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报任安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 35页).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722337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30.8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报任安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 35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报任安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 35页 报任安书 优质课 教案 教学 设计 精选 DOC 35
    资源描述:

    1、这次教育实习,虽然短暂,但是对于我们即将步入教学生涯的实习生来说,是一次非常币要的实践环节。通过教育实习,报任安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导语: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本篇不仅对我们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并且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古人早就把它视为天下奇文,可与离骚媲美。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报任安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报任安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2、掌握“辱”、“意气”、“就”等实词和“于”“之”“以”等虚词的用法,积累本文通假字、古今异

    2、义现象,以及被动句等特殊句式。3、注意有感情地朗读,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4、正确认识司马迁坚韧勇敢面对挫折的人生观以及他忍辱苟活,为完成志愿的价值观和现实意义。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2、正确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三、教学设想依据1、 本文实词的用法、通假字现象以及“至激于义理者不然”等被动句式较多,因此授课时着重一些常用的重点文言词句及被动句的翻译,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本文是司马迁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在信中,流露出司马迁对朋友爱莫能助的无奈,更体现了司马迁坚韧勇敢面对挫折的性格和忍辱完成愿望的人生价值观。学生通过翻译疏通文章

    3、,加上朗读感受,可体会报任安书的悲愤情感和司马迁“勇者不必死节”的特殊人生价值观。2、 从学生角度来看,高二(1)(2)班都是理科班,文言文阅读能力比较薄弱。但总体来说,(2)班学生的文言基础以及学习的认真程度比(1)班较胜一筹;而(1)班的课堂气氛比(2)班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应根据两个班不同地情况,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所定时间。四、教学课时:五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语设计:我们已经学习过鸿门宴,前几天大家也观看过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绝笔之作,相信同学们对司马迁司马迁以及他的作品史记都有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回忆一下关于司马迁及史记的知识。二、 作家作品:(抽选学生回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知识

    4、)(PPT展示填空)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现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少时受其父熏陶,得以诵读古文经典,又曾受业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后,多次漫游全国各地,游览名山大川,考察风土人情,采访旧迹史料。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天汉二年(前93)前后,完成史记这部历史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52万余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也包括少数民族和邻国历史),表记历史上重大事件,书记典章制度、天文历象、经济生

    5、活等,取材丰富,态度严肃。汉书称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赅,不虚美,不隐恶。”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史记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 写作背景:司马迁因“李陵之祸” 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

    6、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四、解题: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五、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 “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六、课文分析(一)听录音朗读,正音(提醒学生边听边注音,听完后,到黑板给下列字词注音)曩者 、怯懦 、臧获 、膑脚 、愠色 、闺阁阕然 、缧绁 、倜傥 、轩辕

    7、、被戮 、剌谬七、学生自由读书,思考:报任安书既然是司马迁给任安的回信,那么,他在回信中向任安讲了什么内容?他是在拉家常,还是在诉苦?第二课时(一)第一段讲解1、全班朗读第一段,抽选学生逐句翻译第一段,点评注意重点字词。(PPT展示第一段内容)2、提问: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解答:第一段主要是引出任安来信内容,再就迟复表示歉意,说明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引出下文的陈述。(二)第二段讲解1、全班朗读第二段,对照注释翻译第二段,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说明:若学生在前一天完成翻译作业,则抽选学生翻译。)2、引导学生明白第二段是进一步申明,司马迁

    8、并不是为了父母妻儿,也不缺乏“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而是为了“文采表于后世”,所以“隐忍苟活”。3、第二段中有体现司马迁人生观的语句,请学生找出来。解答:“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表明司马迁对生命和事业的看法,他这种将人生价值放在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平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和意志的荆棘之路,可见司马迁的坚贞勇敢的人格魅力。(三)练习,作业:(1)解释下列加点词:(PPT展示)? 司马迁再拜言? 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 请略陈固陋? 阕然久不报? 幸勿为过? 牛马走、辱、幸? 夫人

    9、情莫不贪生恶死? 顾妻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乃有所不得已也? 仆于妻子何如哉? 亦颇识去就之分? 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没世? 拜两拜? 情义、诚挚恳切? 怨望、效法? 固塞鄙陋(的意见),形作名? 隔了很久,回复? 希望,副词; 责备? 表示谦辞与敬辞? 人的本性,人之常情? 顾念妻子儿女? 正义和真理? 是; 有缘故? 如何? 职分(界限)? 遗憾? 终结一生(2)完成全线突破P100 积累整合练习第三课时一、课前小测:小测内容:1、解释划横线的字词,并翻译文句。(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

    10、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二、研读第三段(一)全班朗读第三段(二)抽选学生逐句翻译第三段(三)目的问题:司马迁为什么要引述这么多古人发愤著书的事迹?老师引导提问:1、 第三段明显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你能找出来吗?这样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作用?解答:排比句是“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作用:排比句表达思想一气贯下,势如排山倒海,酣畅淋漓,加强了文章的气势,以及文章感情的抒发。2、 第三段提到了哪些“倜傥非常之人”?这些人都有些什么特点?司马迁引述这些历史杰出人物的目的是什么?解答:提到了文王、孔子、屈原、左丘、孙子、吕不韦、韩非子等人。这些人都是“

