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 38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资料)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 38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料 【资料】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DOC 38页 教学 设计方案 模板 DOC 38
- 资源描述:
-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7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课文分析1、集体背诵。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
2、州知州。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4、内容与形象分析: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
3、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课后记:学习这首词,
4、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二、课堂训练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三、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四、布置作业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后记:训练1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做到;训练2只要求有
5、能力有兴趣者完成即可。)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2.通过感悟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领会小说巧妙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2.难点:感悟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方法:运用“三段式阅读法”进行教学,以学生阅读、交流为主,分“自读、共读、用读”三步,在边读边议、质疑答疑的过程中,感悟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领会小说巧妙的艺术手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最后”一词后面补充一个词语,你能想到什么,能想到多少,说说看。
6、生1:最后一片树叶。生2:最后的晚餐生3:最后的相遇。生4:最后的时间。生5:最后的微笑。生6:最后的眼泪。生7:最后的冲刺。生8:最后一次演讲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还想问大家,你们说的“最后”中的“最后”,它的含义是什么呢?生1:最难忘。生2:最珍贵。生3:有点惋惜。生4:有些遗憾。生5:有些悲伤。生6:印象最深师:太好了!同学们知道的词语还真不少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所小学校,去聆听最难忘的一堂法语课吧。二、探究阅读:(用三段式阅读法读评课文)1.自读:(要求:拿起笔来,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把感受深的语句或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
7、多媒体显示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思量(li)踱(du)步郝叟(s)字帖(ti)强(qing)迫祈(q)祷2.共读:(说明:自读之后,请学生静静地思考1-2分钟,再开始共读,分两步走)(1)小组交流: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按四人小组交流读后感受,互相质疑答疑。(教师不可做旁观者,要参与到学生中,哪里需要就成为该小组的成员)师:同学们,经过你们自己静静的默读以及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我想,一定有不少同学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读完课文后的珍贵感受说给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听,或许还有一些没有解开的疑问困扰着你,那么,每组选代表发言或是毛遂自荐都可以。生1:我们小组觉得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师:说说看,是怎样的感
8、人故事?生1:普法战争期间,已经被普鲁士兵占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镇,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的人们怀着沉痛和悲愤的心情,聚集在一所小学校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教学设计方案 篇3知识与能力:加强朗读,整体感知, 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过程与方法:以阅读为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中外著名建筑物独特的思想感情。重难点/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2、通过诵读领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性,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自己体会、欣赏,边读边点评,作较为深入的赏析。难点: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
9、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左右)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2、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3)积累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1、出示学习提纲(1)、天坛一文说明的建筑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2)、古罗马斗技场一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斗技场的哪几部分?斗技场的用途是什么?(3)、昆明的花街一文“花街”有什么特点?你还可以用哪些诗句来形容花街?(4)、苏州小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这一特点的?2、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
10、题进行合作探究。)3、教师检查学情。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1):天坛圜丘。相对独立而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天坛遥遥对峙,建筑奇特古怪”。帝王祭天。“九”在我国古代数字中代表“多”与“大”的含义,旧时以“九五之尊”喻天子。(2):正门(即中间的拱门,斗技场的进出口)拱门下的拱廊(安置马车;角斗士休息;关闭猛兽)石阶(观众座位)梯级(道路)。用途:是古罗马供人娱乐的场所,也是奴隶角斗士流血牺牲的地方。(3):特点:“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花潮”。诗句:寺门尚远花光来,漫天锦绣连云开(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
11、路“四厢花影怒于潮”,“四山花影下如潮”(4)特点:整洁幽深,曲折多变,春意浓郁,充满诗意。从触觉上感知“整洁”:“春天没有灰沙,夏月阵雨刚过,便能穿布鞋而不湿脚”。从视觉上感知幽深:“高高的院墙”,“爬满了长春藤,紫藤”。借助听觉描绘景观:“这里,那里传出织机的响声”。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左右)比较天坛和古罗马斗技场两文,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左右)六、教师小结(1分钟)自主备课记录自主备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板书设计天坛圜丘: 帝王祭天。古罗马斗技场: 娱乐的场所,也是奴隶角斗士
12、流血牺牲的地方。昆明的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花潮”。苏州小巷:整洁幽深,曲折多变,春意浓郁,充满诗意。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方案 篇4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和上课听讲两条渠道获取知识,从而了解我们每个人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个人的长相,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本节重点: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本节难点:难点是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发学生的兴趣,有条理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观察。二、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从图书、画册以及通过上网查出一些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的照片。上课前按照班里的七组把学生分成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七组,分
13、别查资料。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教师准备:教学、教材、教案。教学器材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讲台。三、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二、引入新课:每个人都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一些演艺界、政界的名人,不惜在自己的脸上花上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这充分说明形象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为我们每一个平常的人虽然不是“靠脸吃饭”,但在我们生活中自己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我们形象的代表,我相信每个人都十分重视我们自己的这张脸,虽然每个人的长相都有所不同,但这都是我们个性的表达。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人,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短片
14、,看看世界各地的人都长的什么样?看MV片断。每天我们都和许多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一张个性鲜明的脸。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学生回答:略刚才同学们都说了,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长相”的知识。(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三、由各组学生代表介绍各组查到的资料: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是头上最醒目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一组同学是怎么介绍头发特点的。(学生分析略)教师总结:直发、卷发、长发、短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等等脸是我们头上广博的土地,它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二组同
15、学向我们介绍一下脸型的知识。(介绍完后教师总结汉字表示的脸型)“田国目用,甲申由风”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防风林,每当下雨的时候,眉毛会挡住流向眼睛的雨水,那么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教师总结:长眉、短眉、浓眉、淡眉、上挑眉、下垂眉等等眼睛像是什么呢?(问学生?)教师总结: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教师总结:高鼻、窄鼻、肥鼻、瘦鼻、长鼻、短鼻等等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脸上有着重要作用的嘴。在总结完嘴的特点之外,向学生讲:“微笑是最好的社交语言!”提倡以乐观的微笑面对人生。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耳朵看完了七个组的
16、介绍,下面我们来看几张照片:展示:付彪、巩汉林、葛优等人的照片及漫画像。和学生一起观察人物的五官特点。(每看一位名人都让学生讲出他的五官特征、脸型特征以及发型特征,讲完后再让学生看明星的漫画像,通过漫画象证实学生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由班里的同学观察他的五官特点。布置作业:利用自己带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并试着画一张自己的漫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最后,教师总结。四、教学点评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寻找许多相关的话题,从而又带动了更多的学生,而且学生的语言又
17、是他们最好接受的,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能够产生出极大的学习兴趣。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教学设计方案 篇5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位诗人,在听完我的描述后,你们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祖籍陇西成纪,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学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学生齐背(到赠汪伦提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体现出了李白与朋友之间多么深厚的感情啊)至
18、真至诚的李白最重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李白,去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二、板书课题(别忘作者)同学们对李白应该比较熟悉了,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咱们这位伟大的诗人朋友呢? 一位学生介绍(介绍的好我可以说:非常好,看来你和李白的关系一定很好),再找一位补充。出示PPT,红字一定要着重掌握。过渡:知道了诗人,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为了深入地理解诗歌,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时代和当初特定背景下的产物。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尉。李白在杨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