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职高化学教案(DOC 184页).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721775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X
  • 页数:185
  • 大小:3.6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职高化学教案(DOC 184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职高化学教案DOC 184页 职高 化学教案 DOC 184
    资源描述:

    1、化学(农林牧渔类)电子教案课题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之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组成、同位素及其应用,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应用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演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教学用具投影仪、试管、药品【教学进程】引入从物质的宏观组成上分析,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分析,物质是由极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通过初中化学

    2、的学习已知: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通常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不同的物质是由这三种微观粒子的哪一种微观粒子构成的呢?投影物质的宏观组成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关系。指出要明确物质的组成就必须先学习原子的组成。新课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一节 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板书一、原子组成1构成原子的粒子讲述并板书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且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讲述原子核直径约为原子的十万分之一。在原子内部的空间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着,其速度大小接近于光速。板书2粒子的电性和电荷量原子核中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个别原子核没有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荷。讲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荷

    3、量跟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是呈电中性的。因此,原子核带的电荷数是由质子数决定的。板书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粒子的质量和质量数讲述科学试验测定得出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很小,为方便起见,通常用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粒子的质量和它相比得出的数值,称为粒子的相对质量。板书投影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微观粒子电性和电荷量质量相对质量相对质量取整值原子核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1.672 610-27 kg1.0071中子不带电荷1.674 910-27 kg1.0081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9.109 410-31 k

    4、g5.4810-4质量做加减时可忽略不计讲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如果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原子相对质量的整数部分就等于质子相对质量(取整数)和中子相对质量(取整数)之和,这个数叫做质量数。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思考(1)是否有的原子原子核里没有中子?(2)硫原子的质量数为32,那么硫原子的中子数是多少?总结并板书原子()质子(数目)Z 原子核(质量数)A中子(数目)NAZ核外电子(数目)Z板书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讲解科学实验证明,电子以接近光的速度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运动。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

    5、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通常用电子层来表示运动着的电子距离原子核的远近。投影电子层与电子离核距离和电子能量高低的关系电子层名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符号表达KLMNOPQ电子离核距离电子离核距离由近到远电子的能量由低到高电子的能量高低让学生观察教材表1-4,归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数)。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不超过

    6、32个。思考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若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是得7个电子容易还是失去1个电子容易?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若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其趋势如何?板书三、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指出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序号,这个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元素周期律1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教材图1-4所画出的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即从氢到氦,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由1增加到2,K层电子数为2时是稳定结构。原子序数为3

    7、10号元素,即从锂到氖,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由1个递增至8个电子(稳定结构)。原子序数为1118号元素,即从钠到氩,都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也是由1个递增至8个电子(稳定结构)。如果继续研究18号以后的元素,尽管情况复杂一些,但每隔一定序数,元素会重复出现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然后再次循环。总结并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板书2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教材图1-5,寻找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总结并板书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板书3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教材表1-6所列出原子序

    8、数为118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寻找它们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规律:从3Li9F、11Na17Cl,元素化合价都是从17(O、F除外)。从4C9F、14Si17Cl,元素负化合价都是由41。总结并板书元素的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呈周期性变化。板书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板书(二)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 讲述把电子层数相同而又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一系列元素作为表中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板书周期的序数电子层数短周期 第1周期 (2种元素) 第2周期 (8种元素)周期 第3周

    9、期 (8种元素)长周期 第4周期 (18种元素) 第5周期 (18种元素) 第6周期 (32种元素)第7周期 不完全周期周期表中,第6周期从57号镧到71号镥共排列有15种元素,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非常相似,放在周期表的同一格中,总称为镧系元素。第7周期从89号锕到103号铹共有15种元素,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非常相似,放在周期表的同一格中,总称为锕系元素。这种排列使周期表的结构紧凑,同时将镧系和锕系元素另列两行附在下方。板书(2)族讲述元素周期表有18纵列,划分为16个族(第8、9、10三个纵列为一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只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副族。主

