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10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解直角三角形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10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直角三角形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10页 直角三角形 优质课 教学 设计 DOC 10
- 资源描述:
-
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2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构造合适的直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学学生通过自主复习教材完成下列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1在RtABC中,C=90(1)若A=60,b=,求A。(2)若B=35,c=8,用计算器求a的
2、值(结果精确到0.1)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为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做铺垫。二、探究展示(一)合作探究:某探险者某天到达点A处时,他准备估算出离他的目的地海拔为3500m的山峰顶点B处的水平距离(图见课本图4-15)。你能帮他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吗?探究讨论:1先把图4-15抽象,并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一起把实景图抽象成右图,教师点拨,学生动手。)2如图,BD表示点B的海拔,AE表示点A的海拔,过点A作ACBD即可以构造出直角三角形。3在RtABC中,AC表示A处离B处的水平距离,要求AC,只需测出仰角BAC和A、B的相对高度AC即可。4如果测得点A的海拔AE=16
3、00m,仰角BAC=40,求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AC(结果保留整数)。5学生上台展示:因此,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AC约为2264m。(二)展示提升 (首先组内讨论,然后分组上台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老师适时点拨、追问,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三、练习:(一)在离上海东方明珠塔底部1000m的A处,用仪器测得塔顶的仰角BAC为25,仪器距地面高AE为1.7m,求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高度BD(结果精确到1m)。设计意图:熟悉俯角、仰角的概念(都是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在解直角三角形题的基础上,稍加难度,学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某厂家新开发的一种电动车的大灯A射出的
4、光线AB、AC与地面MN所成的夹角ABN、ACN分别为8和15,大灯A与地面的距离为1m,求该车大灯照亮地面的宽度BC(不考虑其他因素,结果精确到0.1m)。设计意图:1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所以不能直接求出。设计本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做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能通过解两个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2通过质疑、追问,总结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一般步骤:(1) 将实物图形转化为几何图形。(2) 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3) 解直角三角形,求得解。(4) 总结作答。【知识梳理】(一)以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二)求某些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或距离时,可以根据实际问题构
5、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求。(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一般步骤:1将实物图形转化为几何图形。2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3解直角三角形,求得解。4总结作答。【作业布置】1一艘游船在离开码头A后,以和河岸成30角的方向行驶了500m到达B处,求B处与河岸的距离BC。设计意图:这是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直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就可以求得。是展示提升题中的第1题的巩固。2有一段斜坡BC长为10m,坡角CBD=12,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通行,现准备把坡角降为5。(1)求坡高CD(结果精确到0.1m);(2)求斜坡新起点A与原起点B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m)。设计意图:这道题要在Rt
6、ACD中求得AD,在RtBCD中求得BD的长,然后再求AB是展示提升题中的第2题的巩固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解直角三角形,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吸收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建模思想把现实问题通过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学会了解关于坡度和坡角有关的问题。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坡角和坡度的内涵及表示方法。2难点:实际问题中,坡度与
7、正切。正弦等的综合运用。一、预习导学【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1如图,从山坡脚下点P上坡走到点N时,升高的高度h(即线段MN的长)与水平前进的距离l(即线段PM的长)的比叫做 ,用字母i表示,即i= ,坡度通常写成1:m的形式。2图中的MPN叫做 ,显然坡度等于坡角的 。即i= 。坡度越大,山坡越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学习,了解坡度的概念及它与坡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探究展示(一)合作探究1山坡的坡度为i=1:2小刚从山脚A出发,沿山坡向上走了240m到达点C,这座山坡的坡角是多少度?小刚上升了多少米?(角度精确到0.01,长度精确到0.1m。)分析:已知山坡的坡度为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