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教案(DOC 51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教案(DOC 51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教案DOC 51页 自动控制 原理 经典 部分 课程 教案 DOC 51
- 资源描述:
-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山东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教案授 课 时 间:20072008学年第1学期适用专业、班级:自动化20051、2、3班编 写 人:高宏岩编写时间:2007年7月授课学时:4学时章节名称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第三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第四节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备注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自动控制的发展概况。2、 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3、 会根据实际控制系统绘制系统方框图。4、 掌握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重 点难 点重点: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区别;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根据
2、实际控制系统绘制系统方框图。难点:根据实际控制系统绘制系统方框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为主;用精讲多问的方法突出重点,用分析举例的方法突破难点。2、 教学手段:以传统的口述、粉笔加黑板的手段为主。教学进程设计(含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配等)一、 引入 (约3min)从“自动化技术发展历史和应用”引入新课。二、 教学进程设计(一)自动控制的发展和应用 (约5min)1、 应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航空、航天、核反应等领域。2、 发展(1) 经典控制理论(2) 现代控制理论(二)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约42min)1、 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以水箱控制系统为例讲解2、 基
3、本概念:(举例)(1) 自动控制:在无人直接参加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和过程自动地按预定规律变化的控制过程。(2) 被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3) 被控量:表现于控制对象或系统输出端,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物理量。(4) 给定值:作用于控制对象或系统输入端,并可使系统具有预定功能或预定输出的物理量。(5) 扰动:所有影响控制量对被控量按要求进行正常控制的因素 (6) 自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所组成3、 组成和方框图以水箱控制系统为例,绘制系统方框图。4、 反馈控制系统基本原理:用偏差纠正偏差。(三)基本控制方式 (约30min) 1、 开环控制:只有
4、前向通道而无反馈通道,输出信号不影响控制作用。特点是输出不影响输入、控制精度不高。以电机转速控制系统为例讲解按扰动控制和按给定控制两种开环控制方式。2、 闭环控制:既有前向通道又有反馈通道,输出信号影响控制作用。特点是输出影响输入、控制精度高,因为可能发生超调和振荡,所以稳定性很重要。以电机转速控制系统为例讲解闭环控制方式。 3、 复合控制: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结合。(举例) (四)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约50min) 1、 函数记录仪(例题)2、 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练习)3、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例题)(五)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约35min)1、按给定量变化规律分类:(1) 定值控制系统:输
5、出量以一定的精度等于给定值,而给定值一般不变化。(举例)(2) 程序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制量是根据预先编好的程序进行控制的系统。(举例)(3) 随动控制系统:输出量能以一定精度跟随给定值变化的系统。(举例)2、按主要元件特性分类:(1) 线性控制系统; (2) 非线性控制系统。3、 按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1) 定常系统:控制系统的参数在工作过程中不随时间而变化。(2) 时变系统:控制系统的参数在工作过程中随时间而变化。4、 按信号是否连续(1) 连续系统:如果系统中传递的信号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则称为连续系统。(2) 离散系统:系统中只要有一个传递的信号是时间上断续的信号,则称为离
6、散系统。举例分析系统的分类。(六)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约30min)1、 基本要求:(1) 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2) 准确性:说明系统的稳态(静态)品质。(3) 快速性:系统在稳定的条件下,衡量系统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2、 典型外作用:阶跃函数、脉冲函数、斜坡函数、正弦函数。三、 小结: (约3min)1、 基本控制方式和组成原理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3、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4、 示例四、 作业: (约2min)P16习题1-1,1-5授课学时:2学时章节名称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备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控制
7、系统微分分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2、了解非线性微分分程线性化思想。重 点难 点重点:控制系统微分分程的建立;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求解。难点:非线性微分分程线性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为主;用分析举例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教学手段:以传统的口述、粉笔加黑板的手段为主。教学进程设计(含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配等)一、 引入 (约3min)从“建模重要性”引入新课。二、 教学进程设计(一)建立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 (约5min)1、 确定输入和输出量2、 依据定律列写原始方程3、 消去中间变量,写出微分方程4、 将微分方程标准化。(二)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 (约30min)例题
