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8篇(DOC 44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734152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DOC
  • 页数:44
  • 大小:4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8篇(DOC 44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8篇DOC 44页 实用 教学 设计方案 范文 DOC 44
    资源描述:

    1、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8篇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设计方案 篇1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人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

    2、事竟成的道理。(一)明确目标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2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3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4把握文章主旨。(二)整体感知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为做学学问。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读音;并掌握其意思速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语(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 逮及,赶得上, 怠懒散,迄等到, 屏摒, 常常规,语对说, 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凭借,犹仍然,还, 鄙边境)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

    3、概述段意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第二段 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第四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四)总结、扩展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五)布置作业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二。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

    4、虫的兴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1出示”蚕”的图画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2出示生字“蚕”。 板书:蚕(强调平舌音)。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3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4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5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还可以入药

    5、。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出示文中蚕姑娘)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二、练读检查,读通课文1按要求练读课文。 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卵)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

    6、评价。 指名一排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三、初步理清课文内容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蚕姑娘的一生变化,蚕姑娘一生会经历哪几个不同的阶段?“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2找出各个阶段的段落: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3齐读全文。4试填课文内容。四、学习记忆,指导写字1认读本课生字:蚕 姑 娘 桑 旧 换 胖 盖 响2共享记字好方法。 比较法:响向 猜谜法:15天胖(15天为半个月)24小时旧(24小时为一日)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3 部件法:蚕姑娘3田字格内范写“胖”、“响”“旧”“盖”,“蚕姑娘”,学生书空。4

    7、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五、小结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六、巩固练习。1熟读课文。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3抄写生字。七、板书设计 2蚕姑娘卵 蚕 茧 蛾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二、学习第1自然段。1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答:你知道了关于(蚕姑娘的)什么?(蚕姑娘是在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表扬会读书的孩子。过渡:刚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知道的?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

    8、然段。(一)学习第一次变化1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2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蚕姑娘动作的词语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指名答。(板书:吃 睡 脱 醒)3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而当它美美地吃了几天桑叶,尽情地睡了一觉后,却变成了黄姑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化?(神奇的,有意思的)指导朗读,齐读。4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

    9、醒了,醒了,变成( )。5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二)学习第二、三、四次。1过渡:瞧,蚕姑娘的睡眠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 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四人小组同学合作学习:2. 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3. 汇报:一样的地方:都是吃 睡 脱 醒这几个变化的过程不一样的:分别变成白姑娘、一天天发胖、一天天发亮 板书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一天变得漂亮起来,心情怎么样?越来越高兴。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分自然段朗读。4指导背

    10、诵。师:细心的孩子会发现,3 4 5 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心再细一点,你还会发现,这其中个别的词语发生了变化。(1) 出示比较。就睡在蚕床上。又睡在蚕床上。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举例说明(2)指导背诵师过渡:睡了四回的蚕姑娘终于睡足了,他要干吗了?指名读第六段。五、学习第6段。1原来他要到蚕山上吐丝结茧了。(出示图片帮助理解)看课件理解“蚕山”。右边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茧子,还可以说蚕姑娘盖的新房。)新房子盖好了,这可是蚕姑娘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劳作地结果呀!你能读好这一个自然段吗?2.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六、学习第7段。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

    11、茧子开了窗。“开了窗”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出示出示图,师补充介绍:蛾姑娘从茧子里钻出来后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它产的卵在来年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再次从蚕卵里钻出姑娘,然后再次经历这样一个结茧、产卵的过程,继续着他的奉献。春蚕虽然只有不到两个月短暂的生命,但因为它奉献的精神,李商隐的无题中这样赞美它,春蚕到死丝方尽,你有没有被春蚕这种奉献的精神感动呢?把你的感受带到课文的朗读当中,书捧起,齐读,注意指导读书姿势。七、朗读全文。八、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换 桑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九、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 抄写课文词语。板书设计:2蚕姑娘卵 蚕

