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解读(DOC 13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解读(DOC 13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解读DOC 13页 穷人 教学 设计 反思 模板 解读 DOC 13
- 资源描述:
-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穷人执教者邯郸市邯山区北张庄学区 李玲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材分析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
2、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学情分析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
3、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够主动积累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同时感悟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3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4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勾画批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式,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
4、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并进行续写,从而升华文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同时感悟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l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主要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本文重点。难点l 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从而突破难点。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小组讨论,感情朗读, 自读自悟,展开想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5、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板书课题。3分钟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1.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穷苦的人。)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及作品,开门见山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激起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这一世界级大作家的景仰之情,从而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1课件出示初读提示: (1)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
6、形;读好每个词,遇到不懂的词,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读通每句话,读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 2教师检查初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着重正音。(2)全班交流思考的问题 穷人指:桑娜、渔夫、五个孩子、西蒙和她的两个孩子。 课文主要写桑娜在等出海未归的丈夫,却发现邻居西蒙死去了,决定收养她的两个孩子。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3)本文写作
7、顺序? 学生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弄清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线索,为品读 课文扫除了阅读障碍,总揽全局。再读课文,交流感受5分钟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考虑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1交流。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是否归来,顺便去看望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作者的叙述脉络,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为
8、进一步研读文本做好了铺垫。研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20分钟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心地太善良了。) 渔夫和桑娜心地善良,他们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梗概是不够的,大作家托尔斯泰用他的生花妙笔细腻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需要我们仔细地去品味,去欣赏。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主人公精神的高尚,同时领略大作家托尔斯泰高超的文学才华。(一)研读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朗读1、2自然段,看看除了知道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归来这件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
9、,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教师告诉学生:这种不直接描述人物特点,而是通过环境来烘托的方法又叫侧面描写。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师边读边提问: A“沉思”是什么意思?桑娜家境贫寒是通过对桑娜的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心理。) B“勉强填饱肚子”是什么意思? C这“勉强度日”的生活是靠什么来维持的? 小结:这段文
10、字以桑娜的心理描写的方式表现了桑娜家境贫穷,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桑娜的家庭生活只能说是勉强度日,而这种勉强度日的生活也是靠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才得以维持的。(二)研读第二部分 1当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的夜晚,去看望西蒙,发现西蒙已死,她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作者并不是平铺直叙地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在叙事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人物美好形象的塑造。请同学们仔细默读311自然段,看看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桑娜这一人物的?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311自然段,画出描写桑娜心理的句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写一写,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
11、学生品读以下两处。(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A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B对这句话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C教师引导理解。为什么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桑娜抱回孩子的那一刻她经过了深思熟虑吗?她考虑到自己这样做是舍己为人的善举吗?那么是什么驱使她这样做了?(善良的本性。)“非这样做不可”什么意思?(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为什么在桑娜看来“非这样做不可”?(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
12、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A让学生说一下对这段话的理解。 B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忐忑不安”什么意思?“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桑娜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是他来啦不,还没来!”说明了桑娜怎样的心情?你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从这里你认为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桑娜是一个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C你对这段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引导学生探讨省略号的作用:心情紧张,心理活动时断时续,不是很连贯,很有条理。) D谁能有感情朗读一下这段话,注意读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三)研读第三部分 桑娜未经丈
13、夫同意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她内心忐忑不安,自家的生活已是朝不保夕,再加上两个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渔夫回来后是如何表示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1227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 A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段刻画人物? B在这部分文字中你对桑娜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C当渔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从中可以看出渔夫是怎样的人? 2交流。(1)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段刻画人物?(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2)你对桑娜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谈一下对21至23段的看法。)(3)当渔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
14、一生读后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自由朗读,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夫是怎样的人?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 A“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从渔夫的表情变化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B“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C渔夫同意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意识没意识到这样要加重负担?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字说明了什么?这里可以看出渔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坚强,宁可自
15、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D下面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这段文字,体会渔夫的美好心灵。 (一)研读第一部分1交流。 (1)渔夫和桑娜十分勤劳。 你是从哪看出的? A学生谈自己理解。 B这段文字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先写了屋外,再写了屋内。) C室内的描写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课件将“温暖而舒适”加上着重号。) D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是什么样子的? E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 F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是靠什么取得的? G这段文字中渔夫和桑娜的勤劳,作者是直接写出来的吗?(不是。)是怎样写出来的?(是通过室内外环境描写表现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