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DOC 22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750384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2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DOC 22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DOC 22页 第三 教育 目的 练习题 DOC 22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教育目

    2、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 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 。 4. _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

    3、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教育目的是_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7.马克思主义关于_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_ 相对而言的。 9.全面发展的人是_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 _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_ 的教育。 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_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4、,发展他们_ 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_ 的教育。 1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 ,是一种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6.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7.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8.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有哪些? 9.普通中学在体

    5、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10.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有哪些要求? 11.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有哪些要求? 12.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13.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能力,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选择题 1.B.A.D.C.D.A.D.D 二、填空题 1.总的要求.出发点、归宿. 特殊要求.教学目标.社会性.社会需求.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片面发展.精神和身体 10.教育与生产劳动 11.非认知因素 12.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 13.鉴

    6、赏美和创造美 14.劳动观点和习惯 15.人格特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导向作用。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激励作用。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

    7、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5.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8、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6.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 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 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帮

    9、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8.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有哪些? 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9.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

    10、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10.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有哪些要求?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11.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有哪些要求? 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11、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12.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 1

    12、3.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能力,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不仅表现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13、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

    14、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15、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第二章 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 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 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B.戊戌变法纲要 C.天朝田亩制 D.奏定学堂章程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 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

    16、状 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 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10.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

    17、精神与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2.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B.理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C. 感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D. 社会本位、感性价值观 二、解释名词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德育智育 二、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 2、个人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 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活动的一种教育的理论。 3、德育:把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4、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三、辨析题

    18、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2.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4.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方针 1教育目的 2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的功能: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 3、

    19、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1)社会因素的制约 2)受教育者身心的制约)时代的制约)未来社会的教育理念 4、简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1)个人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 他们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简评:这种把个人的自身的需要作为制订教育目的的依据,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如果只强调个人的需求与个性的发展,而一味贬低和反对社会的需要和发展,那是片面的,极其错误的。)社会本位论: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孔德 他们认为教育目的就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

    20、人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简评:社会本位论者从社会需要出发来选择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无疑是看到了教育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生产高度的社会化的时代,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有借鉴价值的。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今天应该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对受教育者所提出的要求,并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来。但是只是站在社会的立场看教育而完全抹杀了个人在选择教育目的过程中的作用,并以此来排斥教育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不正确的,必须避免片面的思维方式。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

    21、动相结合.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论述题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能实现吗?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六: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

    22、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而成为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 第三章 教育目的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

    23、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 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 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B.戊戌变法纲要 C.天朝田亩制 D.奏定学堂章程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 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 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

    24、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 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10.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2.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B.理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C. 感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D. 社会本

    25、位、感性价值观 二、解释名词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三、辨析题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2.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4.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五、论述题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能实现吗?为什么?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2 / 2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DOC 22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5038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