    12、 茧 蛾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吃 睡 脱 醒 变 )教学设计方案 篇3学习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独立读懂课文第二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的。3、在同学互相学习,质疑、解疑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自选商场的特点。一、引入你去国自选商场吗?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漫谈。二、学习课文1、出示课题2、自由朗读:(1)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句子(2)想想自己读懂什么?怎样把自己读懂的说给同学听?3、学生自学4、小组交流5、集体交流:把自己读懂的用一、两句话说给同学听,再要求老师把最重要的词板书下来。自选商场和别的商店有什么不同?第二、三段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

    13、?6、第二段(1)货柜敞开,自由挑选提供塑料框盛放物品只见顾客不见售货员自己看说明,了解商品7、在阅读的同时,肯定会产生一些需要老师同学帮助的地方再读课文,边读边做上记号提出问题,集体交流、帮忙。(向好伙伴、老师请教)三、指导造句1、又(两件事一般是接着发生)2、假如-四、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教学重、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

    14、?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三、诗歌鉴赏品味、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

    15、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

    16、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

    17、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四、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

    18、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

    19、它啊。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说”是“谈论”的意思。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字词学习:祗(zh) 骈(pin)3、学生齐读课文。三、翻译理解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2、全班交流: 重点词:祗:只是。辱:受到屈辱。骈:并列,一同。是:这。能:才能。见:通“现”,表现。且:尚且。等:相等。安:怎么能临:面对。 一词多义:虽: A、故虽有名马: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以: A、不以千里称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 B、食不饱: 吃。其: A、其真

    20、无马邪: 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C、食之不能尽其材: 指代千里马。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执策而临之: 马鞭。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四、课堂小结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而且,必须大声朗读,投入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语文作业本基础部分;3、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指名背诵课文;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二、探讨质疑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千里

    21、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三、拓展探究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

    22、、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其真不知马也!”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四、总结全文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作业本练习。3、阅读骥伏盐车,回答文后题目: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骥于

    23、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千里马受到怎样的不公对待? 千里马为什么“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 文中表现出伯乐怎样的思想性格?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操作)、先总后分(计算),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平均数,会找平均数。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引出问题:1、看到黑板上这几个圆圆的圈你想到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就把它看做一个靶子,来做个游戏好吗?我

    24、们先来制定一个游戏规则,投中这个靶心的得10分,投到第二个圈的得9分,投到第三个圈的得8分,投到第四个圈的得7分,投到圈外边的得6分。如果投到线上怎么办?我们就看投到线那边的多一些就算那边的分,但是如果你连 黑板都没投中就是0分,同意吗我们从中间一分为二,这边算一组,这边算一组。我们给这边起个名字叫第一组,这边叫第二组(板书)。第一组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第二组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我们每组选5个代表参加游戏,请大家排一队交错站好。(给每人发一个沙包)好,比赛开始。板书: 第一组 第二组+= +=下面我宣布胜利队是第 一组,欢呼一下吧!看大家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参加这个游戏。我想参加你们

    25、组,你们欢迎吗?那我也来投一次好吗?现在第二组的得分是分,我重新宣布胜利队是第 二组。你们什么想法都没有?对这个结果有意见吗?(采访第一组)你们说这样比公平吗?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不增加人,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吧!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 (+)6=5 =6= =那组赢了?能说出理由吗第二组虽然输了,但也不要气馁,你们课下还可以再比。第一组这个“5分”是谁投的?这组中最多的是几分?最少的是几分?5与它们相比怎么样小结:可见,5分既不是第一组的最高水平,也不是第一组的最低水平,而是处在最高和最低之间的一

    26、个平均水平,咱们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这个数叫做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这个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数相等。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总数份数=平均数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有3位同学听的特别认真,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很认真,同学发言他们也听得很认真。(三人上台领奖品,老师分别奖励他们1支、3支、5支铅笔)请上台的三个小朋友数一数,手里有几只铅笔,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说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才公平吗?那么你想怎样把它们移一移