    10、族和副族分别表示为A、A、A、和B、B、B、。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在通常情况下难以发生化学反应,一般把它的化合价看作0,因而叫零族。所有的副族和族元素一般统称为过渡元素。板书主族7个:AA纵列(16族)副族7个:BB 族1个:第8、9、10列0族1个:稀有气体板书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同主族元素讲述同一主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由于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越来越容易,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板书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演示实验1-1:取两只100 mL烧杯,各加入60 mL蒸馏水;切绿豆大小的金属钾和钠,分别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11、观察现象。现象: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并且能使生成的气体燃烧,发生轻微爆炸。结论:本实验证实了在金属性上:KNa。板书(2)同周期的主族元素演示实验1-2:取2支洁净试管,各盛3 mL蒸馏水,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少量镁粉,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至沸腾,再观察现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铝粉,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两滴,观察现象(钠与水的反应实验1-1已看到,可作对比)。投影与水的反应及反应式Na剧烈反应,有大量气体产生,溶液迅速由无色变为红色2Na2H2O 2NaOHH2Mg不与冷水发生反应,加热至沸腾后,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红色Mg2H2O M

    12、g(OH)2H2Al不与冷水发生反应,加热至沸腾后,几乎观察不到反应的发生 K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加剧烈,甚至钾在水面上燃烧,有大量气体产生,溶液迅速由无色变为红色2K2H2O 2KOHH2与盐酸反应及反应式Mg反应较为剧烈,有大量气体产生Mg2HCl Mg Cl 2H2Al反应不如镁剧烈,有气体产生2Al6HCl 2AlCl 3 3 H2演示实验1-3:另取两支洁净试管,各盛3 mL稀盐酸,分别加入少许镁粉、铝粉,观察现象。结论:金属性:NaMgAl。板书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投影在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进行分区。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指出除

    13、氢元素例外,虚线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左下方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右上方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最后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并无严格界线,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既表现某些金属性质,又表现某些非金属性质。(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及作用(由学生课下自学解决)。小结1原子的组成。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元素周期律。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递变规律。作业综合练习1、2。【板书设计】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一节 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一、原子组成1构成原子的粒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且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粒子的电性和电荷量原子核中的每个质子

    14、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粒子的质量和质量数质量数(A)= 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目)Z 原子核(质量数)A原子()中子(数目)NAZ核外电子(数目)Z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数)。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不超过32个。三、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元素周期律1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15、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3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呈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二)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 周期的序数电子层数短周期第1周期 (2种元素)周期第2周期 (8种元素)第3周期 (8种元素)长周期 第4周期 (18种元素) 第5周期 (18种元素) 第6周期 (32种元素)第7周期 不完全周期(2)族主族7个:AA纵列(16族)副族7个:BB 族1个:第8,9,10

    16、列 0族1个: 稀有气体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化学电子教案课题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条件2. 理解共价键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的形成条件3. 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特点教学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概念的准确理解及其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引入物质通常是由分子

    17、、原子、离子构成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为什么原子能结合成分子?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呢?原子又是怎样形成阴离子和阳离子,阴、阳离子又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呢?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为什么不能结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释这些问题。新课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一节 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板书四、化学键讲述化学上把紧密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板书1定义:紧密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讲解由于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观粒子构成,微观粒子之间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也不同,化学键可根据不同微观粒子之间作

    18、用的方式和强度的不同,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板书2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板书(一)离子键设问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盐化学成分是NaCl,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通过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这个实验,证实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Na和Cl是怎么结合的呢?投影、练习1. 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 分组讨论:(1)两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时,它们分别容易发生什么变化?(2)当它们变化后又会发生什么相互影响呢?和学生一起归纳:根据钠与氯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知,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于失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于得电子;当它们

    19、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的1个电子会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上去,分别形成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使各自电子层结构处于一个相对的“稳定结构”;而Na和Cl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NaCl。副板书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板书1 离子键(1)定义:通过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设问为什么用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而不说是相互吸引呢?和学生一起归纳: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到一定距离时,由于电子层和电子层、原子核和原子核是相互排斥的,当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时,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或者说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讲解通常活泼金属(如钾、钠、钙等)与活

    20、泼非金属(如氯、溴、氧等)都能形成离子键。板书(2)特点: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讲解由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NaCl、KCl、MgO、CaO、ZnSO4、NaOH等还有绝大多数盐类、碱类、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较高,质硬而脆。板书2离子化合物(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2)特点:熔点、沸点较高,质硬而脆。引入活泼金属的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与离子键相同吗? 讲解以氢分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为例,分析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与离子键的形成过程进行对比导出共价键的概念

    21、。由于氢原子仅有一个电子,要满足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只能两个氢原子各自拿出1个电子,组成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既能使双方都达到“稳定结构”(氦原子的电子结构),又受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整个氢分子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HCl中的氢原子的一个电子,和Cl原子最外层的7个电子中的一个电子共用一对电子,彼此都能成为稳定结构,从而结合成为HCl分子。板书(二)共价键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指出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因此,氢分子可表示为 HH;HCl分子可表示为HCl。讲解通常,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分子和不同非金属元素相互结合而成的化合

