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章-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就业 形势 政策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主要内容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形势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政策第一节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3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一、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我国高校自1999年实施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15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749万人,较2014年增加22万,较2013年增长50万。2013年被冠以“史上最难就业季”称号,但2014届毕业生就业趋势再创新低,被冠以“更难就业
2、季”称号。专家预测,在未来五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更难就业季”会不断刷新。4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以下特点: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稀缺性原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不再是稀缺资源,他们和其他社会层次的就业人员一样,不再占有优势。(1 1)大学毕业生由“精英”走向“大众”在就业中,大学生处于劣势地位,用人单位处于优势地位,就业市场由卖方走向买方,大学生薪酬水平下降。(2 2)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毕业生初期就业率较低:2005年就业率
3、72.6%,2006年72%,2007年70%,2008年70%,2009年68%,2010年72.2%,2011年69%,2012年66%,2013年70%。截至2014年7月1日,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以70%的就业率推算,30%“毕业即失业”的应届毕业生达218万人。(3 3)大学毕业生初期就业率较低5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一)毕业生供给与岗位需求(二)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三)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七)就业信息的传播6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一)毕业生供
4、给与岗位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常态,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高校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匹配,劳动力市场在短时间内难以吸纳全部高校毕业生就业。7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二)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在供大于求的前提下,就业问题宏观上只有通过大幅度增加岗位来解决。而就业岗位的增长幅度与经济增长的幅度密切相关。当经济快速健康增长时,就业岗位相应增加;反之,岗位就会减少。我国在过去20年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由于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8 第四章 就业形势
5、与就业政策(三)就业区域选择偏好我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才需求显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很难对大学生形成规模需求。尽管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以来,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仍存在人才供求矛盾。相反,大中城市作为经济和文化中心,有更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机会,对大学生产生了更强的吸引力,同时由于人才济济,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9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高等教育是按照专业门类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过程,通过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能够解决该专业一定
6、问题的理论、技术和能力水平,从而形成适应某类或某种职业需要的专业特长。也就是说,大学生所受的专业教育直接制约着其职业的适应范围,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就业。10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影响个人就业的根本因素,包括高校毕业生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就业态度、择业技巧等。毕业生如果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基于用人单位的需要积累就业能力,则更容易在就业市场中找到合适的位置。11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是指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评价和工作岗位的初步体验,从而形成的一种较为固定的看法和态度。就业观念对大
7、学生就业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它支配着择业主体对择业目标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择业行为。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够指导大学生对自己、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合理的定位,并作出理性的选择。反之,错误的就业观念将使毕业生对就业产生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影响准确定位和选择。12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七)就业信息的传播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日趋完善,各级政府、人才机构及高等学校初步建立了人才交流平台,但是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尚需完善,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真、失控、失责”问题,社会上的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流不足,各自为阵,渠道不通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然存在。13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三、
8、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关系到大学生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家庭教育投资的收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的投入分配,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吸引着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的视线。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来自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的客观原因,又有来自大学生个体的主观原因。(一)客观原因(二)主观原因14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1总量失衡2产业结构不合理3空间结构失衡4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15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1 总量失衡全社会大学生总量的扩张与需求的相对不足既是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我国高
9、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倍增期与全国就业高峰期重叠,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再加上往年积压未就业毕业生的存在等因素,使得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也就由过去的“卖方市场”日益走向现在的“买方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全国性的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下岗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多路劳动大军同时汇入劳动力市场,必然使得劳动力供求总量严重失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受到挤压,而巨大的就业岗位缺口将使我国的就业压力长期存在,这对未来几年的大学生就业来说,仍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16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大学生就业结
10、构性矛盾突出的根本原因。今后在我国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高端服务型的转型期,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2 2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的产业政策劳动资源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知识密集型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型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转型社会 需求17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另一个表现是空间结构的失衡。3 3 空间结构失衡18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区域层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北京、上海、东部发达地区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比较大、生存环境比较好、经济回报也比较高,而广大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虽然有较大
11、的用人需求,但一方面是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不多,另一方面是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经济回报相对低得多。这样,东部发达地区就成为主要的人才输入地,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出现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景象。从区域发展情况看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从地域上可划分为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招工就业待遇比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招工就业待遇要好很多:不仅收入高、劳动条件好,而且机遇多、社会地位高。所以,大学生一般都选择城市,而鲜有问津农村劳动力市场。此外,社会保障政策的差别限制了大学生在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增加了大学生由城市流入农村的成本和代价。大学生即便在城市里,特别是在大城市找不到工
12、作,也不愿去西部、去农村寻找工作。从城乡发展情况看19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有调查表明,我国近年来的人才市场供给需求情况是,有关技术岗位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如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备受市场青睐;再如,国内银行业缺乏专业人才,如金融工程师、精算师等。虽然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及留学生回国就业的人员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低端和高端两头,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方面金融机构高薪招揽人才,许多职位虚位以待,而另一方面高校财经、金融类专业的许多毕业生还是就业无门,被金融机构拒之门外,反差巨大。4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20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1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2缺乏拓宽知识
13、面的主观能动性3就业观念陈旧21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1 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择业期望值过高是一直困扰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个主要问题。不少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自身价值定位和择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作为理想的择业目标,不屑于到基层、民营、私营施展才干;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一味追求个人利益,重地位、重名誉,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山望着那山高”,以至后来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错失就业机会。22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用。有关调查显示,20世纪50年代,
14、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到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而2003年的统计显示,大学生所学知识只能用3年。要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扩展知识面,如参加选修课学习、素质拓展训练等,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途径来扩充知识,提高能力。2缺乏拓宽知识面的主观能动性23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近几年来,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理想与现实错位、创业意识较差,择业观与现实性存在着矛盾,直接影响到就业。具体表现在: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社会生活的估计往往失之于简单或片面;就业意向被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所左右,缺乏
15、主见;存在相当严重的职业歧视,眼高手低,不愿从事基层工作。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难有根本的改善。3就业观念陈旧第二节大学生就业政策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二、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政策三、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政策25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就业政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二)教育体制改革下(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下26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从招生到就业,无不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学校按指令性计划招生,学
16、生按照计划分配,用人单位就像一个“大箩筐”,有什么学生装什么学生。我们通常把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称为“统包统分”模式,毕业生就业由国家负责,按照计划统一分配。其特点是“由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负责到底”,执行的是“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政策方针。(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统包统分27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应该说高校毕业生由国家负责按计划分配的制度,是伴随着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产生和完善的,这种分配制度与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保证了国家
17、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地区之间人才需求不平衡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人才流向,有利于社会安定。28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的重要标志。而改革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是决定的重大决策之一,它明确指出,对于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其“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二)教育体制改革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双向选择29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的结果,对广大高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而言实际上是一
18、种“双赢”。n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n扩大了用人单位选才的自主权,有利于用人单位择优选才,促进了用人单位尊重知识、珍惜人才风尚的形成;n扩大了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增强了学校适应社会需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n扩大了高校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n转变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n打破了过去在单一计划分配体制下,高校毕业生那种“包上大学,包当干部”的思想,使在校大学生有了危机感,学生感到没有真才实学就会找不到工作单位,这从根本上为端正高校的校风和学风起到了推动作用;n保证了企
19、事业单位的人才需要,增大了毕业生到基层的比例,充实了基层科研、教学、生产的第一线的人才需要。30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1993年2月13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自主择业”就业模式的政策依据,它明确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自主择业31 第四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以纲要为政策依据而确定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