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气化站安全管理制度(1)(DOC 19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LNG气化站安全管理制度(1)(DOC 19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LNG气化站安全管理制度1DOC 19页 LNG 气化 安全管理 制度 DOC 19
- 资源描述:
-
1、舟山港综合保税区众宝石化能源贸易有限公司LNG气化站安全管理制度 2013年3月9日制定目 录第一章 LNG预冷方案第二章 LNG气化站操作方案第三章 LNG槽车卸车管理第四章 关于LNG气化站的运行 与安全管理第五章 LNG供气站应急抢险预案 LNG预冷方案 LNG是低温、易燃易爆介质,预冷是LNG站投入运营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投入使用前,站内低温设施需要作好各种检验和测试工作,提前发现问题,解决存在隐患,确保投产安全。1 预冷目的和原则 1.1 预冷原则:预冷时储罐和管道温度要逐步降低,避免急冷,防止温度骤降对设备和管件造成损伤。 1.2预冷目的:检验和测试低温设备和管道的低温性能。 1.
2、2.1检验低温材料质量是否合格; 1.2.2 检验焊接质量; 1.2.3 检验管道冷缩量和管托支撑变化; 1.2.4 检验低温阀门的密封性; 1.2.5使储罐达到工作状态,测试储罐真空性能。2 预冷前的管道吹扫 2.1预冷前管道吹扫的重要性 预冷前的管道吹扫一定要干净。如果吹扫不干净,将会导致阀门冻住。由于低温管道的阀门大多为焊接,法兰很少,不利于管道吹扫。因此吹扫一定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 2.2管道吹扫原则 2.2.1施工中实行分段吹扫,分段以焊接阀门为界,注意管道施工后要及时密封,防止杂物和雨水进入。 2.2.2为防止碳钢管道内的铁锈、焊渣进入低温管道,碳钢管道不能向低温管道吹扫。 2.
3、2.3不能向储罐内吹扫,由罐内向外吹扫。 2.2.4不能吹扫任何仪表设备。 2.2.5由于要吹扫,在安装时应当使用临时垫片,在气密前更换正式垫片。 2.2.6在吹扫时要敲击管道表面和焊接部位。 2.2.6根据各站工艺流程制定具体吹扫方案。 2.3吹扫合格标准 气流以20m/s速度吹向管道口附近放置的附有半湿白色毛巾的垫板,毛巾上无灰尘和杂质为合格。3 预冷所需物资 3.1液氮; 3.2便携式测温仪和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 3.3铜制紧固工具及与液氮槽车卸车口连接的快装接头; 3.4预冷人员所需工作服、工作鞋、防冻手套; 3.5预冷需要的手表和记录表格,15分钟记录一次。4 预冷前准备工作 4.
4、1检查阀门,确认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4.2确认放空系统所有盲板拆除,放空系统畅通。 4.3打开所有安全阀根部阀,打开两个降压调节阀的前后阀。打开储罐气相放空根部阀。 4.4自动保护系统测试完好,全部投用。氮气系统投用,紧急切断阀全部打开。 4.5 压力表根部阀全部打开。储罐液位计根部阀、气液平衡阀打开。 4.6用干燥氮气置换管道内的空气,防止预冷时阀门处有凝结水而冻住阀门。5 预冷原则预冷时储罐和管道温度要逐步降低,避免急冷,防止温度骤降对设备和管件造成损伤。根据有关的操作经验,冷却速率在50h比较安全。6 预冷主要步骤 5.1先用低温氮气预冷 5.1.1检查卸车软管完好状况,管内无雨水、
5、垃圾等杂物。软管连接到槽车上,并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5.1.2 将槽车压力升高,打开槽车气相阀门,检查软管连接处有无泄漏。 5.1.3 向储罐内缓慢冲入低温氮气,待储罐压力上升至0.2MPA后,关闭卸车台卸液阀门,储罐保冷15分钟后,打开储罐气相手动放空阀,排空氮气。升降压反复进行。 5.1.4判断储罐内部温度,通过测满阀放出气体,用温度计测定,至预期值时,气体预冷工作完成。 5.2液氮预冷 5.2.1将储罐压力放空至微正压,关闭下部进液阀。关闭液位计平衡阀,投用液位计。 5.2.2缓慢打开槽车液相阀至较小开度,缓慢关小槽车气相阀,使液氮从储罐上部进液少量。控制卸车台阀门开度,轻微开启较小开度