    22、物分子都是靠共价键结合的。例如,Cl2、N2、H2O、NH3、CO2分子。只由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如HCl、NH3、H2O、酒精、甘油等。板书(2)特点:由非金属元素相互结合而成。讲解只由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如HCl、NH3、H2O、酒精、甘油等。共价化合物一般硬度小,熔点、沸点较低。板书2共价化合物(1)定义:只由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2)特点:硬度小,熔点、沸点较低。小结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3离子键与共价键形成的特点。作业思考与练习:5、6。【板书设计】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一节 走进微观世界原

    23、子结构和化学键四、化学键1定义:紧密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2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一)离子键1离子键(1)定义:通过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2)特点: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2离子化合物(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2)特点:熔点、沸点较高,质硬而脆。(二)共价键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2)特点:由非金属元素相互结合而成。2共价化合物(1)定义:只由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2)特点:硬度小,熔点、沸点较低。化学电子教案课题第一章 化学

    24、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二节 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对比-比喻-联想结合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导入一滴水由许许多多水分子组成,一块金刚石由许许多多碳原子组成,一勺食盐是由许许多多的Na+和Cl-组成。分子、原子、离

    25、子都属于微观粒子,这就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可见的宏观物质与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之间用一座什么样的桥梁来建立相关的联系呢?讲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基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发光强度坎德拉物质的量摩尔讲述在定量地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时,需要把微观粒子(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

    26、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基础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二节 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摩尔提问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回答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讲述“物质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减字。初次接触说起来不顺口,通过多次练习就行了。板书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用固定数目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板书1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

    27、子多少的物理量,符号用n表示。2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其单位符号用mol表示。提问1 mol微观粒子的数目大约为多少?回答约为6.021023。提问6.02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来的? 回答科学上,物质的量用12 g 12C所含的碳原子这个微观粒子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它就是“1 mol”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体,这是从实验得出的数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讲述1 mol任何微观粒子的数目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这个常数的符号是NA,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1023 mol-1。板书3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

    28、子数,符号为NA,近似值为6.021023 mol-1。41 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1023是否可以画等号呢?(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准确数,6.021023是它的近似值。(2)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1023的关系就像圆周率和3.14的关系一样。(3)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取近似值为6.021023。提问1 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各抒己见)?结论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使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因此在使用中应指明微观粒子的名称。6.02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值,所

    29、以宏观物体不便用物质的量和摩尔。例如,地球上的人口总和是109数量级,如果要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将是10-14数量级那样多摩尔,使用起来反而不方便。讲解摩尔只适用于计量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1 mol的大米约含有 6.02 1023 个米粒。教学质疑1 mol氢表达是否正确(由学生思考讨论)? 强调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微观粒子的名称。板书注意:在使用摩尔时,要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投影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1 mol氧。(2)0.25 mol CO2。(3)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4)1 mol是6.021023个微观

    30、粒子的粒子集合体。(5)0.5 mol H2含有3.011023个氢原子。(6)3 mol NH3中含有3 mol N原子,9 mol H原子。答案:(1)错误。没有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改成1 mol O或1 mol O2,都是正确的。在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微观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用化学式表示。(2)正确。(3)错误。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它的单位,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4)错误。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等同。(5)错误。0.5 mol H2含有0.5 mol21 mol H原子,6.02102316.021023个。(6)正确。3 mol

    31、 NH3中含有313 mol N原子,339 mol H原子。投影课堂练习2填空(1)1 mol O中约含有_个O。(2) 3 mol H2SO4中约含有_个H2SO4,可解离出_mol H+。(3)4 mol O2含有_mol O,_mol质子。(4)10 mol Na+中约含有_个Na+。答案:(1)6.021023(2)1.8061024 6(3)8 64(4)6.021024讨论:通过上述练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出物质的量、微观粒子个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板书5物质的量(n)、微观粒子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设问科学上为什么用12 g 12C所含的碳

    32、原子个数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为1 mol?结论因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元素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所以用12 g 12C作标准,可与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由思考、回忆、猜想、相互讨论,得出结论)。推导1 mol O的质量是多少克?讲解1 mol 12C的质量是12 g,大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的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1 mol O的质量是16 g。设问同理可推,1 mol H的质量是多少?1 mol H2的质量是多少?讲述当摩尔应用于表示离子的时候,同样可以推知1

