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 28页).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733712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27.0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 28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 28页 部编版 六年级 上册 古诗 教学 设计 反思 精选 DOC 28
    资源描述: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1.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 欣赏古诗,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 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

    2、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二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好。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3 、再读古诗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三、入境悟情 体验升华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

    3、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

    4、情呢?(日暮)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

    5、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5 、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五 全诗回读、情感共和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回读或背诵全诗指名背 小组背 比赛背)2. 教学设计之二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

    6、”、“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 2.师板书课题 3.

    7、 古诗词三首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二、学习宿建德江。1. 揭题,解题。(1)介绍作者。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

    8、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2)介绍建德江。puXuewangcm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2.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3.想象画面,入境悟情。(1)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2)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3)同学们,读着读着,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3. (愁)找得真准,

    9、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4. (4)“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5. 生:思乡之愁,从“日暮客愁新”可以看出来。6. 生:从“野旷天低树”可以看出来。你看原野空旷,只有树相伴,你说孤独不孤独呢?7. 生:从“江清月近人”可以看出来。“江清月近人”的意思是: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似乎更接近人了!这月亮,怎能不勾起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呢?8.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9.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10. (

    10、预设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11. (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12.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怎能不忧愁呢?其实,是人的内心是多么的不平静啊,怎一个“愁”字了得!13. (6)齐声朗读古诗,读出“愁”字。14. 4.借月抒情,拓展古诗。15. 生: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16.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

    11、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三、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西湖边是杭州美景之一。今天我们随宋代大诗人苏轼一起去西湖看一看美景。 2.简单介绍作者与望湖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边。3. 初学古诗,感知意思。(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

    12、可以利用工具书自学。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4.由诗入手,想象画面,感悟景美。出示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夏天雨到来前与到来时的特点。云:黑雨:白“未遮山”说明乌云来势凶猛,大有吞噬一切的快速变化之感。“乱入船”刻画出雨的大而猛。(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说一说。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

    13、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出示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夏天风和水的大。“卷地”说明风儿特别大,来势凶猛。“水如天”说明水天相接,水儿特别大。(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说一说。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5.借助景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1)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要仔细观察,抓住形、色、声来细致刻画,就会让景物活灵活现。(2)通过描写望湖楼下“白雨跳珠”、“水如天”等场景,

    14、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夏日之景的无比喜爱之情。四、总结两首古诗的写法。 1.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2.借景抒情。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五、背诵两首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情感。2.分析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景物的特点。二、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此时诗人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呢?学生结合词的意思来分析。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

    15、景象。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青蛙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谈一谈。(2)同桌试着演演说说。(3)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那一刻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4)读完上阕,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先想一想,然后根据词的画面说一说。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

    16、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5)齐读词,读出意境,读出画面的美。2.品读下阕。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接下来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17、。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很着急)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生: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生: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4)总结下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中的喜爱之情,更为农民丰收流露出欣喜之情。(5)朗读整首词,并背诵。三、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相同点: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2.不同点:抒

    18、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 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设计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反思: 1.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诗词的心境。同时教者还要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走进诗词的画面美,并在诵读中感悟情感,体会古诗的节奏美、情感美。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19、 2. 诗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这样便能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其次还要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美好意境之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情,并与诗词产生共鸣。2.宿建德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 欣赏古诗,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

    20、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 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二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好。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3 、再读古诗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

    21、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三、入境悟情 体验升华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

    22、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

    23、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5 、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五 全诗回读、情感共和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

    24、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回读或背诵全诗指名背 小组背 比赛背)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图、文等各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与古诗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3.学习古诗遣词、用句的准确与生动,积累优美的诗句。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学习古诗遣词、用句的准确与生动

    25、。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一、以“楼”导入,体会“楼”的美景1.出示写楼的诗句,生练读。体会: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忧国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高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别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相思楼”)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赏景楼”)2.生有感情朗读诗句3

    26、.导入课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河流,来到900多年前,和苏轼一起,欣赏那望湖楼的美景。出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4.生说说对苏轼的理解。【设计意图:以写“楼”的古诗句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积累古诗作了铺垫,并为望海楼的“楼”境打下伏笔。】二、走近望湖楼,感受那“楼”畔的风光1.出示课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生认读,学习生字词。指名生读课文,初次引导有感情。2.出示图文,生观察,说说看到哪些景物。3.引导理解课文,生先说说词语意思,再说说课文大意。4.再读课文。【设计意图:

