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729756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PPT
  • 页数:45
  • 大小:2.8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课件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导入新课 有人说,这个时代诗词无用,诗意荡然无存,可是在古人笔下绝美的诗词,初见惊艳,再见倾心,那是一种美,一种从千年前穿越过来的浪漫。今天我们体味来自千年的浪漫,一起欣赏四首古诗: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写作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注释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2、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躬:身体。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

    3、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重章换字 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微君之故”,朱熹诗集传释为:“我若非以君之故”;“微君之躬”,“躬”是“躳”的异体,尔雅释言:“躬,身也。”躬、身二字互训,故“躬”即自身也,也即“君”。“微君之躬”即“我若无君”。上章言“我若非以君之故”,下章言“我若无君”。上下章表达相同的意思却运用不同的字眼,把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二,一章“胡为乎中露”和二章“胡为乎泥中”。“露”为“路”的假借字。尔雅释名

    4、:“路,露也。言人所践蹈而露见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泥中犹言泥涂也。”按:“中露”也即今俗语所谓心里沉沉的,像被什么东西堵得慌;“泥中”犹今所谓陷入泥中而不能自拔。因此“中露”、“泥中”是虚写而非实写,上下章可互相补充理解。押韵和谐 同时,作者字数的变换中,始终不忘记押韵的和谐。一章“故”、“露”为阴声“鱼”韵和入声“铎”韵同用;二章“躬”、“中”押阴声“侵”部韵。此两句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又能押韵和谐字数整齐,有一箭双雕之功效。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由是,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

    5、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女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修辞手法反问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反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隐语所谓

    6、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互文“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主题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反映人民的疾苦,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有人认为是一首爱情诗。创作背景毛诗序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朱熹诗集传云:“此亦淫奔之诗。”这些观点今人多不从。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

    7、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注释子:男子的美称。衿(jn):衣领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宁:难道。嗣音:传音讯。嗣,通“贻”,音y,给,寄的意思。挑达:音tio t,独自来回走动。城阙:城门楼。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整体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

    8、往,子宁不来?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心理描写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

    9、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主题国风郑风子衿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

    10、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深远影响子衿,诗经郑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郑地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诗序以为刺学校废,谓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朱熹集传则说此亦淫奔之诗。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唐王勃)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11、同是宦游人。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

    12、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词句注释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城阙(qu)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

    13、之中,遥望蜀州。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同:一作“俱”。宦(hun)游:出外做官。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无为:无须、不必。歧(q)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白话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

    14、涯也如近在比邻。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诗意赏析赠别为诗中常见题材,由于古代交通及通讯都不发达,因此一别之后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知道对方的消息,故而赠别诗中特多凄苦之音。而王勃此作一扫悲戚常调,气格苍然,所以陈婉俊称赞此诗: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两句分别点明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处。“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之望楼。“三秦”是秦关中之地,即今陕西一带。“五津”是指四川岷江从灌县到犍为一段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后常以代指蜀地。长安是诗人送别友人的地方,而蜀地则是

    15、杜少府所去之处。诗人登高远望,长安城为雄壮的关中河山所拱卫,而友人所去的蜀地,则在茫茫风烟之外。若是寻常写法,哀怨之音在所难免。而诗人以壮阔之景起调,特为雄伟,使人精神为之一震。“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杜少府远去蜀地赴任,却只是县尉这样的小官;而王勃当时虽在长安,但也郁郁不得志,境遇相似的两人在分别时难免感慨万千。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说我们之所以在分手时如此不舍,是因为我们都是离家求官之人,将境遇的坎坷和心中的郁闷含蓄的表达了出来,故虽是直接言事,却并不直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律诗第三句常常推开作转,这首诗也不例外。颔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转而宽慰即将离别的友

    16、人,虽然我们马上就要天各一方,但只要有知心的朋友在,就算是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尾联就颈联之语而申之,“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无为”是不用何必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既然如此,我们就没必要在分别的时候做女儿态的相对哭泣了。主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山水田园诗派陶渊明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王维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

    17、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孟浩然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

    18、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注释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济:渡。端居:安居。耻(ch)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徒:只能。翻译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

    19、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旁观别人垂钓,空有羡慕之情。诗意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

    20、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

    21、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主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2975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