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建筑施工技术(练习题)(DOC 60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老师)建筑施工技术(练习题)(DOC 60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师建筑施工技术练习题DOC 60页 老师 建筑 施工 技术 练习题 DOC 60
- 资源描述:
-
1、建筑施工技术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将土石分为八类,其中根据( ),可将土石分为八类。( )A.粒径大小 B.承载能力 C.坚硬程度 D.孔隙率2、根据土的坚硬程度,可将土石分为八类,其中前四类土由软到硬的排列顺序为( )。A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烁坚土 B.普通土、松软土、坚土、砂烁坚土C松软土、普通土、砂烁坚土、坚土 D.坚土、砂烁坚土、松软土、普通土3、在土石方工程中,据开挖的难易程度可将土石分为八类,其中( )属于六类土。 A.软石 B.坚石 C.次坚石 D.特坚石4、土的天然含水量是指( )之比的百分率。 A.土中水的质量与所取天然土样的质量 B.土中水的质量
2、与土的固体颗粒质量 C.土的孔隙与所取天然土样体积 D.土中水的体积与所取天然土样体积5、土方建筑时,常以土的( )作为土的夯实标准。 A.可松性 B.天然密度 C.干密度 D.含水量6、填土的密度常以设计规定的( )作为控制标准。A.可松性系数 B.孔隙率 C.渗透系数 D.压实系数7、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体含水量大且不稳定时,应采取加固措施B.一般应采用“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开挖原则C.开挖时如有超挖应立即整平D.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应采取降水措施后开挖8、填方工程中,若采用的填料具有不同的透水性时,宜将透水性较大的填料( )A.填在上部 B.填在中间
3、C.填在下部 D.与透水性小的填料掺合9、填方工程施工( ) A.应由下至上分层填筑 B.必须采用同类土填筑 C.当天填土,应隔天压实 D.基础墙两侧应分别填筑10、可进行场地平整、基坑开挖、土方压实、松土的机械是( ) A.推土机 B. 铲运机 C.平地机 D.摊铺机11、铲运机适用于( )工程 A.中小型基坑开挖 B.大面积场地平整 C.河道清淤 D.挖土装车12、正挖土机挖土的特点是( ) A.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B.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C.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D.直上直下,自重切土13、正铲挖土机适宜开挖( ) A.停机面以下的一-四类土的大型基坑 B.有地下水的基坑 C.停机面以上的
4、一-四类土的大型基坑 D.独立柱基础的基坑14、反铲挖土机能开挖( )A.停机面以上的一-四类土的大型干燥基坑及土丘等B.停机面以下一-三类土的基坑、基槽或管沟等C.停机面以下的一-二类土的基坑、基槽及填筑路基、堤坝等D.停基面以下的一-二类土的窄而深的基坑、沉井等15、抓铲挖土机适于开挖( ) A.山丘开挖 B .场地平整土方 C.水下土方 D.大型基础土方16、对河道清淤工程,适用的挖土机械是( ) A.正铲 B .反铲 C.拉铲 D. 抓铲17、某工程使用端承桩基础,基坑拟采用放坡挖,其坡度大小与( )无关A.持力层位置 B.开挖深度与方法 C.坡顶荷载及排水情况 D.边坡留置时间 18
5、、在土质均匀、湿度正常、开挖范围内无地下水且敞漏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较密实的砂土和碎石类土的基坑或管沟开挖深度不超过( )时,可直立开挖不加支撑A.1.00m B.1.25m C.1.50m D.2.00m19、以下支护结构中,既有挡土又有止水作用的支护结构是( )A.混凝土灌注桩加挂网抹面护壁 B.密排式混凝土灌注桩C.土钉墙 D.钢板桩20、以下支护结构中,无止水作用的支护结构是( )A .H型钢桩加横插板 B.地下连续墙 C.深层搅拌水泥土墙 D.密排桩间加注浆桩21、在较深的基坑中,挡土结构的支撑不宜使用( )形式A.自立式(悬臂式) B.锚拉式 C.土层锚杆 D.坑内水平式22、某管
6、沟宽度为8m,降水轻型井点在平面上宜采用( )形式A.单排 B.双排 C.环形 D.U形23、某轻型井点采用环状布置,井点管理设面距基坑底的垂直距离为4m,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10m,则井点管的埋设深度(不包括滤管长)至少应为( )A. 5m B. 5.5m C. 6m D. 6.5m24、观察验槽的内容不包括( )A.基坑(槽)的位置、尺寸、标高、和边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是否已挖到持力层C.槽底土的均匀程度和含水量情况 D.降水方法与效益25、观察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 ) A.基坑中心线 B.基坑边角处 C.受力较大的部位 D.最后开挖的部位26、换土垫层法中,( )只适用于地
