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套练习题(有答案)精讲(DOC 18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套练习题(有答案)精讲(DOC 18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套练习题有答案精讲DOC 18页 年级 物理 大气 压强 练习题 答案 DOC 18
- 资源描述:
-
1、大气压强检测题1【基础巩固题】图8-4-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 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C茶壶上留有小孔D利用离心水泵抽水图8-4-6. 如图84所示,将量简倒扣水中,里面充满水,将量简向上提的过程中,保持简口不离开水面,则量筒内( )。 A充满水 B没有水C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真空D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空气(2004年长沙)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拨出,这主要是由于( )A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C瓶塞遇冷收缩 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图84如图847所示,用纸片把盛满水的杯子的杯口盖上,再使杯口向下,
2、水也不会流出来,主要是因为 ( ) A纸片很轻 B水粘住纸片 C空气有浮力 D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6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顶打个洞,则管内液柱( )。A从小洞喷出 B保持不变C充满全管 D与槽中液面相平小明将托里拆利管内装满水后倒立于水槽中,则管内水面位置( )下落至内外水面高度差为76cm 下落至内外水面相平不下落而且水充满全管 。无法判断8(2004年广东)大气压强的值为105Pa,则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 )A1N B10N C100N D1000N图8-4-8如图-是自制的水气压计,把它由东宝山 的山脚移至山顶,玻璃管中的水柱的高度变化情况是(假设瓶口密闭不
3、漏气,移动过程中整个瓶子没有与外界发生热传递) ( ) A降低B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探究提高题】10(2002年青岛)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图-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1)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2)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移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
4、如图8-4-9)给水糟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烧瓶中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瓶中气体温度值和相应的气压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气体的温度/C20304050气体的压强/Pa1.01051.031051.071051.1105小丽对上面的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小丽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并验证了自己其中的一种猜想是正确的。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一定质量的气体,在 保持不变时, 。(2)在夏天,小雨将自行车车胎中气打的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
5、遇到同学小周,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周聊起天来,正聊在兴头上,猛然听见“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用刚才研究出来的结果解释一下。(3)小丽探究出的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一例。(4)小丽是按照怎么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活动的?11人们在夏天经常用吸管喝饮料,都可以很方便地将饮料吸入口中,如图8-4-10甲所示。图8-4-10(1)甲图中的人是靠什么将饮料“吸”入口中的?(2)若将瓶口用塞子塞紧,只在塞子中间打个孔穿过吸管,这样可以喝到饮料吗?为什么?如图乙所示。(3)若某人同时将两根含在口中,一根吸管的一端放在水杯中,这样可以喝到饮料吗?为什么?如图丙所示。图
6、8-4-12图8-4-1112如图8-4-11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 A将管倾斜 B将玻璃管变粗 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拓展延伸题】13.已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究竟有多大?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设法量出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然后算出大气压(如图8-4-12所示)。它选择的实验器材是: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底
7、面积为5cm2的吸盘。请你探究一下:(1)这种通过测量拉力和接触面积来计算大气压强的方法是否可行?(2)如果上述实验方案可行,小明同学选择的器材能否测出大气压的值?请你进行分析和评估。14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设想一下,如果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在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及实例中,哪些现象将不再发生(不限定学科,写出三个现象)习题精选2一、选择题: 1、关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珠穆朗玛峰顶海拔8848m处的大气压强比丽江玉龙雪山的高B.昆明的大气压强比北京底,所以运动队要到昆明进行高原训练C.大气
8、压强与天气有关,通常阴天的气压比晴天高D.大气压强的大小,大约相当于1cm2的面积上大气产生的压强2、第一位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 )A.托里拆利 B.牛顿 C.伽利略 D.焦耳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玻璃管中留有小量残余空气,则( )A.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同 B. 大气压强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 大气压强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是( )A.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 B.钢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C.用塑料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 D.河堤的下段比上段要造得宽5、水银气压计若挂歪了,其读数将会( )A.与
9、实际气压一样大 B.比实际气压小 C. 比实际气压大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6、某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压为1.2个标准大气压,则容器内水的沸点_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7、使用吸盘式塑料挂物钩时,要用力将塑料挂物钩的吸盘向很平的墙面上压,排出里面的空气,吸盘才会紧贴在墙面上,这是因为_.8、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应用了大气压的知识,例如:抽水机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请你仿照示例另举出有关大气压应用的实例a._.b._.9、2003年5月21日,我国业余登山队A组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若珠穆朗玛峰顶部的大气压值为24cm水银柱高,约合_kPa.10、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
