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4(DOC 39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734108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DOC
  • 页数:42
  • 大小:1.5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4(DOC 39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4DOC 39页 小学 数学 教学 设计方案 DOC 39
    资源描述: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4【优秀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课题名称认识钟表黄永刚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

    2、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

    3、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教师通过猜谜语,

    4、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1、认识钟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2、教学整时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5、,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大约几时出

    6、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三)巩固练习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示两幅表示1

    7、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全课小结。一、导入多媒

    8、体出示猜谜语谈话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多媒体出示钟面观察、比较并小结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三、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多媒体、钟面动手操作四、全课总结结束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八、帮助和总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

    9、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课题名称认识钟表移秀兰溱潼中心小学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 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

    10、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

    11、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

    12、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1、认识钟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13、2、教学整时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

    14、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大约几时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三)巩固练习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

    15、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

    16、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全课小结。一、导入多媒体出示猜谜语谈话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多媒体出示钟面观察、比较并小结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三、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多媒体、钟面动手操作四、全课总结结束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八、帮助和总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

    17、,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如何理解估算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题目:如何理解估算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二、对小学数学专题的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的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编写中可见一斑,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而且是选学内容,在新教材中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编排。估算教学纵向贯穿于

    18、各个年级,横向蕴含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的具体教学中。三、确定小学数学专题的依据: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估算教学现状不尽人意,不重视、不关心、不清楚如何教学估算由来已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令人关注的热点。四、解决小学数学专题中相关问题的初步经验和做法:结合平时

    19、的教学实践,通过调查观察,与同事交流学习,发现现在小学估算教学的现状非常不尽人意,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教学中“登台亮相”,估算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即使有老师认识到了估算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施中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更为明显。1、教师重视不够,引导不足。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会笔算就可以了,会不会估算无关紧要,反正考试时很少有估算的内容,考试时还是要用笔算。这些老师显然没有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估算能对学生的数感、思维及计算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受这种教学认识上的主观偏差及心理上的误导,因此很少有教师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估算教学上,更不愿意对估算教学进行有效的研究实践。2、

    20、学生意识淡薄,能力不强。大多学校学生的估算意识较差,估算能力不强。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如计算题目时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计算结果跟正确答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学生就是觉察不出,这可从学生的作业本中反映出来;又如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估算时,学生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等等。对策: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1、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如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从身体的高矮看,让他

    21、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弟弟妹妹高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从年龄的大小看,让他们知道8比10少一些,比6大一些;通过排队报数,让学生知道17在10与20之间,但更接近20;引导学生观察10本数学书大约有多厚;40分钟大约有多久等等。像这样,从低年级开始就不失时机地寻找一些有关估算的题材,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2、挖掘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在数与代数领域: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481212,学生在计算时容易

    22、漏掉商中间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480012=400,所以4812除以12的商肯定是400多,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错误,又培养了学生在计算前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结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图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3、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估算教学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对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容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上去。如在教学比较1225与1935的大小时,有些学生看到比较

    23、大小,又是异分母,就想到通分。其实这道题完全可以不用通分,只要进行估算:122512、193512,就可以判断12251935。教学时结合估算,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周密、细致的思维,对问题正确地作出判断,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不依常规,不受传统知识束缚,结合估算发现一些独特的解题思路,寻找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这种合情合理的估算,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快速发展,实现优化解题。二、掌握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1、挖掘教材,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我们可以总结出估算的一般策略:第一,数

    24、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如估算99203,简化为100200;又如把7119简化为7020。第二,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了“简化”,结果可能会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合理。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几种估算方法:凑整估算。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等再计算。如估算7119,可以取近似数7020,即711970201400。根据口诀估算。即不一定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而是根据乘法口诀把数量看成接近的口诀数。如4117

    25、可以把4117看成420760,而4118可以看成400850,估算时,为了计算的简便,应根据口诀灵活处理。根据位数估算。计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学生估算812423了,被除数的最高位8比除数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且首位是2,于是可判断商“23”这个两位数是错误的。又如6329的积,肯定是四位数,学生如果对错了位或算错成三位数就错了。根据尾数估算。如20123236567,只需算一下个位:123,1358,就可以知道得数67是错误的;又如59643621,只