6、,使压力保持在0.3MPa。储罐压力升高至0.20.3Mpa,要及时关闭卸车台阀门,打开储罐气相手动放空泄压。反复进行此操作。 5.2.3通过测满阀放出气体,测量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或液位计有液位指示,可慢慢打开储罐下部进液紧急切断阀前后阀,上下同时进液。进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记录储罐压力,防止压力升高。压力升高要及时关闭下部进液阀。用手感觉储罐外体温度,确认储罐无问题。 5.2.4 储罐的液位计达到一定值时,进液结束。 5.2.5储液任务完成后,关闭槽车液相阀门,打开槽车气相阀门, 向储罐吹扫卸液管线。 5.2.6关闭槽车阀门及卸车台卸液阀门,卸下软管, 注意轻拿轻放,人员要躲开。关闭卸车台阀门
7、后应将此阀与止回阀间液体放空。 5.2.7 关闭储罐气相手动放空阀、储罐下部进液紧急切断阀前手阀。储罐上部进液阀,待卸车LNG管道恢复常温后再关闭。 5.2.8 利用储罐内的液氮对增压器、空浴式气化器及其低温管道进行预冷。 5.3 放空低温氮气的利用 液氮预冷时需要通过气相管放空低温氮气,这些低温氮气可以通过与罐相连的气相管道,对管道及其他附属设备进行预冷,可以节约液氮。7 预冷时的检查 6.1检查低温材料有没有低温开裂现象。 6.2检查低温管道焊接部位有无裂纹,特别是法兰焊接部位。 6.3检查管道冷缩量和管托支撑变化。 6.4检查低温阀门的密封性和灵活性,检查是否冻住。 6.5 检查法兰连接
8、部位是否泄漏,螺栓是否因冷缩而使预紧力减小。 6.5 液氮在储罐内放置2-3天。观察液位变化及压力上升情况。并检测储罐预冷前后储罐真空度的变化,对储罐性能作出评价。8 预冷时安全注意事项 7.1在密闭空间内液氮吸收外部热量将会导致压力急剧上升,因此在操作中要注意阀门关闭顺序,严禁出现低温液体被封闭的状况。 7.2注意检查软管连接处是否出现泄露,人员应远离此处。 7.3注意观察管道及储罐压力上升情况。 7.4注意检查安全阀后有无结霜情况大型LNG气化站系统操作规程 液化天然气由液化天然气槽车运来,在装卸台处利用槽车自带的增压器使槽车增压,利用压差将LNG送入低温储罐储存。储罐内的LNG通过自增压
9、器增压流入空温式气化起,在气化气中液态天然气与空气换热,发生相变,产生气体。经气化器的加热段升高温度,夏季气体温度最高可达到20。当冬季不到设计温度,即低于-10时,须使用热水型气化加热器,令温度达到设计要求。气化气体在通过调压加臭后输入管网,送入各用户。储罐自然蒸发的气体(BOG)可通过BOG加热器加热后入管网使用。1. 槽车卸液1.1 LNG槽车与本站进液快速街头连接(槽车自带增压器)。1.2 进液管自增压系统BOG管线关闭。1.3 液态进入储罐进行预冷。预冷时空罐30分钟,有液罐10分钟。1.4 预冷结束开启HV202阀进液同时关闭HV201阀。1.5 本系统进液时不影响出液生产AB两罐
10、操作同上。1.6 做好LNG的装卸记录2 出液生产2.1 开启自增压系统BOG管线,升高罐内压力。2.2 开启HV204阀经LNG206管线进液气化器。2.3 AB两罐操作同上。3. 倒灌作业3.1 开启出液罐自增压系统BOG管线(增压),关闭进液管自增压系统BOG管线(泄压)。3.2 出液罐至气化器生产停止(增压)。3.3 进液罐至气化器管线开启(泄压)。3.4 开通两罐LNG101管线进行倒灌作业。3.5 非特殊情况,罐内应保持少量液态气(观察液位指示)。4. 气化生产4.1 储罐液态经LNG206管线气进入气化器换热。4.2 开气化器出口阀气态LNG进入NG301管线至TV401主调压器
11、。4.3 调压至0.38MPa经计量加臭后出站。5. BOG系统5.1 储罐自增压气态LNG超高压历经BOG管线进入气化器E303。5.2 E303气化器压力升高至0.5-0.55MPa时,安全放散阀TV301-TV302开起,经NG302管线进入TV402调压器。5.3 TV402调压器调整气态LNG压力至0.38MPa后进入NG401总管出站。5.4 装卸液、罐瓶、倒罐管线中余液可进入E303换热器,经调压、稳压后出站,防止管路中液态膨胀。LNG系统操作员岗位责任制1. 服从生产调度指挥、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及操作规程。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LNG装卸任务,严禁超装。3. 对岗位所属工
12、艺管线及设备定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记录。4. 确保LNG的设备、安全附件在安全范围内运行。5. 负责本岗位环境卫生工作,按公司文明卫生规范做好工作。6. 负责本岗位治安管理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本岗位。7. 认真做好各种运行台帐,确保正确无误。8. 做好系统维护保养工作,确保正常供气。9. 做到“一准”(仪表准确无误)、“二灵”(阀门、调压器开关灵活;安全报警、通迅灵敏)、“四不漏”(油、气、水、电不漏)LNG槽车卸车管理10 目的通过对LNG气化站LNG槽车卸车的管理,保证设施的安全生产供气。20 适用范围本LNG供气设施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场所、设备、人员。30 职责31 站长和
