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DOC 50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722055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
  • 页数:50
  • 大小:21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DOC 50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DOC 50页 部编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一 单元 教案 完整版 DOC 50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2)体会作者丰富

    2、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内容 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草原本课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盛情待客、深情话别的人情美。重点是朗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好风光,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蒙汉情深”。21. 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2. 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2.丁香结本课作者从形状

    3、、颜色、香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的美好,以及丁香结幽怨和对丁香结的理解。重点是追随作者文字描述,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21.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分析作者运用语言的手法,比如比喻。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作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3.古诗词三首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1. 指导加深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自然美。2.引领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4*.花之歌本课以第

    4、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11. 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2.借助联想指导理解赏析。习作:变形记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2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新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练习写一写。语文园地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2指导学生用发现法和探究法来学习排比句、分号和古诗;用直观演示法来认识对比阅读的好处。创新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

    5、,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教学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学生学习

    6、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见到过草原吗?请见到过的同学描述一下草原的风景,说一说在草原上的感受。2.让我们来到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出示草原风光图片,播放凤凰传奇的歌曲我从草原来。(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图片导入的新颖方式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

    7、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扫除阅读障碍。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语文学科的性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题导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草原 人情美(沿作者思路,紧紧抓住课文景色美、人情美两大部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感情,是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简洁有效的理解课文的方法。)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舒庆春(

    8、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骆驼祥子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2.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要求学生一边听师范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3.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风景美)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

    9、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指导:(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茫茫”就是模糊不清,结合图画,让学生说说“并不茫茫”的意思。(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体会用词的准确,想一想把“清鲜”换成“清新”,把“明朗”换成“晴朗”好不好,为什么?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

    10、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拿出一张中国画,向学生演示讲解“绿色渲染”“墨线勾勒”。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写的?(感受) 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从学生的感悟入手,通过抓重点词语切入朗读体会,想像情景切入朗读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切入朗读体会,是

    1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凸现语文特点的有效途径。】(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骏马和大牛会回味吗,这是什么写法?(当然不会,这是联想的写法)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骏马和大牛是在回味草原的乐趣呢?(这是作者描写的技巧,借牛马来表达自己的感受。)5. 读读背背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四、作业1.熟读课文。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多媒体

    12、播放草原风光图片。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走进草原,感受“辽阔美”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重点理解“洒脱”: 你能想出可以用什么词语可以换掉“洒脱”吗?(潇洒 从容 放松)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

    13、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通过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既体会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习得了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达的,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优美,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受到感染、熏陶)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人情美”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远客) “一群马”“男女老少”说明了什么?(来迎

    14、接的人很多)“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说明了什么?(来的真快)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二是比喻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来迎接的人群为什么立刻拨转马头,而不是在这里交谈一会儿?(想早一些把客人请进蒙古包)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地欢笑。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

    15、其中洋溢的热情。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落下

    16、了,仍然谈兴正浓。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四、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到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丁香结创新教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学习重难点】品读

    17、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试着再举出几例。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二、作者介绍: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三、词语: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四、整体感知:1.朗读

    18、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灵动优雅 洁白无瑕 可爱芬芳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从容、豁达、积极

    19、 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理解。代赠二首唐代: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此处丁香结有何寓意? -楼上玉梯 芭蕉不展 丁香结;欲望还休 孤寂无聊;女子与恋人不能相会的愁绪 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 2.“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丁香结有何内涵?-青鸟不传云外信没

    20、有故人音信相思之愁郁结不散的相思之愁同样是丁香结,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结抒发愁怨之情,而作者笔下的丁香结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正如作者所说,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让我们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一件一件不顺心的事,这样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五、作业设计必做:背诵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选做:阅读语文读本中的野草。第二课时一、作业检测:1.检查背诵2.李商隐的“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愁”体现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横绝 月如钩 芭蕉不展 丁香结 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愁” 连绵不断,哪句诗能体

    21、现出来?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二、合作探究 品味语言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探”“窥”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丁香花可爱的情态。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问题)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特点?想象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丁香的美丽、高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

