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琵琶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38页).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750287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32.8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琵琶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38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琵琶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38页 琵琶行 同步 练习题 答案 DOC 38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 琵琶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湓浦口(pn)贾人()六幺(y) 迁谪(d)B.转轴(zhu) 拨弦(xin)幽咽(y) 花朝(zh).船舫(fn) 衣裳(n)信手(xn) 虾蟆陵(h)D.慢捻(lin) 荻花(d)钿头(din) 琵琶行(xn)提示:A项迁谪zh;项衣裳n;D项慢捻nin。答案:B2默写填空。(1)座中泣下谁最多?_。(2)千呼万唤始出,_。(3)同是天涯沦落人,_。(4)_,此时无声胜有声。(5)东船西舫悄无言,_。(6)嘈嘈切切错杂弹,_。答案:(1)江州司马青衫湿(2)犹抱琵琶半遮面(3)相逢何必曾相识(4)

    2、别有幽愁暗恨生(5)唯见江心秋月白(6)大珠小珠落玉盘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提示:.思:悲伤。答案:1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提示:为:写作,替。其:那个声音,那个人。答案:B5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

    3、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终岁不闻丝竹声.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无白丁提示:A、D三项互。答案:B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最喜欢用景物描写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找出三处描写景色的句子。参考答案: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7琵琶行中“行”属“歌行体”古诗的标志,从本诗看,这种诗体的主要特点是哪一项()篇幅较长篇幅较短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句式长短偏差,富于变化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A. B. D.提示:“歌行体”是古诗,所以“篇幅较短”不对,“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不对,应是近体诗的要求。

    4、答案:B8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

    5、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提示:D.“反问”应为“设问”。答案:D9对诗句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B.“千呼万唤始出,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

    6、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提示:A项人物未出场露面,应是个人感受,并非直接刻画。答案:A10对诗句及词语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7、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提示:B项以偏概全,诗歌不仅浓缩春秋二季,还有朝夜两时。答案:B11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

    8、,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D.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的信号;“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

    9、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提示:D.并非一样,前者未从侧面烘托。答案:D12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诗人与琵琶女则是素昧平生,两人的情感是如何产生共鸣的?(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他们的心灵呼应并非空穴风。诗人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时,在“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浔阳江头,听到了琵琶声,他“寻声暗问”“移船相近邀相见”“千呼万唤”,而琵琶女则是“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两人的感情是有隔膜的。而一旦“低眉信手续续弹”,琴弦便成了心弦,自然地流露出“心中无限事”,琵琶女的弹奏与诉说,使诗人积蓄已久的情感变得波澜澎湃。对琵琶声,他不仅用耳

    10、朵听,更用整个心灵去感应,两人虽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失意飘零的情感却是相同的,两道感情的激流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这条河床上相遇、相交、相融。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描写音乐的诗,完成1316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注:绿绮:古代名琴,传为司马相如之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半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3“蜀僧抱绿绮”中写“绿绮”意思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泛指名贵之琴,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14“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

    11、现了什么?参考答案:“一挥手”,弹琴的动作(语出“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暗含了蜀僧弹琴的高妙,是自己的知音。“万壑松”从感受角度联想到深山大谷,万壑松声用大自然雄浑的声音比喻了琴声铿锵有力。15“馀响入霜钟”意思是什么?与苏轼前赤壁赋里哪两个成语意思接近?参考答案:音乐停止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钟声融合在一起。“余音袅袅”“三日不绝”。1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的理解。(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听完音乐,不知不觉四周远山又罩上了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2006广东珠海测试,1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719题。柳李商隐曾逐

    12、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注: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17这两首唐诗按诗歌体裁分类都是_,按内容分类都是_。18.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19.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特点。参考答案:17.七言绝

    13、句咏物诗18.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19.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两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两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时链接行板悠悠,明净如歌萧伯纳说:“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当你想独自静一会儿时,你就怕听他的音乐。”此

    14、语并非玄虚,对音乐的认同,原本带着感情色彩,当一个人静静处守,寻求音乐慰藉的心情,就像碌碌于尘世的教徒,终于得暇跨入穹顶下的殿堂,沐浴宁静。萧翁独自衔着烟斗踱于书房时,听什么音乐,无从得知。静下时,我常听的是大提琴独奏的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早先曾痴迷于老柴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一遍遍反复聆听。也许是旋律优美浅显,适于入门,应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随着选听曲目的开阔,对老柴的音乐渐乏冲动,惟这个不到10分钟的迷人乐,常是我清醒时自甘湮没的一片梦境。有一段美丽的字,为这首乐曲添上了一笔雾里看花般的朦胧色彩:1869年夏,柴可夫斯基只身到风景宜人的乌克兰乡村妹妹