    33、mol离子的质量。由于电子的质量过于微小,失去或得到的电子的质量可以略去不计。例如,1 mol H+的质量为1 g。设问根据前面的推导,你能说说1 mol物质的质量如何求吗?有什么规律?板书二、摩尔质量及其计算11 mol物质的质量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质量或原子团的式量。投影课堂练习 3题空题(1)1 mol Fe的质量为_g。(2)1 mol H2SO4的质量为_ g。(3)1 mol O2的质量为_ g。(4)1 mol H2O的质量为_ g。(5)1 mol OH-的质量为_ g。(6)1 mol Cl-的质量为_ g。设问1 mol

    34、物质的质量我们已经知道了,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摩尔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数值如何确定?板书2摩尔质量(1)定义:1 mol物质的质量。(2)单位:克/摩;符号:g/mol。(3)数值: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原子团的式量。强调摩尔质量与物质式量的关系。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是以g/mol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式量。小结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约为6.021023。物质的量与粒子个数之间的关系:2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作业综合练习4、5。【板书设计】第二节 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摩尔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

    35、尔1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符号用n表示。2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其单位符号用mol表示。3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NA,近似值为6.021023 mol-1。41 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注意:在使用摩尔时,要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5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基本单元数N之间的关系:二、摩尔质量及其计算11 mol物质的质量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团的式量。2摩尔质量(1)定义:1 mol物质的质量。(2)单位:克/摩;符号:g/mol。

    36、(3)数值: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原子团的式量。化学电子教案课题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二节 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摩尔质量的有关计算2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3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并运用这种关系进行简单计算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提问什么叫摩尔质量?引入每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摩尔质量,用M表示。学了概念就是为了进行应用,如何应用摩尔质量进行计算? 设问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 /mo

    37、l,根据它的单位你能说说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吗?板书二、摩尔质量及其计算3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即。投影例题1 2 mol H2SO4的质量是多少?已知:n(H2SO4)2 mol M(H2SO4)98 gmol求:m(H2SO4)?解:由关系式 M(H2SO4)得 m(H2SO4)n(H2SO4)M(H2SO4) 2 mol98 g/mol 196 g答:2 mol H2SO4的质量是196 g。投影例题2 质量为90 g的H2O,其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M(H2O)18 g/mol m(H2O)90 g求:n(H2O)?

    38、解:利用关系式M(H2O) 得 n(H2O) 5 mol 答:90 g水的物质的量为5 mol。投影课堂练习1(1)49 g H2SO4物质的量是多少?(2)1.5 mol NaOH的质量为多少克?投影课堂练习2(1)12 g镁中含有多少个镁原子?(2)3.011023个水分子,它的质量为多少克?过渡:应用摩尔来衡量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和科学技术上带来很多方便。设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都有哪些含义?例如,C + O2 CO2。由学生思考、分析、相互补充:(1)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比可以看成是微观粒子个数比,即111。(2)还可以看成是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之比为:12 g C32 g

    39、O244 g CO2。(3)还可看成是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为:1 mol C1 mol O21 mol CO2。板书4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的含义:C + O2 CO2微观粒子个数比: 1 1 1质量之比: 12 g 32 g 44 g物质的量之比: 1 mol 1 mol 1 mol强调从以上关系中可知: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显然,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运用物质的量往往更加方便。投影例题3 完全分解0.4 mol KClO3,可制得多少摩尔氧气?解: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数 设制得O2的物质的量为n(O2)(2)正确写出

    40、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3)找出量的关系 2 mol 3 mol 0.4 mol n(O2)(4)建立比例关系 2 mol3 mol0.4 moln(O2)(5)解出未知数 n(O2)0.6 mol 答:可制得0.6 mol O2。强调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2列比例式时,必须注意“左右关系相当,上下单位一致”。3运用于方程中的量必须是纯物质的量。过渡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学生回忆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讲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特点:

    41、溶液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可能不同。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得多。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为cB。2常用单位:mol/L或mol/m3。 3表达式:物质的量浓度(mol/L)。4公式:cB。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投影例题4 将49 g H2SO4溶于水中,配成0.2 L的溶液,计算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解题的步骤是:物质的量(n)物质的量浓度(c) 质量(m) m(H2SO4) 49 gM(H2SO4) 98 g/mol解:49 g H2SO4物质的量 n(H2SO4)0.5 moln(H2SO4) 0.5 molV 0.2 L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职高化学教案(DOC 184页).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2177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