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DOC 10页).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DOC 10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DOC 10页 聚焦 转型 难点 信息化 教学 设计方案 DOC 10
- 资源描述:
-
1、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内容分析:七律 长征是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这套教材在编排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个单元有个单元主题,课文围绕主题词选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词为长征组歌”,顾名思义, 所选取的课文都与 “长 征”有关, 而七律 长征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幅最短,相 对而言难度也较小。学情分析: 据了解,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这首诗,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能背诵这首诗,但小学时老师的讲解却只是蜻蜓点水似的,课文相关内容未作介绍,就更不用说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探究了。学习目标: 针对此种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熟悉
2、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包含的感情 ;( 知识 )2. 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能力)3. 学习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 、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活动设计、导语激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 ( 或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 有关长征的内容。、检测预习情况:(5 分钟 )1
3、. 生字生词 逶迤(W ei y 1)磅礴(pang b c)岷山(m in)2. 有关“七律”七律”即七言律诗,表明的是本文的题材( 解题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全首一般为八句,超过八 为“七律” )句的成为“排律” 。五字的律诗称为“五律” ,七 字的则称3. 写作背景: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 , 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 他满怀战斗豪情作下此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3、掌握一些关键字
4、词的含义。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四、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朗读, 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 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 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 ?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
5、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作为政治家兼诗人的毛泽东只精心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再现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这种以个别来表现一般的艺 术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值 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 习。五、细读全诗,局部揣摩。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1) 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山?什么水?这一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2)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把五岭的“逶迤” “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 “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 吗?为什么 ?(3)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中描绘的画面,了解两次战斗,用心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4
6、) 根据历史事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尾联为什么说成“三军过后”?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四个问题全部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适当点拨。2、体会下列划线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及时纠正。3、讨论诗句的妙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实际上也就是解决本堂课 的重点、难点:理解“腾细浪” “走泥丸”等重 点诗句的含 义 ; 体会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1) 首联: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的总起、总纲,“远征难”
7、总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切困难 ; “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藐视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战胜切困难的钢铁意志。(2). 颔联: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 ?为什么 ?( 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一种反衬的手 法。作者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是为了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3).颈联:为什么用“云崖”而不用“悬崖t-L-r ”?(突出山的高、地势陡 峭 )“云崖暖” “铁索寒”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暖”字既写出了 5 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 的喜悦心情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