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0届高三质量监测(四)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吉林省长春市2020届高三质量监测(四)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市 2020 届高三 质量 监测 语文试题 答案 下载 _高考模拟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吉林省长春市 2020 届高三质量监测(四)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 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 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文明存在的本质性特征来看,文明的异质性是一直客观存在的
2、: 人类在各自的栖息繁衍中,依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需要而缔造出了 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和文化形态。它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基于自身的历史 经历和民族记忆而探寻出的一套最适合于自身的价值体系。因此,才会 有哲学家将一国之文明视为其民族精神的诠释,才会认为每一种文明蕴 含了其独特的民族精神。 人类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引人入胜,正是因为这种异质性里面蕴 含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文明的独特性与独立性,是 现代国家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文化层面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 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实际上形象准确地描述 了文明的本质和存在真谛:第一,文明从本质上讲是异质性的;第二,各
3、 种人类文明都是平等的;第三,各种文明样态背后关于价值与意义的问 题,是可以通过沟通和对话达成某种共识的。对各种人类文明的尊重, 实际上彰显的是对人类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尊重。 真正的文化自信一定建立在人类文明的平等交流对话之上。文化自 信的本质是对文明体系和价值理念基于承认的认同。所以,真正的文化 自信首先一定是要建立在一个开放、接纳、包容的社会背景之下的。其 次,从文明的存在本质来看,拒绝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特征,无疑从 本质上否定了文明存在的意义和人类存在的意义。再次,一种充满生命 力的文明体系,一定是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双重特征的。前一个特征要 求文明体系内部具有一种延续继承性的精神内核;后
4、一个特征则要求其 要在吸收、学习、借鉴外来文明的基础上,保持一种自我反思的修正和 革新能力。 “和而不同”的平等对话理念是中国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实践智 慧。文明的异质性在现代社会里之所以是一个问题,从其本质上讲,关 涉到的是交往领域的主体意识和话语转向问题。对于现代性的主体和话 语转向问题,早在一百多年前人类社会开始向现代性转型之际,黑格尔 就已经给出了哲学上的解答:他要求主体一定要从抽象转向具体, 在一种 具体、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景下,从“我”朝向“我们”出发,最 终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达成一种与现实的“和解”。的确,如果各个 国家在对于文明的态度和立场上始终保持一种“自说自话”的方式
5、,那 么这种交流的结果要么是一种“不同不和”的无效沟通,要么是一种 “同而不和”的话语霸权。 文明的交流和对话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并非“不同不和”或“同而 不和”,而是“和而不同”。受不同文明或风俗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不同 文化现象,并不意 味着不同文明之间 在本质上必然是对 立和冲突 的:“茶”和“咖啡”在文明表征上的不同, 不等于“茶”和“咖啡”背 后所代表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就一定是对立的。“君子周而不比,君 子和而不同”,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对话和交流,本来就是一种基于 文明异质性而根本无法比较好坏优劣的“不同”;另一方面,我们又可 以基于一种文明的“相通”,达成某种一致的“和”之智慧。基于
6、“求 同存异”的对话态度,以尊重、平等的交流方式,谋求、构建“和而不 同”的现代性人类文明特征,是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中国方式和中国 智慧。 (摘编自张轶瑶“和而不同”与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文明的异质性,所以各国依自身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需要而缔 造出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和文化形态。 B.在一个开放、接纳、包容的社会背景下,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就可以形成充满生命力的文明体系。 C.国际文明交流一直存在的 “自说自话”现象, 导致“不同不和” 的无效沟通和“同而不和”的话语霸权。 D.基于文明异质性的“和而不同”的对话理念,可促进不同的文明
7、 在现代社会中相互尊重、平等交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前两段论述文明的异质性以及文明异质性的意义,为下文论 述中国对待文明的立场做了铺垫。 B.文章层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国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独有的“和而 不同”“求同存异”的智慧。 C.文章第四段引用黑格余的理论,为中国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平 等对话理念提供了哲学依据。 D.文章以茶与咖啡为例,说明不同文化现象所代表的不同文明在本 质上未必是对立和冲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明的异质性是客观存在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基于自身的历 史经验和民族记忆而探索出的一套独