    11、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于是“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的心血著述成文,给后人留下一份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司马迁引述这些人物史实,说明自己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的来源,说明自己写作史记的思想动力,也表明了他在“立德”,“立功”无法实现的时候,把“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基本追求。(四)全班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并划出体现司马迁人生观、创作观的语句。讲解:人生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创作观发愤著书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2、。”(五)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PPT展示)?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文王拘而演周易? 孙子膑脚? 仲尼厄而作春秋? 不韦迁蜀? 发愤之所为作也? 以舒其愤? 埋没。摩通“磨”? 卓异超群,洒脱不拘? 被拘留? 被割去,名词活用作动词? 困穷? 贬谪? 愤懑? 舒散2、全班朗读第三段(若时间允许,抽选学生朗读比较)3、自由朗读并背诵第三段。(六)作业:1、预习翻译第四、五段,思考:司马迁隐忍苟活写史记是为了什么?2、背诵第三段。第四课时一、全班朗读第三、四段,能背诵第三段的同学背诵第三段。二、研读第四段(一) 概括第四段地大意:创作史记的目的和介绍史记的内容、体例。(

    13、二) 根据前一天的预习思考,提问:司马迁忍辱苟活写史记是为了什么?解答:司马迁忍辱苟活用生命写作史记的目的,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便让“文采表于后世也”。(三) 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史记的体例安排如何?请学生回答。(PPT展示讲解)解答:“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四) 小组讨论:第三、四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解答:第3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

    14、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对作者何以能“苟活”,在第4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五) 若时间允许,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第四段。(六) 作业:1、 预习第五段,思考:第五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2、 做全线突破练习P100-102第五课时一、课前检测: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并翻译文句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

    15、戮,岂有悔哉!二、研读课文第五段(一)全班朗读第五段,明确此段大意:再次倾诉自己遭受酷刑后产生的深不可灭的耻辱感,答复任安的问题。(二)学生自行诵读课文,对照注释翻译第五段,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三)练习反馈翻译情况:(PPT展示)? 仆窃不逊?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会遭此祸? 虽万被戮,岂有毁哉?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通其狂惑? 今虽欲自雕琢? 曼辞以自饰? 书不能悉意? 不谦虚? 散乱的文献? 考订;纲纪、规律? 恰逢,正好? 即使? 即使? 达(抒发)? 现在? 美好? 完全,尽(三)抽选学生翻译文句:(PPT展示)? 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16、,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2、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四)提问:第五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讲解: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立,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一段,使得结构十分严密。(五)讲解全线突破练习 反馈检测P101-102报任安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积累文言词语与句式。2

    17、、过程与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鉴赏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司马迁逆境中发愤有为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教学重、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本文是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他创作史记动机的重要文献。首先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在学习本文前,可安排学生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关于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讲司马迁或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37:绝笔之作的影像资料,增强学生对本文创作背景的理解。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懂清句意,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并应注意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教

    18、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归纳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全文。2、研习第1节。【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文章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解说文题,整体感知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

    19、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 “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

    20、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解说:突出“信”及“信”的来由和内容,为课文内容指向。)3、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之处。将注解上的字词注音移到文章上。曩(nng)者 头抢(qing)地 伏法受诛(zh) 暴(p)肌肤 榜(bng)箠(chu)圜(yun)墙 缧绁(li xi) 槛(jin)阱(jng) 占卜(b)愠色(yn)倜傥(ttng) 闺閤(g) 魏其(j) 诎(q)体 羑(yu)里4、教师朗读课文。5、整体感知,把握全文全文共分六段: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

    21、“推贤进士”的原因。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课文节选了后三段。三、研习第1节1、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牛马走:像牛马一样奔走的仆役。古代书信常在开头先列具写信人的官职姓名。足下:古代对人的敬称。曩(nng,攮):从前。接物:待人接物。务:事,任务。勤勤恳恳:诚恳的样子。望:怨。相师:效法他人的意见行事。2、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翻译:前时,蒙您屈尊给我写信,教导我待人接物要谨慎,应把推荐贤士当作自己的责

    22、任。情意那样诚恳,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习24节【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研习24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1)所自树立:自己用来立身的。指工作和职位。(2)用之所趋:意思是为什么去死。用,因;之,代死。(3)诎(q,屈)体:指身体被捆绑。诎,同“屈”。(4)剔毛发:剔,通“剃”。(5)婴金铁:指颈上套着铁圈,即所谓钳刑。婴,环绕。(6)被箠楚 “箠”通“棰”,杖(7)及以至是,言不辱者 “以”通“已”(8)见狱吏则头枪

    23、地 “枪”通“抢”,碰撞(9)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10)审矣,何足怪乎? 审:明白(1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 所以:的原因。(12)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触,碰。(13)受械于陈 械:刑具。(14)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妻子儿女。(15)定计于鲜 鲜:不以寿终。(16)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遗憾;私心:自己的心愿。(17)古者富贵而摩灭者 “摩”通“磨”(1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1)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翻译:我的先辈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可以得到皇上赐给的剖符