    26、需算一下:9436,得数个位一定是6,3621这个得数是错误的。根据经验估算。如三(1)班有男生25人,平均身高138厘米;有女生23人,平均身高134厘米,全班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根据经验可知,全班平均身高应在134厘米至138厘米之间,如果有学生算出其他的答案,说明一定是错误的。根据规律估算。即根据数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整数、小数或分数乘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0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进行估算;除法时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等规律进行估算。2、重视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交流,便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学生在交

    27、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交流时,有的学生的估算方法对其他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有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启发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交流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认识到另外视角的观点和策略。交流时,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3、关注结果,采取合理的评价策略。学生估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估算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估算,而且有利于学生估算技能的不断提高。三、强化估算训练,养成估算习惯1、培养兴趣愿意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估算。这样不但使学生体

    28、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还会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如在二年级的加、减法估算中,通过一个模拟的购物活动进行专项练习。课件出示十余种商品的价钱,每组发一张50元、70元、80元、100元不等的购物卡,任意购物。要求记录下每张购物卡最多可以购得哪些商品,看哪个组购物方案多。学生的兴趣高涨,每个小组都设计了多种的购物方案。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既提高了估算兴趣,又运用了估算的方法。2、结合计算经常用。运用估算去检验解决问题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是经常要采用的方法。如学生练习时出现的,小明的身高是4米50厘米;四年级一班人数为48.6人;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等等。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

    29、学生去估计和判断,这样的结果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式或计算过程已经出现了错误,需要重新检验解题的方法或运算过程。五、试图突破的方面: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上街购物、外出旅游等都要用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估算进行试商,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提高精算的正确率。估算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和数学学习的一项必要技巧,有其独特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成为教学上的一大重要任务。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面对估算却感到茫然、无所适从,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体会不到它的价值。觉得估算太累,太遥远,太牵强,对估算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在当前的课堂中,学生的估算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

    30、良现象:现象一:“算着估”。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估算意识。现象二:“胡乱估”。如:让学生估一估一张报纸有多少字?有的说:1500个;有的说:2000个;有的说:5000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闹闹轰轰,场面热热烈烈,但是能说出估计过程的却没有几人。因为他们不知道,在估算之前应该有一个算式作为前提,没有想法、没有算式,哪有估算的结果,他们这样只能说是胡乱猜测,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现象三:“懒得估”。“懒得估”、缺乏对估算的兴趣,这是一个最普遍的现象。拿到一道题目后,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精算而极少有人会想到估算,除非题目规定。如:妈妈带了

    31、100元钱去商店买生活用品,茶壶38元,热水瓶28元。妈妈带的钱够吗?拿到题目,一半以上的同学是采用精确计算的,极少有同学想到用估算,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估算,根本体会不到这里不需要精算,只要估计一下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速。面对这些现象,如何进行我们的估算教学,如何让估算真正走进孩子心田,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估算,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估算?六、具体方法:1、创设情境,体验价值,形成估算意识。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如:上街买菜、商店购物、外出旅游等。2、教给方法,合理选择,掌握估算技巧(在上面经验中已经谈过)。3、自觉应用,服务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

    32、源于生活,又是为了生活服务。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表明,数学与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的情感越容易引起共鸣,越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和巩固,这也是估算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估算教学不是独立的,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现实,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应用估算。如:在你和家人到饭店吃饭时,参与核对菜名和相应的价格,并估算总价,最后与服务台提供的单子比较估算的精确度。建议写成数学日记和同学交流;学校组织春游 ,参与设计消费方案;做“家庭财务总监”,统计家庭一个月的收入与支出情况;估计家庭书架的图书或学校图书室藏书量;如果一位同学一天节

    33、约一粒米,全校同学一年大约可以节约多少米;估计某份报纸版面的字数。七、活动的流程、各环节的活动内容和具体形式:1、开学初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分析教学现状,确定研究问题2、组织教师学习理论专业知识3、组织全体数学教师确定研究方案4、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定期交流5、课例展示(集体备课、说课,然后进行听课与评课),集体研究,形成共识,共同反思提高。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方案南华罗武庄中心学校 程晓杰 一、 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

