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 8页).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 8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DOC 8页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应用 成果 教学 设计方案 DOC 下载 _其它版本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15 文具的家姓名黄辅友工作单位曾都区府河镇五四中心小学年级学科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
2、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3、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各种文具的用途,懂得爱护学习用品。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品。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
4、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吗?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文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它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随文识字(具):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下列哪些物品是文具?用“”标出来。橡皮 铅笔 水杯 日历 书包 尺子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3.“小老师”领读生字。教
5、师指导生字并扩词。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巩固生字学习。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画上“”。具(jj) 新(xnxng)仔(zzh)所(sosu)三、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读顺。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4.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妈妈的话出现在第几自然段。四、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质疑思考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2.你也会像小贝贝那样经常丢东西吗?你想过为什么吗?3.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用“”画出表现贝贝经常丢东西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