    15、家度假。静谧的白昼,每当他静坐房中时,总听见不远处有个泥瓦工独自在哼唱一支乌克兰民歌。那美丽的旋律使柴可夫斯基惊叹不已,深深印入他脑中。他原想将这个主题写成一段钢琴二重奏。两年后,当他着手写D大调弦乐四重奏时,这段旋律却像轻柔的水波,止不住地悄然流泻于笔端,化作了第二乐的主题如歌的行板。尽管在弦乐四重奏里,柴可夫斯基也将这段优美的旋律托付给大提琴这重要角色咏唱,可当第一次听见俄国大提琴家麦斯基的独奏D时,顿有一种错位感,觉得原版的弦乐四重奏反更应是改编曲。有些曲子,只能由一种特定的乐器演奏,像圣桑的天鹅、舒曼的梦幻曲一般,天生就属于大提琴,钢琴奏固然动听,但骨子里已走了味。肖斯塔科维奇说:“柴

    16、可夫斯基在获得慰藉的诱惑前让了步,这是他懦弱的表现。”姑且不论此语准确与否,但柴可夫斯基温柔痛苦的个性以及他曲调的天赋,却注定了其一生将与大提琴这最富咏唱性的乐器结下不解之缘。其实何止是如歌的行板,他作品中许多动人的旋律,一经大提琴演奏,都极其感人。俄国的大提琴家,像卡尔•戴维多夫等细腻精湛的演奏技巧,更将柴氏的作品升华至一新的高度。艺术家对柴氏为大提琴所作的贡献难以言表,已故的波兰大提琴家韦茨波罗维奇,甚至冒着被传染霍乱的危险,俯身向柴可夫斯基的遗体深深吻别。那支朴素的旋律,就像空碧悠悠的蓝天下,弥漫在空气里的一支恬淡的牧歌。大提琴缓缓低沉的吟唱,似剖露于自然下的灵魂,从深处发出

    17、的叹息,美丽得让人想掉眼泪,难怪托尔斯泰都被它惹哭了。是的,个性是音乐的灵魂。贝多芬式的命运搏击固然英勇,然人之追求,却也未必都得以勃勃高昂的进取姿态呈现,这是听柴可夫斯基音乐给我的启示。点评: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原始而又最抽象的东西,当它是乐谱时,它只是一堆奇异的符号;当它被演出时,它只是一些和语言远离了的、稍纵即逝的音响。有音乐的世界是一个温馨的世界。但音乐究竟是被用做什么的呢?用给我们一些安全感!心灵枯竭时,它可以润泽心灵;情绪混乱时,它可以稳定情绪;心中凄苦时,它可以安慰哀伤。愿人间充满最美的音乐,更愿去享受音乐的都是美好的心灵。7近体诗六首晨诵夜吟无 题 之 三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

    18、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赏析: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比如这首“无题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以此诗为例。诗的首句中“昨夜”二字连续出现两次,提示诗人是在今天回想往事,“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说明诗人的记忆刻骨铭心。“星辰”与“风”、“画楼”与“桂堂”,暗示了诗人所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第二联表现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

    19、此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的。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蕴,使后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内涵。第三联中写到的“送钩”“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游戏,类似猜谜。二句以极华丽的语言描述了热烈欢快、酒暖灯红的场面。然而,正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了阵阵鼓声,天要亮了,诗人又该上朝了。“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刘禹锡巴山楚水

    20、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赏析:唐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逢。在饮宴中,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会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深表同情,无限感慨。刘禹锡在酬答诗中,对白居易的友情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和感谢。诗一开头直接接白诗的尾联回顾自己被贬二十三年的切肤之痛,又借王质烂柯的历史典故抒发自己对旧朋谢世、世事“蹉跎”的感慨。后四句更以昂扬的情绪、欢快的精神点明