8、特的文明体系。 B.“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的观点符合 “君子周而不比”和“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 C.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与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之间并不矛盾, 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与各种人类文明的平等交流对话之上的。 D.文明异质性问题从本质上讲关涉交往领域的主体意识和话语转向 问题,因此国际交往中各国要有主体意识,把握住话语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大流行”(pandemic)原是世卫组织对流感的定级之一。世卫组织 将流感分为 6 级,其中最高的就是“
9、大流行”,其定义是某种流感病毒 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了社区层面的暴发,表明病毒正 在跨国蔓延。 从概念上讲,当时的“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病毒的影响范围,而不 是疫情的严重程度和致死率。2010 年世卫组织网站给出了“大流行”的 简单定义,即“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比如,流感大流行就 是指新型流感病毒亚型在全球传播,而多数人对此病毒没有免疫力。此 次,新冠肺炎成为第一个被称为“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染病。 可见,“大流行”并非严格的定义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具有操作 上的弹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11 日就表示,将当前的新冠肺炎 疫情描述为“大流行”不会改变世卫组织对新冠病
10、毒威胁的评估,这不 会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做的事情,也不会改变各国应该做的事情。 (新华社 2020 年 3 月 12 日,“国际头条”,有删节) 材料二: 我们的准备不足,可能会导致下一场疫情,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 严重。让我们看看埃博拉病毒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大约死了一万人, 所有的死者都在西非的三个国家里。 之所以没有扩散的原因有三个:第一 个是卫生工作人员做的很多英雄事迹,他们找到很多病人并防止了更多 人得病;第二个是病毒的特性,埃博拉病毒不是靠空气传染的,等到你 有足够的传染力时,大部分的人已经病得卧床不起了;第三个是因为病 毒没有传到城市区,这纯粹是运气好,如果病毒传到了城市区,那
11、么死 亡的人数绝对不止于此。 所以下一次我们可能不会这么幸运了。 有的病毒可能让你毫无察觉, 但当感染病毒的人乘飞机或者去逛商场,他们其实已经具有一定的传染 力了。此外病毒的来源可以是天然的,像埃博拉病毒,或是由生物恐怖攻 击产生的。所以可以让疫情惨上千倍的病毒是存在的。 (比尔盖茨在 2015 年埃博拉疫情过后的 TED 演讲,有删节) 材料三: 历史上曾有很多历史学家对研究传染病疫情感兴趣,早期传染病疫 情描述中质量较好的一份来自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详细记录了公元前 430 年发生在古希腊雅典的鼠疫,后来被认为至少是西方世界第一个记录传 染病疫情的历史学家。有些讽刺的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对
12、(历史上)鼠 疫疫情最好的一份描述并不是一份基于史实的记录,而是法国哲学家阿 尔贝加缪的小说。 医学史学家 Charles Rosenberg 根据对传染病疫情的历史记录和他 自身的研究,将传染病疫情的发展描述为一个经典的剧情发展模式。首 先一个疫情在开始时的发展会受时空局限,之后随着疫情的发展和揭示 力度的提升,疫情导致的个体与群体危机也逐渐增加,直至疫情结束。 在他的描述下,一次疫情发展可被大致归纳为三个环节,从最初的对新 疫情的试图识别,中期的理解疫情,到最后的干预疫情。我们很容易看 到这种基本的叙事结构如何在中国过去两个月的疫情中展现,以及现在 全球每个国家所处剧情(疫情发展)的阶段不
13、同。 为何史学家们对传染病疫情如此感兴趣呢?一部分原因是疫情经常 造成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悲剧,更重要的是重大疫情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 为我们分析某一个社会提供珍贵的窗口。疫情造成的社会压力可以显现 出一个社会的隐形裂痕,这些裂痕在太平时期可能不会显现出来,因此 传染病疫情为我们研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实用的采样机会, 这里面可能包括这个社会真正最在乎干什么、最在乎扮演什么角色的人 等等。 (哈佛大学医学文化学教授 David Jones 2020 年 2 月 28 日在新冠病 毒研讨会上的发言,有删改) 4.材料一对“大流行”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流行”原是世卫
14、组织认定的流感的最高等级,表明病毒正在 跨国蔓延,并不指疫情的严重程度和致死率。 B.如果某种流感病毒没在疫情发源地以外的至少一个国家发生社区 层面的暴发,就不能叫“大流行”。 C.现在世卫组织把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也叫做“大流行”, 使“大流行”概念变得模糊而有弹性。 D.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等级上升为“大流行”,起到提醒各国 更加重视的作用,但不会改变对病毒威胁的评估和做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二中比尔盖茨并非专业的病毒学科学家,所以话语中充满 了很多的或然性;材料三 David Jones 教授是医学文化学专家,注意了 表述的准
15、确性。 B.比尔盖茨认为人类在多方面准备不足,随时可能会导致下一场 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重的疫情,隐形的病毒可能会因为人们的出行 而迅速传播。 C.史学家们之所以对传染病疫情如此感兴趣,因为在他们看来疫情 经常给人类带来重大悲剧, 疫情也给分析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了机会。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大流行的传染病已经引起了各国和各界 人士的广泛重视,一些组织和个人从不同的角度针对疫情表达了自己的 看法。 6.如何防控类似新冠病毒这样的疫情?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西征记(节选) 宗璞 晴朗
16、的日子没有几天,天空又变得阴沉沉的,像随时要撒下雨雪。 孟嵋坐在教室里,这正是她陪姐姐孟峨来上英文课的那间教室。如今自 己是大学生了,在这里上课了。 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是选修课。这些日子因抗日战事 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 个大字。读完全诗,默然片刻以后,他开始讲,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 这一句时,激昂起来:“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最后一 句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个毅字很重要。”他起身到黑板前写字, 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的 旧棉袍,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