13、安全员负责对LNG槽车卸车作业进行检查监督。设备管理员负责作业指导和管理。32 运行操作人员(兼电工)负责LNG槽车卸车操作运行。33 槽车司机(押运员)负责槽车卸车前后连接和拆除三根金属软管等各项相关操作,并在卸车过程中负责槽车的安全监护。40 工作程序4.1 卸车前的准备工作:4.1.1 遇雷雨天气不能进行LNG槽车的装卸液作业。4.1.2 卸车作业人员须穿防护服、防砸鞋,佩戴防护面罩、防护手套,方可进行卸车操作。4.1.3 槽车进站后,运行操作人员指挥槽车停在适当位置,熄灭发动机,拉起手制,前后轮用三角木块契好,以防槽车滑动。4.1.4 检查槽车及进液罐的安全附件: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
14、、充装接头等是否齐全及灵敏可靠,各附件有无跑、冒、滴、漏,检查不合格不予装卸。4.1.5 将槽车的静电接地设施与装卸台的地线接牢,用静电接地仪检测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小于10欧母)后才能卸车。4.1.6 槽车司机(安全员)负责槽车卸车前的拆除盲板,连接卸车区与槽车之间的三根金属软管,注意连接前先要检查密封聚四氟乙烯垫片,确保其密封良好。打开槽车三个紧急切断阀。4.2 卸车过程:4.2.1 根据罐的液位确定进液罐,一般选择低压低液位的储罐为进液罐。(若需倒罐,经站长同意后,按LNG供气设施倒罐操作规程进行操作。)4.2.2 打开储罐手动BOG阀,关闭储罐增压器进液阀,将进液罐压力降至0.4MPa以
15、下为宜。4.2.3 稍打开卸车增压液相阀,关闭卸液BOG阀,对卸车增压器及卸车增压气相管线进行置换吹扫,打开槽车放空阀,置换完毕关闭放空阀。稍打开槽车出液阀对进液管进行置换吹扫,打开卸车台放空阀,置换完毕关闭放空阀。4.2.4 打开槽车增压液相阀、槽车气相阀,对槽车进行增压。将压力增至0.6-0.7MPa时,打开槽车出液阀,稍打开卸车区进液阀对进液管进行预冷。进液管法兰结霜视为预冷完毕,时间10min左右。全开卸车区进液阀开始进行卸液。4.2.5 若卸液与储罐内为同一气质,当储罐内压力高于0.35MPa时应先打开上进液操作阀采用上进液,直至压力低于0.3MPa改为下进液;若卸液与储罐内为不同气
16、质,尽量避免进入同一储罐,非进不可时应根据来液密度、温度与储罐内的液体密度、温度对比,要使两种液体能在储罐内充分混合,防止发生翻混现象。4.2.6 当充装到储罐充装量的85时,停止充装3分钟,待罐内液面平静后,打开上进液操作阀继续充装。4.2.7 卸车时经常观察进液罐和槽车的液位及压力,将二者压差控制在0.20.3MPa之间。发现漏气、假液位、压力过高、附件损坏以及有杂音,应立即停止装卸,查明原因,维修好,再进行装卸。4.2.8 当罐车LNG液位达到400mm时,应改为上进液。4.2.9 槽车液位显示趋于零且槽车压力与卸液罐压力相等时视为卸液完毕,关闭槽车出液阀、槽车BOG阀和卸车区进液阀,对
17、槽车BOG进行回收至储罐,或直接输送出站管网。4.3 卸液结束4.3.1 关闭槽车增压液相阀、卸车区BOG阀,慢慢打开卸车区放散阀,将增压器及三根金属软管里的余气放散掉。4.3.2 经现场操作人员许可情况下,槽车司机关闭三个紧急切断阀,拆除三根金属软管,装好盲板。4.3.3 最后,操作人员将接地线拆下,并将三根金属软管放置好。4.3.4 卸车期间槽车司机不得离开站区,不得开启车内音响,不得倾倒车内垃圾。卸车完毕后操作人员与槽车司机一起做好相关卸车记录。4.3.5 操作人员与司机全面检查槽车及周围环境,确认周围无其他异常现象时,方可开车离开设施区域。操作人员应协调指引槽车安全离开设施区域。4.3
18、.6 LNG卸车完毕30min后,关闭储罐上进液阀门。5.0 相关记录5.1 LNG供气设施卸车记录表5.2 LNG供气设施岗位操作综合记录表5.3 LNG供气设施班长日志关于LNG气化站的运行与安全管理1 LNG气化站主要设备的特性 LNG气化站的工艺特点为低温储存、常温使用。LNG气化站的主要设备应具有以下特性:低温储罐、低温液体泵的绝热性能好,阀门和管件的保冷性能好;低温区域内的设备、管道、仪表、阀门及其配件在低温工况条件下操作性能好,并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密封性和抗腐蚀性;低温液体泵启动过程是靠变频器不断提高转速,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增大流量和提供较高输出压力的目的,因此要求低温液体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