    21、对友人赠诗的酬答,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三字自勉作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从字面上看,是对赠诗“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的答语,表示了只要别人活得比自己好,自己不以荣辱得失为怀的豁达胸襟,从内容看,是“病树”“长精神”“沉舟”不沉沦的写照;从表现手法看,则含蓄而形象,使全诗跌宕有致,意趣盎然;从思想境界看,则有面向未,一切向前看的哲理的意义深涵。所以读后,使人胸襟开阔,精神振奋。课前预习积土成山一、基础字词1.识读字音山居秋暝(n) 江渚(zh)祠堂() 开济()黄鹂(l) 空好音(h)空城(kn) 惘然(wn)塞外(si)2.识别字形山居秋暝(瞑)

    22、 频烦(繁)长(常)使英雄泪满襟(巾) 惘(易将“罔”外部分误为“门”)然3.一词多义二、学化常识1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是盛唐时期著名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作家,由于音乐方面的卓越才能,被任命为大乐丞,最后死于尚书右丞相任上,世称“王右丞”。早期因不满时政而屡遭贬谪,半官半隐,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气概豪迈,对于权贵专权、政治黑暗有所抨击。但通观一生的创作,最主要的是山水诗。后期于蓝田别墅,拜佛念经,“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便是他这种悠闲生活情绪的写照。他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

    23、佛教禅理;艺术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其风格清幽恬静,朴素自然,词秀调雅,别树一帜。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时而齐名,世称“王孟”。苏轼曾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作过中肯的评价。2.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巩县(河南),曾居长安南,少陵以西,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后人称之为“杜工部”。他是我国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创作,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内容十分丰富,或抨击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巧取豪夺;或反映人民灾难深重,啼叽号寒;或感时状国,慨叹今昔。甚至连一些写景咏物题画诗,也都蕴藉着诗人对国

    24、事的深沉忧思以及个人身世飘零的无限感喟。他的诗作大胆地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泛的社会生活现实,显示出唐代由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描写生动具体,因而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包括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包括新婚别重老别无家别)等。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后因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唐代学家、哲学家。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等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夔州等刺史,他的政治讽刺诗及咏物诗,或托讽禽鸟,或寄情草木,表现了对权

    25、奸的讽刺、蔑视以及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斗争精神。他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或记地方风物,或写男女爱情,都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集。4.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书,号玉谿生,原籍河内(今河南沁阳)。出生于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试,至开成二年(837),由于令狐氏的推荐,得中进士,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既善于吸收前人成果,又能大胆开拓和创新,对后世的婉约词及爱情题材的戏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他的诗以“无题”为题的爱情诗最有特色。他的诗擅长律诗、绝句,富有采、想象丰富、构思精密、工于比兴、典雅精练,善用象征和暗示手法,但

    26、格调缠绵、凄凉、晦涩。他是晚唐著名的诗人。5.陆游(11251220),字务观,号放翁,赵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少年时期即深受家庭中爱国主义的熏陶,后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统治集团排挤和打击。晚年仍心系边关,抗金报国矢志不渝,去世前的绝笔示儿还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一生创作诗词近万首,“言谈收复者十之五六”。诗作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很出名。词作钗头风诉衷情等很有艺术特色。散过小孤山大孤山影响较广。著有剑南诗稿渭南集。6.与杜甫有关的名联(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27、。:高考资网高考资网(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4)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7.古体诗与近体诗主要从音律角度划分,近体诗在声韵、字数、对仗方面都有格律的规定,古体诗则比较灵活宽泛。从时间看,近体诗开始形成于唐初,古体诗往往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8.律诗和绝句主要是从句数区别,绝句四句,律诗共八句。绝句又叫“截句”,从律诗中截取四句而形成的一种诗体。绝句不要求一定对仗。律诗的颔联、颈联则必须对仗。律诗有五言和七言之别,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八句组成,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9.我国古典

    28、诗歌最常见的情境平沙落雁远浦归航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萧汀夜雨古寺晓钟渔村落照10.“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问题导引1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提示:这首诗表现了王维对清静幽美的山居自然环境的倾心和留恋,透露出他对尘世喧嚣、对官场污浊生活的厌恶和回避。在艺术上,一是写景随意挥洒,清新自然,毫无着力雕琢的地方,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二是善于运用动静相衬的手法,以动写静,如诗中的清泉、竹喧、莲动,对静景起着映衬作用,使静景显得富有生气,做到幽而不冷,静而不寂。三是善于运用色彩、明暗,构图,如明月、清泉一联便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有明暗,有

