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作文习作(DOC 9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作文习作(DOC 9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作文习作DOC 9页 部编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课 内外 阅读 理解 专项 练习题 作文 习作 DOC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作文习作1课外阅读。 蝙蝠 我们常常会在夏天的晚上看到一种在天空中飞翔的类似鸟的动物。它们一边飞,一边还发出吱吱的叫声。这就是蝙蝠。蝙蝠外形丑陋(lu),颜色褐黑,头部很像老鼠。身上有四肢,却不怎么会走路。更奇特的是,它不像鸟类那样产卵孵化成幼鸟,而是胎生。生下来的幼 蝙蝠吃母乳长大。因此它是世界上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 蝙蝠其貌不扬,但心地善良,是人类的好朋友。 蝙蝠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叫人惊叹。一只蝙蝠在一昼夜能吃3000多只害虫。由此看来,蝙蝠是对人类极有益处的动物。 蝙蝠视力很差,但是在将要碰到物体时就会改变飞行的方向,
2、绝不与任何物体相撞。这是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蝙蝠的这种奇特现象使它身价百倍,成为现代仿生学研究的对象。(1)选择正确的读音。类似_s sh 哺乳_r l捕_食p b 益_处y y(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美丽_ 众多_(3)第3自然段在结构上属于_段,起到了_的作用。(4)第4自然段作者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蝙蝠有_的能力。(5)短文第2自然段中说蝙蝠“奇特”指的是什么?第5自然段说蝙蝠“奇特”指的又是什么?请写出来。(6)为什么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答案】 (1)s;r;b;y(2)丑陋;唯一(3)过渡;承上启下(4)列数字;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5)第2自
3、然段的第三、四句。第5自然段的第一、二句。(6)因为蝙蝠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极强,还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成为人类现代仿生学研究的对象,所以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解析】【分析】(1)类似s, 是多音字,哺乳r ,声母是r,不是l;捕食b,声母是b,不是p; 益处y 。(2)美丽:美好艳丽;好看。所以“美丽”的反义词是“丑陋”。众多:多;许多。所以“众多”的反义词是“唯一”。(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过渡句的理解。第3自然段在结构上属于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4)此题主要考查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理解,第4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蝙蝠有捕食苍蝇、蚊子和对
4、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短文第2自然段中说蝙蝠“奇特”指的是第2自然段的第三、四句。第5自然段说蝙蝠“奇特”指的又是第5自然段的第一、二句。(6)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因为蝙蝠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极强,还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成为人类现代仿生学研究的对象,所以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主要测试学生
5、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过渡句的理解。(4)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平时说话、写作能够灵活运用。(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6)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
6、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
7、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_的月光 _的翡翠 _的交响曲_的山野 _的柿子 _的水墨画(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_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_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_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_(3)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比喻句:_拟人
8、句:_排比句:_(4)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答案】 (1)柔和;碧绿;绝无伦比;空旷;沉甸甸;美丽(2)不甘示弱;垂涎欲滴;载歌载舞;一望无际(3)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4)田野是翡翠。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
9、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4)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故答案为:(1)柔和、碧绿、绝无伦比、空旷、沉甸甸、美丽 (2)不甘示弱、垂涎欲滴、载歌载舞
10、、一望无际 (3)比喻句: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拟人句: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排比句: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 (4)田野是翡翠。 【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掌
11、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3课内阅读。 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_向前爬_(在 再)向前爬_快站起来_你没看见他们吗_向他们扑过去_唉_你怎么不叫哇_嗓门要大_别忘了你不是猫_你是一只老虎_ 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_(lu l)脸,没想到也这么难。 看来老师对我的演技并不满意,她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话可多了。他说我这只老虎太窝_(w w)囊,连豁_(hu hu)虎跳也不会,只会在地上爬。还说他从没见过不会豁虎跳的老虎。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_(ju jio)虽然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