    27、。和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台上的3个同学也互相商量一下。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补少(板书)的办法。你还有什么方法求出来吗?学生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1+3+5)3=93 =3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2、 估一估:为了布置教室,小丽买来一些彩带,请你帮小丽估一估这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大约是多少?请你在本上列式算一算。学生尝试练习后评讲。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吗?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怎么求平

    28、均数,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小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小刚的数学成绩一定是94分。( )(2)、小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高。( )(3)、三名同学的年龄之和是42岁,这三名同学的平均年龄是14岁。( )(4)、小明星期六做了20道题,星期天上午做了12道,下午做了7道,小明平均每天几道题 列式为:(20+12+7)3 = 13(道) ( )4、想一想、说一说有危险吗?课件展示:游泳池和小明的问题。想一想:出示游泳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

    29、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生讨论是否有危险。说说理由。5、出示19九张数字卡片下面请你把19九张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在桌子上。卡片上都写着几? 下面做这样这样一个竞赛:(1)请你从所有的卡片当中任意取出2张,让这两张卡片的平均数是5。还有吗谁能把所有的答案都说出来?为什么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5?到前面展示。(2)再做这样一个竞赛:随便拿出几张卡片,三张、四张、五张或更多张都行,要求这几张的平均数也是5。 到前面展示。 再多点还有吗 都用上了平均数还是5。(3)下面请你去掉几张,平均数还是5。四、小结这节课你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1、能区别四种

    30、场景的不同性质和各自所代表的一类人的生活,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2、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张珍惜生命、保持乐观、锐意进取、辛勤劳作。3、写一段比喻性文学,训练文字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科研成果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

    31、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三、指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在文中,作者是怎样看待人的一生的?交流归纳:作者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地洞、远征广阔领域、劳作于工场。四、研读探究1

    32、、你觉得哪种比喻最为贴切(或最不合适)?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顺势归结这几个比喻的不同性质:形成板书:攀登高塔高度(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所有人)挖掘地洞深度 以小(指向科学家举例:如阿基米德、爱因斯坦等)远征广阔领域广度(指向政治家、军事家如拿破仑、秦始皇等) 见大劳作于工场琐碎却有益(指向普通劳动者如技术工人等)提示:说理由的过程中应该紧扣文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比较有哲理意味?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五、片段仿写“然而这里还有一个,”要求:仿照课文语段,从“学生”或“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用一个比喻(并稍加阐述),尽可能真实准确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理解。选择几个

    33、片段读一读,进行交流。六、课堂小结七、综合本单元四篇散文的学习体验,总结“散文”的特点1、学生说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对“散文”这种文体的理解,教师适时板书。最基本的特点:形散神不散。表达方式:一般以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为基础,主要目的却是抒情写意。主题:集中、深刻,给人留下思考、启迪。语言:比较优美、生动。表现手法:象征、比喻(隐喻)、借物抒情、以小见大2、回忆在前几册中学过的散文,对散文的特点有进一步深入。如:生命 生命、春、紫藤萝瀑布、散步等等)八、课外作业1、完成仿写的片段;2、课外阅读散文名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

    34、文重点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重点: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 三峡风光,感受引读。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出示学习目标)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

    35、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三、 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 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阙(qu)叠嶂(zhng)曦(x)月襄(xing)陵沿溯s)素湍(tun)绝巘(yn)长啸(xio)属(zh)引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2、研读课文(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朗读停顿训

    36、练重点: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 疏通文意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第一段:略无阙处(毫无)(通 缺)自非亭午夜分(如

    37、果)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第二段:夏水襄陵(漫上)不见曦月(太阳)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不以疾也(不如) (快)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第三段;11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12飞漱其间(冲刷)13良多趣味(确实)第四段 14属引凄异(连续;延长)14林寒涧肃(寂静)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曲折)(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绝:到了夏

    38、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3、朗读比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4、反馈交流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课堂练习。小结:本节课只要学习和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和翻译重点句子

    39、【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停止)属: 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今义:疾病)4、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

    40、在今义:好)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 ”表示。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顺序:季节顺序:夏、春冬、秋;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41、。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讨论明确: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8篇(DOC 44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3415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