    29、色彩;构图也很讲究,凌空的明月与山石的清泉,高下映衬,中间衬以松林,使画面虚实、疏密和谐搭配。因此,王维的这种写景艺术极富绘画性,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2.蜀相是怎样借古人抒发自己怀抱的?提示: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六年后,即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到了夔州(现在重庆奉节),那里也有一所武侯祠,他参观后又写了一首诗,这就是咏怀古迹(其五)。两相比较就可以发现,这首诗主要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它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而后一首主要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面我们只说前一首。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

    30、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又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他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是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他一边走一边问路,终于看到了一片苍松翠柏,有人告诉他武侯祠就在那里,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接着写入祠后所见:“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已经包含着诗人的感叹了,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时间已过了五百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由此自然转到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上:“三顾频烦天下计,

    31、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他惋惜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千多年,这一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的心。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这两句诗,又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了人世。课堂互动1.明明有“浣女”“渔舟”,为什么要说是“空山“呢?师:王维晚期“奉佛长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后世人称之为“诗佛”,这个“空”字就有佛的似空非空的特点。“空”应是全诗的诗眼。生:“空

    32、”带有佛教“空”的意味,那么本诗是如何自然反映出的呢?师:山高林密本不见人,一场秋雨后,山中更是一片空寂,加之夜幕降临,月华如练,静照松林,青松如盖,竹林茂密,说是“空山”自有其理。泉水清澈,泠泠作响,渔歌唱晚,笑声清脆,更衬托出山间的宁静幽美。这真是一幅美好的山间月夜图。2.登高是杜甫诗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诗,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那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呢?师:从诗的具体内容看,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时当深秋,晴空如海,登高仰视,愈觉其迢迢无极,所以说“高”;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啭不绝,所以说“哀”;深秋九月,潭寒涧肃

    33、,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所以说“白”。师:下面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风急”“鸟飞回”?生: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生: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师:说得好,三、四两句写远眺之景,从大处落笔,上句写山景,承首句;下句写江景,承次句。鉴赏家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写得非常好,请问好在哪里?生:“落木”而以“无边”形容,则见其境界之阔大;“长江”而以“不尽”形容,则见大江之无穷。师:是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两句又多用双声叠字,读音调铿锵,充满着声韵之美。生:五、六两

    34、句抒情,有人说这两句写了八种悲,请问真是如此吗?师:是的,这种说法是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乙编卷十五)中说的,他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这两句写出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的艰难处境和秋景萧瑟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万里悲秋常作客”,是就空间方面说,即所谓“横说”;“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就时间方面说,即所谓“纵说”。总之,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而享誉古今,是实至名归呀。3.锦瑟的主旨,历是歧说纷纭,爱情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政治

    35、寓意说等等,请老师给我们谈一谈锦瑟这首诗。师:好,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斯芬克思之谜”,主旨纷繁,莫衷一是,其实我们阅读本诗不必像阅读杜甫的诗一样,要求甚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些诗是重于理解与分析,此诗却重于感受,感受诗的意象,这一点有些像音乐,锦瑟就像一首优美的音乐,听后使人不觉忘情。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锦”正与“华年”相呼应,反映了诗人年迈的悲凉感受,表达自己对华年身世的伤感和华年时光的留恋。“无端”二字,其既有怪怨之意,又给人以十分深幽的感受,该诗的气氛也由此奠定下。以下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几个神话故事和一连串的

    36、梦幻词语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缥缈的梦幻世界。传奇的人物、美丽的虫鸟、动人的故事,以及“梦”“迷”“托”“泪”“烟”等词语的运用更创造出了一个如梦如幻、光怪陆离的世界,使人不自觉地投入其中,禁不住痴了。正当人们痴迷之时,接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又点破了这个梦幻世界,使人如大梦初醒痴痴迷迷,甚是惘然。诗是痛苦之后的沉淀。在该诗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深切的苦痛,而当这种苦痛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出,便感受到透骨的悲凉。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痛苦之极归于无奈。在这种无奈的痛苦中,许多人往往游戏人生,为诗作采取戏谑的态度,李商隐却没有从其流,足见李对自己灵魂、心灵的守护的执著,对于美好的东西是不愿轻亵的。

