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DOC 27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748516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DOC
  • 页数:27
  • 大小:8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DOC 27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DOC 27页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文言文 练习题 解析 DOC 27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 , 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

    2、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缀行甚远_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屠大窘_其一犬坐于前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连接、紧跟;追随、追赶;处境困迫,为难;像狗似的(2)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3)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4)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用智慧和勇气和他们作斗争。 【解析】【分

    3、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句意为: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驱:追随、追; 句意为: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窘:处境困迫,为难; 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犬:像狗似的。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的重点词有:瞑:闭上;暇:悠闲。句意为: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句中的重点词有:乃:才;

    4、寐:睡觉。句意为:(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知;狼“变诈”的表现在于: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不能害怕恶势力,应勇敢的与其作斗争来表述。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语序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连接、紧跟;追随、追赶;处境困迫,为难;像狗似的; 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一只

    5、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 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用智慧和勇气和他们作斗争。 【点评】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

    6、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逃暑:避暑,乘凉。孤林:独立的一棵树。衽:席子。濡(r):沾湿。逾:通“愈”,更加。(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徙衽以从阴_其阴逾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

    7、 【答案】 (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解析】【分析】(1)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徙:移动; 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

    8、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是/吾剑之所从坠 (3)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 (4)答案示例: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9、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晚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赚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用“/”给下面句子

    10、断句(限断二处)。 杞 国 有 人 忧 天 地 崩 坠 身 亡 所 寄 废 寝 食 者。(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3)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 【答案】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2)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3)有成竹;半信半疑; 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

    11、由“气”构成的,处处都有“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4)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 【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译

    12、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晓”:开导。 (3)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填写适当的词语。如“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这是“晓之者”之语,是有根有据信心满满地讲道理,所以第一空应填“胸有成竹”。而“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是杞人对这种说法的怀疑之语,所以第二个空应填“半信半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

    13、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要为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生活在胡思乱想之中。要学会放开,豁达开朗地对待生活的一切。“世上本无事,庸人白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故答案为: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有成竹;半信半疑;

    14、 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由“气”构成的,处处都有“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

    15、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语境在进行合理的想象,即可作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和生活体验解答即可。 【参考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

    16、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景,让

    17、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

    18、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

    19、枕着锄头就睡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睌上,回到家里,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躺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那特有的眼神。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

    20、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爱你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熟悉的确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已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今天的我,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1)填空。 文段是运用第_人称来叙述的。段是按_顺序来记叙。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和_的人物描写方法。(2)第段中画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简要概括文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4)文段中哪些内容

    21、是略写?哪门子些内容是详写?为什么? 【答案】 (1)一;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抒情;议论;描写。(3)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4)“我”辍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怀念父亲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务农一段则是详写。 【解析】【分析】(1)选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的事。运用第一人称更利于情感的抒发。两节写“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帮父亲到田里拔草,段中分别有“中

    22、午、午后、晚上”等表时间的词语,由此可推知:一段是按照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的顺序来记叙的。句中的“拿”“走” 属于人物的动作描写;“我就不信,父亲能干,自己就不行!”,属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因此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2)“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属于景物描写;“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水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直接抒发了对父亲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所以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3)做题时先读完全文,回想一下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情节的几要素概括清楚即可,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人物、事件、

    23、结果。要让别人看到答案即能知道故事的大概情节。如:本文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 (4)选文详写“在家务农”这个情节,因为这个情节让我明白了父亲劳动的艰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情节中“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和激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而“我”辍学回家的原因,返校复学后的事以及怀念父亲的眼神,与文章的中心,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略写。 故答案为: 一 ;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 ; 动作描写 ; 心理描写 抒情;议论;描写。 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

    24、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 “我”辍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怀念父亲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务农一段则是详写。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叙述人才、写作顺序及描写方法的能力。文章运用第几人称叙述非常简单,分清叙述者是“你”“我”“他”即可。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即可正确辨析写作的顺序。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5、、说明五种,平时学习时要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找到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安排详略的能力。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阅