7、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A.砂垫层 B.砂石垫层 C.灰土垫层 D.卵石垫层27、在夯实地基法中,(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28、(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29、(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率为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灰土
8、挤密桩法 D.砂石桩30、( )适用于挤密松散的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A.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B.砂石桩 C.振冲桩 D.灰土挤密桩31、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承载力不大于( )的饱和黏性土、软黏土以及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0.15MPa B .0.12MPa C .0.2MPa D. 0.3MPa32、在地基处理中,( )适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不适用于泥炭等有机沉淀地基。A.预压法-砂井堆载预压法 B.深层搅拌法 C.振冲法 D.深层密实法 33、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时,方准上人施工A.1.5N/mm2 B.2.5N/mm2 C.1.2N.mm2 D.2.0N/mm234、筏型
9、基础及箱型基础施工前,如地下水位较高,可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线至基坑以下不少于( ),以保证在无水情况下进行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A.200mm B.300mm C.500mm D.1000mm35、 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表面应覆盖和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 )A.7d B.14d C.21d D.28d36、当筏板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时,应进行基坑回填A.10% B.20% C.30% D.50%37、当采用机械开挖箱型基础土方时,应在基坑底面标高以上保留()厚的土层,采用人工清底。A.200400mm B.1000300mm C.300500mm D.5001000mm38、箱
10、形基础的底版、内外墙和顶板宜连续浇筑完毕。如设置后浇带,应在顶板浇筑后至少( )以后再进行补缝施工A.1周 B.2周 C.3周 D.4周39、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檫桩,应( )A.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C.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40、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静压沉管”紧前工序为( )A.压桩机就位 B.吊桩插桩 C.桩身对中调直 D.测量定位41、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A.“重锤低击,低提重打” B.“轻锤高击,高提重打”C.“轻锤低击,低提轻打” D.“重锤高击,高提重打”42、地
11、下连续墙施工时,泥浆搅拌后宜储存( )以上再使用A.3h B.4h C.5h D.6h43、地下连续墙施工时,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24h开始接头管,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最迟于( )以内必须将接头管全部拔出A.5h B.6h C.7h D.8h44、垂直导管法浇筑地下连续墙水下混凝土时,导管间距最大不得超过( )A.3m B.4m C.5m D.6m45地下连续墙施工时,一般采用2个挖掘单元回3个挖掘单元组成的一个槽段,长度可为( )A.5m B.10m C.12m D.15m46、板按( )分类,可分为现场拆装式板、固定式板和移动式板A.材料 B.结构类型 C.施工方法 D.施工顺序47、拆装方便
12、、通用性较强、周转率高的板是( )A.大板 B.组合钢板 C.滑升板 D.爬升板48、某梁的跨度为6m。采用钢板、钢支柱支时,其跨中起拱高度可为( )A.1mm B.2mm C.4mm D.8mm49、跨度为6m、混凝土强度为C30的现浇混凝土板,当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 )时方可拆除板A.15N/mm2 B.21N/mm2 C.22.5N/mm2 D.30N/mm250、悬挑长度为1.5m、混凝土强度为C30的现浇阳台板,当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 )时方可拆除底A.15N/mm2 C.22.5N/mm2 B.21N/mm2 D.30N/mm251、某混凝土梁的跨度为6.3m,采用木板,钢支柱