10、气压急剧降到90 k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粗略取作100 k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是100m2,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力的差额可达_N,足以被掀飞物理单元过关质量检测题3第十四章 大气压强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吸钢笔水是利用 作用,把钢笔水吸进笔胆里。2. 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1标准大气压为 Pa。3.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 cm高水银柱。把一个气压计由山脚移到山顶,它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飞机飞行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有气流迎面流过机翼。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 (填“对称”或“不对称”),气流从机翼上方通
11、过时比从下方通过时路程长,流速 (填“快”或“慢”), 气流对机翼下方的压强 ,对机翼上方的压强 ,从而形成向 的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5.将打气筒的出口堵住,往下压活塞时,筒内被封闭空气的质量、体积和压强三个物理量中,变大的是 ,变小的是 ,不变的是 。6.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由于不小心,将封闭的玻璃管顶端打破个小洞,这时管中水银将 。水银气压计在使用时必须竖直悬挂,如果歪斜了,读出的结果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7.活塞式抽水机是利 工作的,用活塞式抽水机最多能把水提到大约 m高处。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图18.一杯口完好的玻璃杯,使其注满水后在杯口用一硬纸片
12、盖住,倒过来后,水不会流出来,这说明( ) A.水把纸片粘住了 B.纸片把水托住了 C.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强 D.纸片很轻9.如图1所示,用力向B管中吹气,这时A管中的水面会如何变化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10.氢气球在升空的过程中,氢气球的体积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11.下列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把药液吸进注射器 B.活塞式抽水机 C.给自行车打气 D.吸在挂衣橱玻璃上的挂衣钩图212. 如图2所示,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水银柱高度为0.76m。则下列哪种操作会使水银柱的高度低于760mm (
13、 )A. 把玻璃管向下压一点 B. 换用更粗的玻璃管C. 把玻璃管放倾斜一点 D. 不小心使玻璃管里混入了少许空气13.我们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封面所受到的大气压力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 A.50N B.500N C.5000N D.50000N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 B.利用计算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h,可以算出大气层的高度 C.利用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水的沸点升高 D.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的粗细对实验无影响15.把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浸没于水中,抓住筒底缓缓上提到开口没离开水面前则量筒中( ) A.仍充满水,且筒内底部受的压强小于大气压 B.仍有水,
14、但不满,筒内水面高出筒外水面 C.仍有水,但不满,筒内水面低于筒外水面 D.上部为真空,压强为零16.人们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使用水银。若使用煤油做,则所需玻璃管的长度( ) A.变长 B.变短 C.不变 D.无法判断17.一般情况下,人感觉不到大气压强,原因是( ) A.大气压太小 B.大气压太大 C.人体内部也有压强 D.无法判断三、实验与设计题(18题3分,19题2分,20题3分,共8分)18只给你一只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设计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写出你的办法。19下表是小明测出的大气压与对应高度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你认为有什么规律?若某地的大气压为7.0103Pa,请推测当地的高度大约为
15、多少?高度(Km) 0 2 4 6 8 10 12大气压(Kpa) 101 80 62 47 36 26 1920某同学设计了用注射器粗测大气压的办法,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针筒活塞的直径为D,则活塞截面积为 。然后将针筒里的活塞推到顶端,用橡皮帽封住针筒的小管口,再在活塞下面悬挂钩码,直到活塞刚要下落。用 测出所挂钩码的总重为G(活塞重不计),则大气压为 。四、计算题(21题10分,22题10分,共20分)图321如图3所示的挂衣钩紧贴在玻璃上,若大气压为105Pa,塑料片直径为5cm,求大气对它的压力为多大? 22 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穿的航天服内,要保持一定的气压,为什么?俄罗斯制造的航天服
16、规定气压为4104Pa,这约相当于多少个标准大气压?专题11:大气压实验专题41. (2004淄博)下列各图中,能够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图( )2. (05广西南宁)下列各实验中,能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 )3. (08年湖北十堰)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 。请完成下列问题:(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
17、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_,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大气压=_。(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4. (06河南)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以后,小明对大气压强通常有10105Pa这么大存有疑问,想亲自证实一下 (1)小明买来一个塑料挂钩,把它的吸盘贴在玻璃餐桌的下表面,如图所示,测出塑料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10cm2;又找来一个轻塑料桶(质量可忽略不计),在桶中装8L水;经过计算,他认为把塑料桶挂到挂钩上不会把吸盘拉掉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g取10Nkg)(2)当小明把水桶挂到挂钩上时,吸盘却被拉掉了,是大气压没有那么大还是其他原因?请发表你的看法5.
18、(2005年苏州市)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 p=_.(2)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6. (2007年南通市)某学习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