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课后练习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OC 11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750641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27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课后练习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OC 11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课后练习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OC 11页 课后 练习 现状 分析 策略 研究 DOC 11
    资源描述:

    1、*归属学科 语文农村小学教师对课后练习题运用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的后面均编有课后练习题,它既为教师教学指明了目标, 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又暗示了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思路, 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 但纵观当下农村小学教师对课后习题运用的现状却误区颇多, 主要表现在:形同虚设、“课后”练习、形式单一等。鉴于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出如下策略: 理解课后习题的编排目的, 深入探索练习的内涵, 并加以整合运用来促进教学高效率,方能使“课后练习题”扎实、高效地呈现在语文课堂。【关键词】课后习题 现状分析 策略研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 除略读

    2、课文外,每篇课文的后面均编有课后练习题,每个习题都是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和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而编写, 与课文相辅相成并构成一个整体。它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思想,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技能, 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研究课后练习就是与编者的对话, 它既为教师教学指明了目标, 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又暗示了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思路, 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 但新课程一路走来, 笔者发现农村小学教师课后练习题运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表现如下:一、现状分析(1)形同虚设据笔者走访调查, 发现当下农村小学中有些语文教师未能真正理解课后习题的编排目的,觉得有

    3、它不多无它不少,或置之不理,对它视而不见。特别明显的是刚走上中年段语文教学岗位的教师, 不熟悉教材的变化, 还习惯于低年段的抄写生字、填写词语等形式,致使课后习题形同虚设。(2)“课后”练习*纵观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农村老师能注重 “导语”和文本内容的钻研就算不错了, 对课后习题的分析与研究就直接忽略了; 能搜集课外教辅资料已不容易了,对课后习题的开发和利用更无从谈起。 于是, 老师们对课后习题的处理总是置于教学环节的末尾, 或匆匆让学生思考讨论后, 说出教学参考书上的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把课后练习当作书面作业,课上不触及,让学生课外完成,对课后练习简单甚至流于形式的处理, 使得很重要的一个教学

    4、资源的价值大打折扣, 同时,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致使课后习题的运用真的变成了“课后练习” 。(3)形式单一很多的语文教师在设计和展开的教学环节中, 往往只是有机的处理个别课后习题。课后题目中的一些问题便被理所当然的引用到了导入部分的教学环节中,“小话筒”的题目则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个半天, “小钢笔”的习题则是学生小练笔的不二题材 , 一切按自己的教学需要来选择, 对课后习题的运用也大多是为写而写, 为说而说, 形式单一, 更不用说去思考课后的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加强整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了。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课后练习题的重要性, 开始尝试怎样合理有效的运用课后练

    5、习题, 但也都处于探索阶段, 笔者也是抛砖引玉, 与大家研究讨论。二、对策研究以上三大问题的存在, 凸显了农村小学课后习题运用现状的严峻形势, 使课后习题的运用流于形式,本着“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深入耐心地琢磨每一习题编排的特点, 不断探索规范有效的教学策略, 如能做到有效运用, 让学生扎实有效学习,才能真正为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 一) 理解编写意图现行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编排上可谓是独具匠心的。在五大领域之“阅读”这一板块系列构建中,专题设计、单元建构、课文呈现紧随而建构的导学系统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 贯穿教材始终。 导学系统的设计, 一是借助每组教材前的“导语”

    6、来导向;二是凭借课后练习思考题来导学、导练;三是凭借“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 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作为导学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后思考练习题,在精读课文后面都有安排,更是充分体现了语文教材的价值、特色与魅力,值得好好揣摩编者的编写意图,以发挥其最大价值。这些课后练习题看起来很简单, 无外乎读背抄写、 理解感悟, 但其安排设计却蕴含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 它或是点明了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或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难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总之,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