    26、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与友期行_相委而去 _下车引之_(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

    27、太丘。B.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C.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答案】 (1)约定;离开;拉,牵拉(2)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B 【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期”:约定。“去”:“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期,约定。”等字词的翻译。 (3)

    28、B项错误,并不是喜不自禁。 故答案为:约定;离开;离开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B【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掌握。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29、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论

    30、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公大笑乐C.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31、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匹夫不可夺志也(2)翻译下列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法度。B.“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三人”分别指“三次进行反省”和“几个人”。C.孔子认为在与人交往中即使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要动怒。D.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答案】 (1)A(2)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3)C 【解析】【分析】(1)A都表示承接。B以为乐/高兴。C成为/替。D志于/志向。 (2)

    3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故:已经过去的(指已经学习过或已经掌握的知识)。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3)A项错,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B项错,“三”表示约数,很多。D项错,不是孔子,是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 故答案为:A; 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

    33、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出选择。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

    34、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35、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 本文选自_,是由南朝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 _太丘舍去 _下车引之_元方入门不顾 _(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4)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答案】 (1)世说新语;刘义庆(2)约定;离开;拉,牵拉;回头看(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4)【

    36、示例1】元方这样做颇为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示例2】元方这样做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的一个难忘的教训。【解析】【分析】(1)本文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本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顾”意思是“回头看”。 (3)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人惭”是因为自己言而无信,待人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这一行为说明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

    37、误,想要改正错误。 (4)从元方有理有据的批评陈太丘的朋友看,元方是一个聪敏、机智的孩子。对待元方入门不顾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可以说他失礼,因为毕竟对方是父亲的朋友,且有惭愧之意,应该以礼相待,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也可以说他不失礼,因为他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所以对他不求全责备。 故答案为:世说新语、刘义庆 约定;离开;拉,牵拉;回头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 【示例1】元方这样做颇为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示例2】

    38、元方这样做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的一个难忘的教训。【点评】本题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考生要注意重点语句的理解,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回答。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

    39、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

    40、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寓言四则)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使:命令,派。市:买。肆:店铺。直:同“值”,价值。踵:到, 走到。缪:同“谬”,错误,荒谬。(1)选出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适:恰逢B.他

    41、日,友人来过 过:拜访C.逾年而事暴 暴:暴露D.而悔谢曰 谢:感谢(2)用“/”给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吾 不 能 知 子 而 缪 以 疑 子 吾 之 罪 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4)穿井得一人疑人窃履,可以给读者哪些启示?请写出相同点及不同点。 【答案】 (1)D(2)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3)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4)相同点:所闻和所见,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不应轻信。 不同点:穿井得一人:从“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42、,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 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至于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从“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亲自论证才可以下结论,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疑人窃履:从“友人”的角度,生活中往往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从“仆”的角度,做人应当正直诚信,不贪不偷,做了鸡鸣狗盗之事,总有真相大白之时。)【解析】【分析】(1)D项,谢:道歉。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

    43、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本句利用对句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闻,即听到。引申为知道。句意: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固:本来;窃:偷;履:鞋。句意: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穿井得一人中“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从以讹传讹的角度、从对待传言要考察清楚再传播的角度作答。疑人窃履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这个故事中的友人看见朋友穿了自己丢的鞋子很生气,当知道自己错怪了朋友以后,马上向朋友承认错误。综合答题即可。故答案为:D;吾不能知

    44、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相同点:所闻和所见,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不应轻信。不同点:穿井得一人:从“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 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至于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从“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亲自论证才可以下结论,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疑人窃履:从“友人”的角度,生活中往往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

    45、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从“仆”的角度,做人应当正直诚信,不贪不偷,做了鸡鸣狗盗之事,总有真相大白之时。)【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本题考查文章的启示。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解析(DOC 27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4851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