13、支时其跨中起拱高度可为( )A.1mm B.2mm C.4mm D.12mm52、跨度为8m、强度为C30的现浇混凝土梁,当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 )时方可拆除板 A.15N/mm2 B.21N/mm2 C.22.5N/mm2 D.30N/mm253、混凝土试配强度应比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提高( )A.1个数值 B.2个数值 C.10N/mm2 D.5N/mm254、6根10钢筋代换成6钢筋应为( )A.106 B.136 C.176 D.21655、冷拉后的HPB235钢筋不得用作( )A.梁的箍筋 B.预应力钢筋 C.构件吊环 D.柱的主筋56、某梁纵向受力钢筋为5根直径为20mm的HR
14、B335级钢筋(抗拉强度为300N/mm2),现在拟用直径为25mm的HPB235级钢筋(抗拉强度为210N/mm2)代换,所需钢筋根数为( )A.3根 B.4根 C.5根 D.6根57、某梁宽度为250mm,纵向受力钢筋为一排4根直径为20mm的HRB335级钢筋,钢筋净间距为( )A.20mm B.30mm C.40mm D.50mm58、已知某钢筋混凝土梁中的1号钢筋外包尺寸为5980mm,钢筋两端弯钩增长值共计156mm,钢筋中间部位弯折的量度差值为36mm,则1号钢筋下料长度为( )A.6172mm B.6100mm C.6256mm D.6292mm59、搅拌混凝土时,为了保证按配
15、合比投料,要按砂石实际( )进行修正,调整以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A.含泥量 B.称量误差 C.含水量 D.粒径60、浇筑柱子混凝土时,其根部应先浇( )A. 5-10mm厚水泥浆 B.5-10mm厚水泥砂浆C.50-100mm厚水泥砂浆 D.500mm厚石子增加一倍的混凝土61、浇筑混凝土时,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 )A.1.5m B.2.0m C.2.5m D.3.0m62、当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 )时,应采取串筒、溜槽或振动串筒下落A.2m B.3m C.4m D.5m 63、某C25混凝土在30时初凝时间为210min,若混凝土运输时间为60min,则混凝土浇
16、筑和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是( )A.120min B.150min C.180min D.90min 64、下列砂率适合泵送混凝土配料的是( )A.25% B.30% C.45% D.60%65、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为( ) A.350kg/m3 B.320 kg/m3 C.300 kg/m3 D.290 kg/m366、泵送混凝土的碎石粗骨料最大粒径d与输送管内径D之比应( ) A.0.5 C.小于等于2.5 D.小于等于1/367、以下坍落度数值中,适宜泵送混凝土的是( ) A.70mm B.100mm C.200mm D.250mm68、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的少于( ) A.
17、14d B.21d C.7d D.28d69、蒸汽养护的混凝土构件出池后,表面温度于外界温差不得大于( ) A.10 B.20 C.30 D.4070、为防止蒸汽养护的混凝土构件表面产生裂缝,和疏松现象,必须在养护中设置( ) A.静停阶段 B.升温阶段 C.恒温阶段 D.降温阶段71、混凝土蒸汽的恒温养护时间一般为38h,降温速度不得超过( ) A.10/h B.20/h C.15/h D.5/h72、当混凝土厚度不大而面积很大时。宜采用( )方法进行浇筑 A.全面分层 B.分段分层 C. 斜面分层 D.局部分层73、火山灰水泥拌制的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 ) A.7d B.14d
18、 C.21d D.28d74、在梁板柱等结构的接缝和施工缝出产生烂根的原因之一是( ) A.混凝土强度偏低 B.养护时间不足 C.配筋不足 D.接缝出板拼缝不严,漏浆75、混凝土炭化会破坏钢筋表面的( ),使钢筋失去混凝土对其保护作用而锈蚀涨裂混凝土 A.氧化 B.钝化 C.保护层 D.三氧化二铁76、当混凝土液相的PH值小于( )时,钢筋锈蚀速度急剧加快 A.3 B.4 C.5 D.6 77、所谓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是指在平均气温不低于( )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足够的湿润状态 A.0 B.3 C.5 D.1078、当日平均气温降到( )以下时,混凝土工程必须采取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