    7、分。编者的思想体现在教材中,他更多的编写意图则涵盖在课后练习中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 教师教学用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参上关于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指出:精读课文后的问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 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 所以说, 课后练习应该是我们备课的指南针, 钻研文本应包括钻研课后练习, 因为只有弄清编者的编写意图,着力挖掘练习的价值,才可能理清教学脉络,优化备课思路,帮助学生落实双基,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二) 探索练习内涵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高段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其课后练习题在内容上可概括为四个“引导”。1、引导语言积累课后的思考练习

    8、题特别强调语言的积累。 积累的内容, 有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格言警句、 古诗词; 积累的途径来源, 有课内的, 也有课外的; 积累的方式,有朗读、背诵,也有抄写、默写。课后习题强调学生的朗读、 背诵训练。 我们可以看到, 几乎每一课课后都有朗读、背诵的要求。同时,在提出要求时,编者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个体尊重与自由,采取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课文描写的场面真壮观,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把第三、四自然段背下来。? 到了六年级,则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如, ?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后习题重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为激发学生语言

    9、积累的兴趣和主动性, 课后题的题干叙述基本采用 “自我要求式”,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后要求,?课文中用了许多四个字的词语, 如,风和日丽热闹非凡,我要找一找,再抄下来? 。再如,?下面的句子写得生动有趣,课文里这样的句子很多, 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再抄下来。?(四年级上册 白鹅)。2、引导课文理解课后习题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如, ?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 再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如上例课文课后练习要求, ?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 并举例提示学生 ?如,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

    10、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 课后思考练习以多个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综合练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整体感悟、 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如果我们把思考练习题融入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去解决,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就一定能凸现阅读教学的实效。3、引导交流感受如果说“口语交际”是学生口语训练的“主战场” ,那课后练习题的“讨论、交流”类题目就是学生口语训练的“实习基地”了。这一类课后练习题的编排,一是注重创设情境以激趣,例如: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后第二题, ?课文描写的一些场面和画面,一定是使你印象很深。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 ?二是体现双方互动,课后练习题中多次

    11、出现“和同学讨论” “和同学交流”等提示,强调学习中的双向互动,教师完全可以参考这些提示,设计、安排具体的教学过程。4、引导品味领悟课后练习题对品味词句、领悟表达方法的引导,各有侧重。从词语训练看,有的重在引导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如: 威尼斯的小艇课后第二题,单列出课文第二自然段,着重加点 ?像独木舟?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几个词,引导学生体会其好处,进一步体会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有的重在引导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如, 草船借箭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从句子训练看,有的重在引导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如, 草原

    12、课后第三题,?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 ;有的重在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如 白杨一课,?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这个句子语带双关,含义深刻,列入课后习题,着重引导理解。从段的训练看,有的着重在于抓段落表达的效果,如, 再见了,亲人课后第三题,要求?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学习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语气,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抒胸臆的写作方法。在篇的训练上, 课后要求目的明显, 更多的体现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如,草船借箭课后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构,再用自己的

    13、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因此,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体现了教材编排意图, 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 当然,有些课文后面还安排了适量的“小练笔”和“选做题”。“小练笔”的编排意图在于引导师生将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通过仿写、续写、拓展写等方式,自然地体现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三) 有效整合运用现行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注重教材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合。实验教材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 习作”到“回顾 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14、。那么,课后习题的运用也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1、引领文本研读课后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 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 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 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教师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例如:小学语文(新课标)第 11 册怀念母亲一课,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 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 的深厚情感。而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编排正是体现了这样的

    15、目标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以此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画找相关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 感受作者对母亲, 尤其是对祖国母亲不变的情感。 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形成师生的共识。2、推进有效设计教材是实施教学目标的阅读范本, 是语文知识的载体, 而课后练习是教材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编排着眼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后练习题的内容钻研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进而确定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方案和选用教学方法,并根据练习题的性质,分派用场,使之落实于教学的各环节中。把课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根主线,这里