    22、更加凄楚动人。 3.那十字小百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照耀”一词写出花白如雪,似有光辉晕出。写出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和慰藉,启发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联翩,思如泉涌。4.“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避免重复,使行文富于变化。修辞手法上:积雪是借喻 (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莹白是借代 (借用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本身)三、作业设计体会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选

    23、择一种你熟悉的花,写一个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选择自己真正观察过的,例如:紫藤萝、荷花、迎春花、梨花 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2.了解诗

    24、词的作者。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导入新课。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新课教学( )分

    25、钟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学会正确读写。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

    26、河山的作品。3.读出节奏。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并板书: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4】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27、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1.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课件5】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课件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28、,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2.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的意境吗?3.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感悟遣词用句的技巧:(1)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即打翻的墨汁,形象逼真。(2)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3)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4.提问后,明确: 这首诗的大意是: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入船中。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平静

    29、得好似蓝天。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感情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学生自读后教师指导,并出示课件,使学生能够把握准诗词的节奏,正确朗读诗歌,同时,这也是正确理解诗词的第一步。在读的基础上再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手段来理解诗句,可以锻炼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合作的结果说出诗句的意思后,教师出示课件,既可以纠正学生理解上的错误,又可以为学生正确表达提供范例。读准、读通、读懂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作为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一定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学古诗的方法。品味词语的精妙是学习古诗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合

    30、作、探究的方式,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古诗的巧妙,更一步加深了对古诗的欣赏。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把新补充的句子意思写出来。 1.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 ,江清月近人。 2.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_ _二、认真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回答问题。(1)诗中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_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_【答案】一、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傍晚时分漂泊的旅客又

    31、增添了几许忧愁。 空旷的原野里,低垂的天幕比树还低。二、(1)跳珠 乱入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三、时间顺序:观察从黑云翻墨到急雨骤降再到雨后初晴。(或空间顺序:视线从天空、远山至雨珠、船头再到登楼望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2.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清平乐村居吗?再来背诵一遍吧。2.出示清平乐村居。【出示课件8】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32、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3.同学们,你们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辛弃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温故知新,导入课题。新课教学( )分钟二、思考质疑,解读课题。1.齐读课题,指名读课题。2.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3.课题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后一部分是题目,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4、说说题目的意思。(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

    33、路上。)三、初读词作,初步感悟(一)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悟。1.自己放声读一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通,读顺。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诗的节奏。(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出示课件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4.女生男生赛读。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34、?又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3.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5.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出示课件10】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

    35、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茅屋小店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四、合作探究,反馈交流。(一)全班交流,自由读词,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1】1.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3.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词,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二)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听到了风的声音,蝉和青蛙的叫声。看到了明月、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想到了农民丰收时的情景。(板书:看 明月,惊鹊 听 清风,鸣蝉,蛙声 闻 稻花香 想 说丰年)2.描写的是夏

    36、季的景象。3.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大自然 关心人民生活)4.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解读课题有利于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大体内容,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本课理解上的重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词的意境,锻炼学生的写作及表达能力。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出示课件12】想象这首词的画面。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3.集体交流交流讨论:江南夏夜图、山村夏夜美景图、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4.背诵并

    37、默写这首词。图画与诗句结合,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诗句的记忆会更深刻。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巩固所学,加强积累。板书内容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看明月,惊鹊听清风,鸣蝉,蛙声热爱大自然闻稻花香关心人民生活想说丰年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_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季节是 ,从_ _这些声音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

    38、 。 四、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 【答案】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二、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三、夏季 鸣蝉、稻花香、蛙声 充满生机四、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并且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加深体验

    39、。通过课后拓展诗词,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时空。 我觉得课堂教学有一些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在第一个环节:创设诗意课堂中,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和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初读诗词,初步感悟。我让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朗读。让学生自己读,配合读,然后指名读。当我发现同学们字音读的十分准确时,接着引导读诗要有节奏。第五个环节:拓展延伸。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像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想象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

    40、的话描写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

    41、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DOC 50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2205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