8、讲解:(1) RLC网络(2) 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3) 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三)控制系统微分方程建立 (约15min) 1、由系统原理图画出系统方框图或直接确定系统中各个基本部件;2、列写各方框图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微分方程,要注意前后连接的两个元件中,后级元件对前级元件的负载效应;3、消去中间变量以速度控制系统为例讲解。(四)线性系统特性 (约10min)叠加原理:(1)可叠加性 (2)齐次性(五)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 (约15min)1、直接求解法(举例)2、拉氏变换法(举例)(六)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约15min)介绍小偏差法,讲解例题。三、 小结: (约5min)1、 微分方程
9、的建立2、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作业: P70习题2-4(a) (约2min)授课学时:2学时章节名称第二章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备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求取。2、了解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对输出的影响。重 点难 点重点: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求取。难点: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对输出的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为主;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突出重点,用分析举例的方法突破难点。2、教学手段:以传统的口述、粉笔加黑板的手段为主。教学进程设计(含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配等)一、 引入 (约3min)从“分析求解微分方程给系统分析和设计带来不方便”引入新课。二、
10、教学进程设计(一)传递函数的定义 (约15min)定义: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从用拉氏变换求解RC网络的输出引出传递函数的定义) 例题讲解。(二)传递函数的性质 (约15min)1、传递函数是以复变量s为自变量的有理真分式。2、传递函数只与系统本身结构参数有关,与外作用的形式无关。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4、传递函数是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拉氏变换。(三)传递函数的局限性1、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2、只描述系统的外部特性。3、不能反映非零初始条件下的全部响应。(四)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约10min)1、零、极点表达式_零点,_极点。2、时间常数表
11、达式(五)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对输出的影响 (约20min) 传递函数的极点就是微分方程的特征根,极点形成系统的模态,零点不形成系统的模态,但影响各模态所占的比重。举例分析。例题讲解。(六)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约26min)1、 比例环节:例如电位器,测速发电机(以转速为输入),减速器等。2、 微分环节:例如测速发电机(以角位移为输入)。3、 积分环节:例如具有积分功能的运算放大器。4、 惯性环节:例如RC网络,单容水槽,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等。5、 振荡环节:例如RLC无源网络,双容水槽。6、 延迟环节:三、小结: (约3min)1、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求取2、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四、作
12、业: (约1min)P70习题2-9,2-10授课学时:2学时章节名称第二章 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1)备注教学目的和要求1、会绘制结构图。2、会由结构图等效变换求传递函数。重 点难 点重点:结构图的绘制;由结构图等效变换求传递函数。 难点:复杂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为主;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突出重点,用分析举例的方法突破难点。2、 教学手段:以传统的口述、粉笔加黑板的手段为主。教学进程设计(含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配等)一、 引入 (约3min)从“用数学图形描述系统的优点”引入新课。二、 教学进程设计(一) 结构图的组成 (约7min)1
13、、 信号线: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2、 方框:表示输入和输出的运算关系,即C(S)=R(S)*G(S)。3、 比较点:表示两个以上信号进行代数运算。4、 引出点:一个信号引出两个或以上分支。(二) 结构图的绘制 (约40min)绘制:列写微分方程组,并列写拉氏变换后的子方程;绘制各子方程的结构图,然后根据变量关系将各子结构图依次连接起来,得到系统的结构图。例题讲解。(二) 结构图的简化 (约46min)任何复杂的系统结构图,各方框之间的基本连接方式只有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三种。方框结构图的简化是通过移动引出点、比较点、交换比较点,进行方框运算后,将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的方框合并,求出系统传递函数
14、。1、 串联的简化:2、 并联的简化:3、 反馈连接方框的简化: 4、 比较点的移动:移动前后保持信号的等效性。比较点前移比较点后移5、 引出点的移动:移动前后保持信号的等效性。引出点前移引出点后移例题讲解。三、小结: (约3min)1、结构图的绘制2、结构图的简化四、作业: (约1min)P74习题2-17(c)(d)授课学时:4学时章节名称第二章 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2)备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2、会用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重 点难 点重点:信号流图的绘制;用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难点:梅森公式的应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为主;用
15、精讲多练的方法突出重点,用分析举例的方法突破难点。2、教学手段:以传统的口述、粉笔加黑板的手段为主。教学进程设计(含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配等)一、 引入 (约3min)从“用结构图简化复杂系统的不方便”引入新课。二、 教学进程设计(一) 信号流图的组成及性质 (约30min)1、 组成:由节点和支路组成。节点代表变量,支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传输关系,相当于乘法器。 2、 性质:(1) 节点代表变量;(2) 支路相当于乘法器; (3) 信号在支路上只能沿箭头方向单向传递; (4) 对于给定系统,信号流图不唯一。3、 术语(1) 源节点:只有输出支路,无输入支路的节点。(2) 阱节点:只有输
16、入支路,无输出支路的节点。(3) 混合节点: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点。(4) 前向通路:信号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传递时,每个节点只通过一次的通路。(5) 回路: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节点,而且信号通过每一节点不多于一次的闭合通路。(6) 不接触回路:回路之间没有公共节点。举例讲解。(二) 信号流图的绘制 (约40min)1、由微分方程绘制:(1) 列出微分方程;(2) 取拉氏变换并考虑初始条件(3) 将方程式整理成因果关系式(4) 将变量用节点表示,根据方程所确定关系,依次画出各节点的支路。例题讲解。2、由结构图绘制用支路代替结构图的方框,传递函数就是支路增益;用节点代替结构图中的信号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