配的任务 8、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犯罪手段是 A.窃取 B.策划、组织 C.收买 D.刺探、非法提供 三、名词解释 1.分裂国家罪 .
5、间谍罪3.资敌罪 四、简答题 1、 投敌叛变罪与叛逃罪有什么区别? 2、 间谍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有什么区别? 五、案例分析 一 被告人丰某,男,40岁。 被告人加某,男,34岁。 丰某出于对现实不满,多年以来,陆续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出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纲领”。关于“纲领”的内容,丰某没有对他人讲过。只在一次与友人加某喝酒时,当加某流露了调整工资自己未调上的不满情绪时,丰即进行试探,问加某:“有个组织对现政权不利,你愿意参加吗?”加脱口而说:“干”。丰见加随口而出不太认真,以后便不再提及。后丰某因传播淫秽录像问题被公安机关搜查宿舍时,从其日记本中发
6、现了上述“纲领”,丰还交代了曾向加某试探的经过,加某亦供认。 丰某、加某是否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单项选择题 1、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侵犯的客体是。 3 A.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B.公民的人身权利 C.公私财产所有权 D.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 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属于。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犯 D.危险犯或结果犯 3、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是。 A.故意 B.过失 C.故意或过失 4、 甲是电气设备维修工,负有维修车间电气设备的任务。在其当班时间,发现电气调和受损,有引起火灾的危险,但由于对领导不满,故意不予
7、维修,以致引起火灾,损失很大。对甲应以。 A.放火罪论处B.失火罪论处 C.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 D.玩忽职守罪论处 5、 张某因多次恋爱失败,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想自杀。某日张某独自躲在家中放火焚烧自己的房屋,因张某住在城市的老城区,木结构的房子都连在一起,因此邻居及时发现,将火扑灭。张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毁坏财物罪 B.放火罪 C.失火罪 D.不构成犯罪 6、 放火罪的既遂是指。 A.财物被烧毁或人被烧伤或烧死 B.行为人已着手实施放火行为,火种与燃烧物刚刚接触,但还没有达到被燃烧物能够继续燃烧的程度 C.放火行为已引起燃烧物的独立燃烧 7、 以爆炸手段实施的杀人罪与爆炸罪的主要区别是: A
8、.看是否出于故意 B.看行为是否造成死伤的结果 C.看造成死伤的人数 D.看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4 8、 刘某因与李某恋爱失败,遂决定报复李某。一日刘某找到李某,对李某说:最后还有几句话要讲。李某就跟着刘某到了一条僻静的小河边。刘某从口袋里拿出一只木质小盒交给李某,对李某说这是以前李某送的东西,现在还给李某。并说,等他走了以后再打开盒子。等刘某离开以后,李某打开木盒,结果引爆了一枚炸药,李某被炸死。刘某的行为属于。 A.爆炸罪 B.危险物品肇事罪 C.故意杀人罪 D.报复陷害罪 9、 甲与乙有仇,某日甲发现乙晚上到邻村去看露天电影,就携带一枚手榴弹尾随乙到了邻村,在乙看电影时,甲引爆了手
9、榴弹,结果乙被炸死,在边上多名看电影的群众也被炸死炸伤。的行为构成。 A.爆炸罪 B.危险物品肇事罪 C.故意杀人罪 D.报复陷害罪 10、 某甲潜入仓库偷山笋干,因为无法打开装山笋干的麻袋,便利用火柴把麻袋烧个小洞,以方便倒出山笋干。甲点着麻袋后,随手将未熄灭的火柴扔在地上,引燃地上所铺芦席,仓库内立即燃起大火。甲见火势凶猛难以扑灭,便掉头而逃。结果大火烧毁整座仓库,损失严重。某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放火罪 C.失火罪 11、 某冷库工人刘某因对领导有意见,为报复泄愤,在库内冻鸡上偷洒许多剧毒农药,造成100多吨冻鸡报废,损失20余万元。刘某的行为构成。 A.投放危险物质罪 B.破
10、坏生产经营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报复陷害罪 12、 被告人冯某听到关于保险的宣传后,将自己的三间破旧房屋及杂物向保险公司投保6000元。投保后,为了取得保险赔偿金,他将煤油和白酒洒在棉团上塞在房屋的柱孔中,用火柴点燃后离开现场,躲在远处偷观动静。由于被四邻及时发现,将火扑灭,未造成严重损失。冯某的行为构成。 A.保险诈骗罪 B.放火罪 C.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13、 某村粉坊生产的粉条多次被人偷走。于是粉坊负责人甲同会计乙及临时工丙商量对策。乙说:“在粉条上洒些1605农药,他们吃着有味就不敢再来偷了。”甲、丙表示同意。于是乙取来农药,三人往粉条上洒农药,并把带毒的粉
11、条拿到晾房内架好。正巧当晚本村村民丁某 5 西南政法大学普通本科课程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课 程刑法学 专 业法学 年级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A,4.B,.D,6.C,7.B,.A,.C,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2.BCD,3.AE,4.BCD,5.ACDE 三、名词解释 1.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12、 3.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4.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四、判断说明题 1. 依刑法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转化为故意伤害罪,对直接行为人应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2. . 依照刑法规定,只有行为人基于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而实施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 ,从而危害公共安全的,才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否则,不构成该罪。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背叛国家罪的构成特征是:犯罪客体是中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刑法学
13、 课程卷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1 页 共3页 客观方面表现为勾结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中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犯罪主体只能由具有特定身份的中国人构成; 主观上只能是出于直接故意。 2.二者的相同点主要有:都是一般主体,都是出于故意,都有捏造事实的行为。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客体不同。前者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后者是公民的人格、名誉权。 客观行为不同。前者必须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向有关机关进行告发的行为;后者捏造的可以不是他人犯罪的事实,且是将所捏造的事实予以散布即可。 主观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分;后者则是意图贬低他人人格、败坏他人名誉
14、。 3.二者属法条竞合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等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活动的正常秩序;后者侵犯的是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 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侵犯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后者侵犯的对象是执行人员及法院的生效裁判。 客观方面有所不同。前者除阻碍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以外,都必须是使用暴力、威胁手段;而后者并不以使用暴力、威胁手段为必要条件。 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而后者属特殊主体,只能是被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确定负有执行义务或协助执行义务的人。 4.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客体不同。前者是生产、作业安全;后者是国家机
15、关的正常活动。 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行为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后者发生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过程中。 行为内容与具体后果要求不同。前者是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并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而后者是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张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郭某的行为亦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 因为依照刑法第238条的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定罪 刑法学 课程卷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