17、里露出来。江昉毫不觉得,只管讲 述,棉絮探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 江昉放下粉笔,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一会儿,人散去了。孟嵋 早从老校工处拿来了针线,走上来说:“江伯伯,我来缝一下,不然走 起路来不方便。”江昉看看嵋,有些惊异地说:“你真长大了。”遂脱 下长衫放在教桌上,嵋把撕破处对好,飞针走线,针脚匀净细密,这是 碧初特意教的,一时缝毕,将长衫递给江昉。 江昉走后,嵋收拾书包,这时庄无因走了进来。又下雪了,下得很 急,不像昆明的雪。两人转过几间教室,不觉走进了图书馆。他们在最 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无因特来做课前 辅
18、导。 “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 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 像玮玮哥那样。”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 学过去将窗关紧。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无因写道:“我可以做些 建议么?”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 战场。” 无因看了不语。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只是烦了,连教 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 的本
19、分。”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 分。”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仍低头看那张粗纸,写道: “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你没有被征调,也不需要你 做志愿者,你不欠什么。” 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 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无因打伞送嵋到教室,便自走了。 嵋不知这节课讲些什么。走过另一间教室时,正遇李之薇出来,两 人遂一起走。“我正要去找你,刚好碰见了,”之薇说,“你知道吗? 我有一个大决定。” “我也有一个大决定。”嵋说。两人对望,都笑了。不远处有人大 声叫李之薇,之薇对嵋点点头,跑开去。 晚饭后孟弗之才回来,嵋与合子端过一个炭
20、盆,让他烤烤手脚。母 亲吕碧初也走过来,坐在对面椅上。嵋、合子各自拿了小板凳偎在父母 身旁。弗之下午去送过一批出发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 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 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 去从军。” 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弟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说我们 年纪太小了。” 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
21、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 完成一个心愿吧。”嵋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 泪光莹然,一大滴眼泪落在嵋的额上。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 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 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帽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 他们都不会惊异。他们能给嵋什么?只能是一副小小的行囊,装着她打 胜仗的信心, 次日,嵋清早到李之薇家,“我已经准备好了。”嵋说,“很顺 利。”“我这里可不顺利。”之薇向房门扫了一眼,低声说,“妈妈和 我吵,她不准我去。” 近中午时分,李涟回来了,“薇儿,”李涟定了定神,唤了一声, 和女儿之薇一起走到院中,“我可以明
22、白地说,我支持你从军,国难当 头,谁都有责任。若是说不通,就只管去好了。” 又一天上午, 之薇特地到父母的卧房仔细擦拭了摆在墙角的小供桌。 回头见母亲面容憔悴、神情黯然,心上一酸,走过来想抱住母亲。但是 她没有这个习惯,几次张口,只说:“如果家里真需要我,我就不去。” 母亲金士珍摇头,并不看她,说:“小处需要你比不上大处,你去吧!” 这是之薇没有想到的,她一歪身坐在母亲身边。母女依偎着,许久没有 话。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之薇一起 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 (节选自宗璞西征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年 8 月版)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23、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有多处关于雨雪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以气候现象点明时令特 征,另一方面也暗示人物所面临的现实的残酷性,为人物出征渲染悲壮 的气氛。 B.长衫被撕破却“毫不觉得,只管讲述”,这体现了江昉先生教学 的专注投入和洒脱不羁的性格,而孟嵋为先生缝补则是学子敬爱师长的 真情流露。 C.从庄无因与孟嵋的对话可以看出庄无因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自 己前途着想的人,他认为战事和自己无关,这一形象的塑造衬托了孟嵋 从军之心的坚决。 D.对于女儿放下学业选择从军,孟嵋和李之薇的父母起初虽态度不 一,但最终都表示了支持,让读者感受在战争面前,人们同仇敌忾、众 志成城的决心。 8.有评论家说
24、,西征记是“为一代青春学子立言”。请结合选 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9.请简要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叙事特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 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二,便能属文。年十三,梁简文帝 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及简文嗣位,尤加礼 接。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告籴 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常以已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 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元帝于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