    16、的主线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应用知识、 培养能力、 发展潜力等各项学习活动。 其基本形式是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训练,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它是主线。”课堂教学是培养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阵地, 而课后练习则为学生 “扎实、活泼、有序”地进行语文基本训练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演练内容。利用这些演练内容,可以让学生手、眼、口、耳、心并用,听、说、读、写能得到全面训练,知识、能力、情操、个性协同发展。因此,必须把课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根主线,融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 课后练习是根据课文的教学任务设计的, 它突出了重点、难点。因此,只有将课后练习有计划、有步骤、有侧

    17、重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 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 “扎实、 活泼、 有序”的语文基本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3、指导预习目标教师要上好一篇课文, 关键要了解学生已有基础, 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而课前针对课后习题进行预习,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对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中高学段孩子已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 课后习题更多地是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来设计的。学生借助课后习题预习时,要学会圈画批注,学会审题,掌握自学方法。例如:将相和一文的课后习题:?默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完

    18、成这题的方法是默读,边读边想,然后加小标题,小标题比段意更简洁,不讲究句子的完整,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短句。 学生通读全文后, 可运用归并法概括出主要内容, 理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感知全文,还能训练学生概括的能力,同时记下不理解之处,以便上课时集中精力突破。如果教师认真研读教材, 不难发现,课后练习一般均设计有一个统领全文的思考问答题。 编者的目的是让教师在教学中从整体出发,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人物形象和优美语言, 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4、优化教学过程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教师往往难以取舍、无所适从。而课后习题是根据所学知

    19、识的重点和难点来精心设计的。 站在课后习题的视角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取舍,突出重难点,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简约。每篇课文的后面均编有练习题, 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可以说这些课后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编排意图, 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 如何整合这些课文的课后练习, 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流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扎扎实实,语言积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是亘古不变的读书方法。小学课文的课后练习,均把读书放在了首位。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默读课文”

    20、等。据笔者统计,六上课后练习中明确提出了读书要求:其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处,背诵全部或部分课文 6 篇,默读课文全部或部分 8 处。由此可见,教材注重读书训练。 因此教师要把读书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根据教材提出的读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练习。例如:少年闰土课后的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可以设计为:师:文中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们看哪,看见了什么? (板书:天空圆月大海 沙地 西瓜 看瓜人 深蓝金黄 碧绿)师:这段话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景 人 物的顺序, 抓色彩,抓动词)师:再细细地读一读书上的段落,并想

    21、像画面。 (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然后借助板书试着把它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与鲁迅先生那样三十多年不磨灭。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理清顺序, 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品味,边读边想画面,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 把背诵的要求努力落实在课堂上, 使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由点到面,整体感知第三学段的课文较长,一篇课文,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而课时又较少,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学会舍弃, 突出重点, 寻找一个精当的“切入点”,力求抓住“动全身”的“一发” 。课后习题就成为了许多新课的切入点。例如:詹天佑一文,课后第一题就是 ?和同学讨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

    22、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一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课堂教学的切入口,紧扣重点词 ?杰出? ?爱国?由此辐射全篇课文的教学,从而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人物 ?想的、说的、做的 ?几个方面感受人物的特点,进一步深化对詹天佑的认识。这样的阅读指导, 能启发学生围绕主题, 抓住重点潜心会文, 教学主脉络更为清晰,阅读整体性更为凸显,课堂更为简约。(3)品味领悟,内化方法就阅读教学而言, 理解课文内容与学习表达方法, 就像鸟之双翼, 缺一不可。第三学段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能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每课课后都有与之配套的习题。教学时,我们可把习题有机地融

    23、入其中, 引领孩子细细揣摩, 领会句子独特的魅力。 如草虫的村落的第二题:?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 仔细分析就是让学生揣摩“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教师可让学生找到这样的句子, 然后引领学生沉入文本, 步步领悟: 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作者的想象?将它改写一下, 去掉描写中的想象成分, 然后对比阅读, 体会这之间的不同, 师生一起揣摩结合想象进行描写的技巧。 在此基础上, 回忆自己观察过的草虫活动,结合想象和联想描写下来,然后师生评议,相互修改。在评改中,虚心向他人学习,把习得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4)整合运用,拓展延伸语文课程