    27、读准、读通、读懂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作为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一定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学古诗的方法。】三、走进课文,学习遣词用句的独特1.生讨论:再读课文,你觉得那个词用得好?为什么?2.生汇报,相机指导: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3.再读课文。【设计意图:品味词语的精妙是学习古诗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古诗的巧妙,更一步加深了对古诗的

    28、欣赏。】四、总结课文,融入那“楼”的意境1.总结: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2.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最难的就是引导学生体会意境,但这一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五、拓展升华,沉醉于那“楼”的风光1.引导生理解“醉”:不仅是喝酒之微醉,诗人还沉醉于西湖美景中。2.出示苏轼的文章,伴乐朗读。饮

    29、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三、四、五)3.完成作业:积累古诗:写“楼”与西湖的。【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对苏轼作品的研读,加深了对西湖诗句的了解,再次欣赏了西湖美景,并进一步积累了古诗,起到了举一反三之效。】【设计反思:这一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古诗的特点出发,引领学生读好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写法,进入诗境,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从而喜欢上古诗。整个过程,教师只是起到了“导”的作用,领着学生入情入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深入,以情入境,以情促读,从而熟读成诵。既理解了古

    30、诗,又体会了意境,更积累了古诗,达到了学习古诗的要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 一节精彩的课,一节好课,需要教师精心的引导,学生充分的学习。两个月来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怎样的教学才是师生们都喜欢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初读此诗,觉得它不过是写雨的一首诗。后来我翻阅资料,看百家讲坛,品读苏轼的诗后。一遍又一遍的读诗,发现每一次感悟都是不同的。起初被美景疾风骤雨所吸引,再后来,便感动于苏轼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坎坷,他有过青年得志的骄傲,有着红粉佳人的诗意人生,有着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自信。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本该享受时刻却因为政见不合而不容于朝廷,满腔

    31、的爱国情意得不到抒发,他便自请外调,来到杭州做一个小小的通判。此诗就写于此。 古诗语句精炼,意境丰富,内涵深远。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独立读诗,小组读诗,男女读诗,集体读诗。读中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另外,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文字之美。品味的过程中创设情境,以情导读。最后,在拓展古诗,进行语文积累。 总之,古诗教学不仅要读懂诗意,读懂文字之美,而且要探究文字背后深刻的内涵。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今后继续沐浴书声,传承经典。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教学设计 5.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

    32、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设计理念: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通过课后搜集宋词,吟诵宋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33、一、 导入: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二、 读懂题1、 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2、 简介作者,这是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

    34、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曾遭贬职,那儿多年生活,对那一带非常熟悉。三、 读通词1、 教师范读。2、 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3、 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4、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节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5、 男女生比赛读。四、 读懂词过渡:光会读是不够的,你还得理解它才行。看着注释,试着自己读懂这首词。

    35、1、 理解词义。检查:惊鹊鸣蝉丰年茅店社林2、 读着读着,你好象和作者一道走进了黄沙岭,你有什么收获?交流。A:看到的:美丽的风景明月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理解词意)“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B:听到的:悦耳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谁说丰年?青蛙、作者还是路过的农人?说些什么?C、 闻到的:好闻的气息稻花香D、 触觉:清风吹拂脸颊的凉爽。你能体会到作者在黄沙岭中行走时心中是怎样的吗?(愉快、喜悦、着急)

    36、深入:这么多收获中,你最喜欢哪一样?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词的意思,并描述。)五、 拓展、读着读着,你联想到了学过的哪些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幽静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敏感、 我们可以怎样开展诗的学习?你打算怎么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反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让读者不仅能看到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而且会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 这首诗词,虽然内容不算太深奥,但文中所表达的诗词意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远,要想让学生体会到作者

    37、的情感却是不容易的。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在分析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时,我及时给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等。结果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想象、表达;当学生想象有障碍时,就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体会。、 另外,我以“读”字当头,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读议议,议议读读。一方面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那些独特的历史时空;另一方面要通过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形,读出神。结果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意境中,十分准确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但如果课前布置学生多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诗词的话,我想,学生在体会词人的情感时会更顺畅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 28页).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337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