    34、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二、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

    35、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法和学法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学法、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

    36、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四、教学过程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教学流程图: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1、复习16的乘法口诀:(电脑展示三个六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

    37、诀)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板书: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1、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

    38、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1)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2)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3)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一、二句口诀。2、合作交流(1)学生小组活动。(2)学生小组汇报: 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 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

    39、口诀(1)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2)对口令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小组之间对口令,内容:如:二七( ) ( )七三十五七七( ) ( )七四十二师:三七二十一 生:37=21 73=21(3)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文字,请学生寻找这段文字中的乘法口诀。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电脑突出显示“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4)学生小组合作

    40、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课中操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1、巩固记忆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自己操作并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2、口诀整合练习显示一个灵活的算式翻板,既可以巩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前面学过的1-6乘法口诀,将前后口诀联系起来。3、挑战自我(两人合作,在计算机上操作)电脑随机出10道题,含有7及1-6表内的乘法,要求学生输入算式正确结果,电脑最终出示练习成绩。对于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也可以选择再挑战一次。环节四:总结欣赏,交流掌握(1)欣赏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下

    41、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配乐朗诵的唐诗咏柳,请你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并说出想的过程,说出相关口诀。师:像这样每句七个字的诗,又称七言诗。(2)交流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3) 总结评价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附:【板书设计】【课件结构】1画面 三个六边形2画面 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3动画 七个三角形拼成一条帆船的过程4画面 7的乘法口诀5动画 转盘、可转可停,可调速,与学生自由地进行交互。6动画 算式翻板7交互 挑战自我反馈练习,共10题,包含1-

    42、7的表内乘法8动画 咏柳动画配乐欣赏五、整合点诊断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1、整合点的确定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难点要求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而“7的乘法口诀”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重点、难点的解决程度。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安排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促使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并记忆新知,让纯粹的记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进行各种数学活动,及时内化对知识的理解。2、传统的口诀教学方法弊端及优化 传统的口诀教学中,一般以系统思想方法指导,一类一类地教学乘法口诀,稳打稳扎,

    43、步步为营。如果一句口诀、一句口诀孤立地讲解与记忆,这样很难记住那么多(45句)口诀,常常发生混淆,易于出错。“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儿童机械地、鼓励得看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创造的兴趣。”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具体教学记忆口诀时,在学生初步记忆的基础上,采取用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这样的巩固环节,简洁明快,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兴致勃勃地主动记忆,内化了7的乘法口诀,融合了前面所有学习的口诀,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 另外,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应有学生的参与,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作业

    44、放在课后批改,而且是教师自己在办公室批改,这一过程严重地脱离了学生主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克服传统教育留下的这个小弊端,本人尝试用计算机上的实时作业来检查学习的学习效果,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加深理解。3、信息技术对整合点的支撑 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且保证课堂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与及时反馈,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本课整合点中,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和实时作业反馈技术是整合的亮点,人机交互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是激

    45、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上,“实时作业反馈”主要体现了“及时学习”、“即求即应”的互动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课对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未来信息化学习的一点探索和尝试。六、整合点解决方法 整合点“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巩固熟记本课所学的7的乘法口诀,知道一句口诀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二是要将本课的口诀与前面所学的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三是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为了使教学形式有效实现和并得到有效支撑,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评价、合作探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三个交互练习:

    46、1、可控圆盘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巩固熟记7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对应的两个算式,会根据算式说口诀或根据口诀写算式。 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有激动人心的鼓声,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同时又有很大的随机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对7的每句乘法口诀都牢固掌握。Authorware程序片段 程序中主要使用了一个7帧flash圆盘动画和一个数组(预先存入7句口诀),利用帧对应的数组找出相应的口诀。2、算式翻板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7的乘法口诀与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程序中用四个按钮控制两个变量的取值范围(17)3、挑战自我实时作业 这个环节用来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已学乘法口诀的理解。本练习可以多次练习,电脑随机出题,对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程序界面:程序流程: 本段程序一共出10道随机题(7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4(DOC 39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341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