    37、正因如此,我们从李商隐的诗中总能隐约体验到美的东西,尽管这种美的表现是朦胧的,甚至不乏苦涩的滋味。孤独使人崇高,而痛苦又让诗如此美丽。使人能有深切感受的美,往往是病态的,这种美更容易触动人的灵魂,引起人们对美的憧憬、向往。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伯仲(b) 塞车(si)散发(sn) 锦瑟(s)B.惘然(wn) 寂寞()空白(kn) 古柏(bi).伺机(s) 沙渚(zh)猿啸(xi) 潦倒(l)D.浣女(hun) 竹喧(xun)秋暝(n) 萧萧(xi)提示:D.秋暝n。答案:D2选出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A.渚清沙白鸟飞回,常使英雄泪满襟。B.竹喧归浣女

    38、,莲动下鱼舟。.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D.楼船夜雪瓜州渡,沧海月明珠有泪。提示:D项“州”应为“洲”,“苍”应为“沧”;A项“常”应为“长”;B项“鱼”应为“渔”; 项“繁”应为“烦”。答案:D3解释加点的词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停止)两朝开济老臣心(扶助)出师一表真名世(传名)城春草木深(到了春天)B.空山新雨后(下雨)艰难苦恨繁霜鬓(增多、使增多)镜中衰鬓已先斑(出现华发)天气晚秋(已到秋季).夜深还过女墙(城上短墙)锦官城外柏森森(形容阴森寂静)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冲出)D.一弦一柱思华年(美妙的年代)千载谁堪伯仲间(兄弟,不相上下)无边落木

    39、萧萧下(树叶)不尽长江滚滚(尽头)提示:.“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答案:4下列名句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纸上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李商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黄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D.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40、白居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王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提示:D.“王维”应为“孟浩然”,“李商隐”应为“杜牧”。答案:D5根据课原句填空。(1)出师未捷身先死,_。(2)明月松间照,_。(3)_,百年多病独登台。(4)小楼一夜听春雨,_。答案:(1)长使英雄泪满襟(2)清泉石上流(3)万里悲秋常作客(4)深巷明朝卖杏花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该联所咏的历史人物主要指谁?为什么?参考答案:诸葛亮,刘备起衬托作用。7温庭筠商山早行有千古传诵的名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由名词组合,以有声衬无声,写出了羁旅之苦,

    41、突出“早”,书愤中写法与此相似的一联是什么?请写出。参考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阅读蜀相,请回答问题。8该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受的一联是什么?参考答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9跟意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字是什么?参考答案:自、空。10试简要分析该联。(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碧草、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自顾自地长着、唱着。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已不在了,映阶的碧草并非不悦目,黄鹂的鸣叫并非不悦耳,但诗人无心赏玩,只有追思英雄诸葛亮的无限情思。阅读登高,分析“万里悲秋常

    42、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回答下面问题。11该联中最能反映其思想情感的一个词是什么?参考答案:悲。12该联是如何体现这种情感的?参考答案:围绕“悲”分八层:作客他乡;经常客居;秋季之客;远离故乡;迟暮之年;百病缠身;孤苦无依;登高望远。综合拓展提升(2006广东花都测试,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弯,月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上滩。13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兰溪一带_季的_(两个景物)之美。诗中的“_”既写出了月色的秀朗,又点出了雨后_的气候。1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内容作简要的分析。参考答案

    43、:13.春季山、水、月、潮(写出两个即可,写一个不给分)凉月凉爽宜人14.首先,运用了比喻手法,首句的“如眉”,写出了月儿犹如美女那弯弯的眉毛,让人感到无比惬意;第二句的“镜中”比喻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其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静景,后两句是动景。动静结合把整个画面写活了。再次,借景写人,借景抒情,全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但诗人将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总之,全诗借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溪水的盎盎上涨、鲤鱼的滩头嬉戏,抒发了从心底漾起的欢乐之情。阅读下面两首绝句,完成1516题。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注:鹳雀楼:唐代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畅当,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曾被招从军,大历进士,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15.试比较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同题同体裁,均为五言绝句,均写出了鹳雀楼的高大雄伟,周围的壮阔景象,均讲究对仗,对仗工整。16.古人比较这两首绝句,认为畅当“终输一筹”,王诗“独步千古”,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参考答案:同意,王诗不仅写出了壮观的景象,而且具有雄浑的气势。包含远近、上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琵琶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38页).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502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