    24、和丹书铁券,掌管史籍和天文历法,类似于占卜祭祀之官,本来就是给皇上戏耍的,像畜养倡优一样,是世俗之人看不起的职业。(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翻译:人本来都有一死,有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人死得比鸿毛还轻,为什么去死是不一样的。(3)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翻译:在受辱的地方,古今都一样,他怎能不受辱呢!(4)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翻译:人之常情没有不贪恋生存、厌恶死亡的,没有不顾念父母妻儿的。至于那些为义理所激励的人并不如此,那是由不得已的形势造成的。(5)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

    25、之辱哉!翻译: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但也还懂得偷生与赴死的界限,何至于自甘陷身牢狱之中去受辱呢!(6)所以隐忍苟活,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翻译:我之所以要克制忍耐、苟且偷生,囚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也在所不辞,是以心中还有末了之事为恨,以身死之后文章不能留传后世为耻呀!(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翻译:古时候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是无法都记载下来的,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名扬后世。三、指导学生熟读铺排句和用典句1、铺排句: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

    26、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用典句:盖西伯拘而演周易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且西伯,伯也,拘羑里;李斯,相也,具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背诵第四小节第

    27、三课时【教学要点】1、研习56节2、总结归纳本课文言现象。3、鉴赏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研习5、6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放失(y,义):散失。失,同“佚”。下流多谤议 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言论。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翻译:也是想借此探究自然与人事的关系,贯通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变化,完成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2)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翻译:因

    28、此,愁肠每天都反复回转,在家里就恍恍忽忽若有所失,外出就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如今少卿却教诲我要推荐贤士,岂不是和我内心的苦衷相违背吗?三、归纳文言现象(一)通假字1、剔毛发(“剔”通“剃”)2、诎体(“诎”通“屈”)3、被箠楚(“箠”通“棰”,杖)4、及以至是,言不辱者(“以”通“已”)5、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碰撞)6、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7、古者富贵而摩灭者(“摩”通“磨”)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9、放失旧闻(“失”通“佚”)10、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11、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指

    29、下狱受腐刑)(二)词类活用(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三)古今异义1、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两次;今义:第二次)2、曩者辱赐书 (辱:表示谦称;今义:耻辱)3、意气勤勤恳恳(意气: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4、若望仆不相师 (望:

    30、埋怨,怨恨;今义:希望)(师:效法; 今义:老师)5、幸勿为过 (过:责备; 今义:过错)6、用之所趋异也 (用:因为; 今义:使用)7、其次不辱身 (身:自己;今义:自己)8、婴金铁受辱 (婴:绕;今义:婴儿)9、审矣,何足怪乎?(审:明白; 今义:审判,审讯)10、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所以:的原因;今义:因果连词)11、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触,碰;今义:一种武器)12、受械于陈 (械:刑具; 今义:机械)13、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14、定计于鲜(鲜:不以寿终; 今义:新鲜)15、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 今义:怨恨,仇视)(私心:自己的心愿;今

    31、指为自己打算的念头)1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愤:抒发愤懑; 今义:刻苦努力)17、思垂空文以自见(垂:流传; 今义:垂直)18、素所自树立使然 (树立:立身处世。今指建立)19、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落入。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20、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21、下流多谤议(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卑鄙龌龊)22、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口语:言论。今义: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四)一词多义师 若望仆不相师(效法,动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名词)或师焉,或否焉(从师学习,动词)吾从而师之(名词活用

    32、为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表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显露,动词)使人先表雍水(设立标记,动词)厥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连词)思厥先祖父(他们的,代词)乃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却,转折连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副词)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代词)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是,就是,表判断的副词)倾 权倾五伯(超过,动词)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动词)(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省略句 阙然不报,幸勿过(之)(2)被动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

    33、志的被动句)(3)固定结构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四、探究阅读:1、提问: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明确:司马迁下狱之后受尽酷刑,“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直至受宫刑。精神上也受到残酷的迫害,“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毁谤耻笑接踵而来。在这种可怕的舆论压力下,他直至没有面目再上父母的丘墓,“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2、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明确:1)司马迁强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

    34、趋异也”。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3)“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二、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慷慨啸歌,大有

    35、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得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

    36、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

    37、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五、教师总结全文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本篇不仅对我们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并且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古人早就把它视为天下奇文,可与离骚媲美。此文之奇,首先表现为气势的磅礴。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薄而出,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其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此文之奇,更在于他的纵横开阖、起伏跌宕。作者是坦率的,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又是极其复杂的,他无意矫饰,但三言两语又无法说清,所以他就一一地如实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欲言又止。曲折反复,一波三折,充分表现出笔力的雄健。此外,行文的流畅,语言的生动,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叠句时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也具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六、布置作业:1、预习史记太史公自序2、课外探究:司马迁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我们能把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统一,能提高白己在教育ll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岗限于书本的知识。这半个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报任安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DOC 35页).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2233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