    24、标准 指出: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在课后安排了 “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少年闰土 一文的资料袋中介绍了鲁迅的生平, 毛泽东对他的评价,以及他的许多作品, 通过这个资料, 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作者, 同时激起了阅读他的作品的愿望。教学时,应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使其?物尽其用? 。课文学完后, 设疑?三十年后再见, 他们还是朋友吗?? 然后出示 故乡中三十年后 ?我?再见闰土的片段。答案是显然的,他们已从

    25、昔日难舍难分的好朋友变为主仆关系。 此时,学生脑中产生许多的疑惑: 为什么闰土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为什么不敢与 ?我?亲密交谈?课已尽而疑尚存,思考还在继续。此时,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已不再肤浅,在他们内心激起了深入探究的欲望。5、巧妙设计作业课后练习不仅提示了教学目标, 而且提示了练习的操作步骤和教学形式, 给予教师实施和创造的空间。 由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规律, 设计出由浅入深,形式丰富,富有情趣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1)丰富课文内涵有些课文限于篇幅,留下了“空白” ,让人遐想。例如:伯牙绝弦一文中,只写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而课后要求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

    26、个故事?。为了让故事更生动,更有内涵,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于是设计了这 样的练习: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 除了峨峨泰山、 洋洋大河, 他的琴声里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照样子再写几句。伯牙鼓琴, 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 ( )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 ( )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 )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 ( ) ,钟子期曰:?善哉, ( )兮若( )!? 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上述种种场景,这 句话是 ( )通过叠加,学生感受到朋友间相互欣赏和理解的真挚友情, 知

    27、道伯牙与钟子期不是一般的朋友, 而是知音哪。 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内容融入故事中, 再现了生活中的许多情景, 伯牙绝弦的内涵更为丰富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次锻炼。(2)仿写迁移训练“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载体,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挖掘它的语言表达方式作为练习的重点。例如:六上第一单元“感受自然” ,作者就是采用“展开联想与想像的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第一课山中访友的第 2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和同学交流交流。 ?根据这

    28、一题的提示,我设计了练习:模仿这 课的写法,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有学生写到:呵,富春江,你就是一位成熟的少女,有着出众的容貌,高贵的气质。清晨,仙子将已准备好的轻纱披在你的身子上, 给你一份神奇、 梦幻般的美;中午,太阳又忙着妆扮你,你满身的珠宝让你成为一位气质高雅的公主;夜晚,脱去了一身华丽外衣的你, 更有一种纯洁, 灵性的美。 五彩缤纷的灯光也只能作你的陪衬。你的每一个笑容, 都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你的婀娜多姿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绪。 (3)综合课外延展教师教学用书 中提出: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 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 六上第五单元是人物

    29、一组 “走进鲁迅” ,借助这组 课文,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课的课后第四题也围绕这一内容设计。关于人物描写,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于是我设计综合性较强的练习。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练习:他们把那个拉车的( )车子,一个( ),一个( ),爸爸( )镊 子( )出碎玻璃片, 伯父( )硼酸水,给他( )干净。他们又给他( )药,( )绷带。当我问那车夫为什么要光脚在路上跑,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伯父的脸上不再有那种( )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读了这些语句,我感到爸爸和伯父( )文章把人物的动作、 神态描写得多细致啊, 请你也模仿这

    30、一段话的写法,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这道作业将动作、 神态描写、 语段感悟和写法迁移进行内容上的综合,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再现了生活的场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当农村教师都来重视“课后练习题”教学,并且能够整合运用,课堂教学才会真正扎实、有效。因此,如何将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值得我们每位小学语文老师重视。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6 月 沈大安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 10 期)山西教育出版社熊生贵等 ?有效使用课后题目? 化繁为简 高效阅读 赵正清 2009年 11 月教学月刊 浙江教育学院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课后练习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OC 11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5064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