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20上教资中学科二重点简答题汇总.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最新版)20上教资中学科二重点简答题汇总.docx》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版 20 资中 学科 二重点 答题 汇总
- 资源描述:
-
1、上教资中学科二重点简答题汇总(最新版)第一章1. 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全民多现身】(二级)(1) 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2)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3) 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4) 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5) 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2.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一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龟速够防守】(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
2、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两再一新促生产】(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3.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二级)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4)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5)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管理体制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人鱼公主社会化】(1) 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 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4) 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两传选新促文化】(一级)(1)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5. 简述个体对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接互不差】 (一级)(1)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
4、不同的发展任务。(3)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4)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5)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6.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二级)(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 学校教育能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7. 简述学校
5、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严规范、塑个性】(一级)(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8.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社会 +人+学制】 (二级)(1) 社会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人口。(2) 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3) 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二级)西方现代学制可归结为以下三种
6、基本的学制类型。(1) 双轨学制双轨学制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科班);另一轨是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2) 单轨学制单轨学制是自下而上的,其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3) 分支型学制分支型学制其结构是:学生接受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初中阶段),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10.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义务要延长,职业要综合,高等要大众,终身要建构
7、】(二级)(1) 义务教育年限延长。(2)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 高等教育大众化。(4)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1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 +激励+评价】(一级)(1) 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2) 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激励着教育工作者按照教育方针的规定去培养人才。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定整个实践活动,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3) 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
8、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工作,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进行。12.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和确立依据(一级)(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虽几经变化,但其精神实质却是很明显的。(2)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3)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5)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确立依据 【 人+1 社会】(1)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
9、济、文化背景。(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 人们的教育思想。(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二级)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2)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3)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生理基础。(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第二章1. 简述学科(知识)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二级)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
10、论又称知识中心课程论,其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基本观点如下:(1) 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 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 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4) 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2.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二级)活动中心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基本观点如下:(1) 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2) 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3) 课程要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3. 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社会人+学科】(二级)(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2)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3) 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4. 简述课程设
11、计的目标模式(一级)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1) 确定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2)选择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评价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实现?. 简述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概念+作用】 (一级)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 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
12、、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 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 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6.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
13、作用(一级)(1) 含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2)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7.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二级)(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14、)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8.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结构(二级)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9.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两独一发】 (二级)(1)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身上有优点+缺点。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
15、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是责任+权利的主体。10.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二级)教师角色的转变【见、醋、放、盐】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行为的转变【尊、帮、反、合】(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
16、、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11.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学、习、过、人】(二级)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12.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二 级 )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4)评价标准分层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 (6
17、)评价主体多元化(7)关注发展过程。第三章1.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双基 +德智体美】(一级)(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 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二级)(1)间接性,主要依据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 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4) 教育
18、性,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3.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舰、长、传、教】(一级)(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急、领、(老)公、孕、检】(二级)(1) 激发学习动机。(2) 领会知识。(3) 巩固知识。(4) 运用知识(5) 检查知识。5.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含义: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学生形
19、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要求:【直观教具+语言讲解+防止滥用】(1)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2)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 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 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要求:【民、动、猪、肚】(1)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 加强学习
20、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 发扬教学民主。7. 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含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要求:(1) 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 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8.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
21、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贯彻要求:【小联、运用知识、训练、乡土教材】(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9. 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学生、守、时,(不)误、课、目】(一级)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10.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二级)优点:(1)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
2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 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动手能力的培养;(2) 不利于因材施教、个别教育;(3) 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11.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背上做导学】(一级)(1) 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2)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 课外辅导。(5)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2. 简述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社会人+学科】(二级)(1)要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2)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3) 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4) 要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