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新课标地理必修2全册教案(DOC 35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湘教版新课标地理必修2全册教案(DOC 35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新课标地理必修2全册教案DOC 35页 湘教版 新课 地理 必修 教案 DOC 35
- 资源描述:
-
1、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5)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的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
2、、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3)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2)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
3、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教学过程与方法】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
4、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操作问题合作、探究效果导入投影有关地球人口众多的文字材料、照片、录像等问题:世界人口如此膨胀,那我们家乡的人口又怎样呢? 学生展示所画的人口变化图学生感官上的强烈冲击,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 “人口爆炸”投影图表:“世界10亿人口年表”。 问题:请你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根据计算请你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深切体会到地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拥挤,人口也从来不像近100多年来增长得这样快。地球人口
5、的确“爆炸”了。二、环境的限制性投影:“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文字资料。问题: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荒谬至极,毫无意义;观点二:值得关注。你赞成哪一观点?说明理由。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认真记录,然后各组代表按正反方辩论式发言。从辩论中让学生产生疑惑,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埋下伏笔。投影:“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表格问题:同学们还记得自然资源的概念吗?请你说一说。学生回答,并不断纠正。正确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问题:从概念我们可知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种类在不断变化,根据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发言。明确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在不断
6、扩大。转承:然而,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投影:“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问题:同学们能否按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 学生上讲台操作完成。明白人口增长必然导致耕地总面积的减少和粮食产量的下降。问题:那么人口增长与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环境破坏又有什么样的因果联系呢?你们能否用也用箭头来表示呢? 小组合作、讨论、辩论共同完成。学生从矿产资源、水资源、环境破坏等得出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转承:尽管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问题
7、日趋严重,但人口还在增长,地球上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呢?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究竟有多大?投影:“英国怀特岛位置图”及相关材料。问题:当今地球人口如此爆炸式地增长能不能长期持续下去呢?理由是什么呢? 小组合作、讨论、辩论共同完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奋点引入: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的概念以及人口合理容量。问题:那地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世界学者有“乐观派、悲观派、中间派”三种观点,你同意哪一派的观点?小组合作、讨论、辩论共同完成。一方面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全球人口容量,培养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语言表达的能力等。投影:“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 问题:你是怎样理解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
8、的?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三个特点含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投影:“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问题:你能计算出我国最多可能承载多少人口?问题: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以及南方、北方地区,它们的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动手计算。四组分别代表四地区,各自讨论各地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讨论,结合原有的知识储备大胆探究,培养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投影:两个数据“中国现有人口数和中国最多承载人口数”问题:现在我们有13亿人口离16亿还有差距。那是不是应该很乐观呢? 自由发言。所以我们仍然要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同时保护环境。课堂
9、小结 正确认识人口问题,并且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做到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你明白了些什么,你还有哪些迷惑或还有哪些自己的独特设想?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充分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课堂练习及课后建议展示课堂练习(选择题)。(分层练习:其中4小题为基础题,2小题为中等题,2小题为能力题)。思考并作答。课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人口迁移一、基本说明1模块:必修2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三节5学时数: 45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
10、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的影响。2、内容分析:本节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本节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3、学情分析:对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即周围的邻居、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一般不在家,而是外出打工,这一现象他们比较熟悉,但是他们没有深入思考引起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4、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不太难,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
11、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复习提问3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复习回顾、回答。检查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导入新课3投影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超过中国。材料二:德国人口负增长。阅读材料并思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自然增长率。引入本节学习内容,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还有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新授: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0提问:1.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形式?它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
12、响?2.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3.人口迁移可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安排教材P17.活动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问题。讨论并回答问题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检查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新授: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261.引导学生阅读P17.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2.从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方面举例:A、美国老年人退休后从东北部迁往西部、南部;B、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居民沦为环境难民;C、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3.从经济因素方面举例:A、我国历史上的贫苦农民“闯关东”、“走西口”;B、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4.从政治因素方
13、面举例:A、芭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B、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5.从社会文化因素方面举例:A、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迁居国外;B、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安排教材P19,P21.活动。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因素。结合实例与其它有关知识,同学们一起讨论,逐一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进行总结归纳。检查学生运用知识情况。课堂总结 2投影知识点框架。学生一起回顾。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印象。课后拓展1提问: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示:从对迁入地、迁出地,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思考。)课后查资料,与同学一起探究,总结归纳让学
14、生学会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易于理解,并且准备充分,案例较多。学生能够自己或一起讨论后得出结论。2、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然后分类归纳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湘教版高一年级“地域文化与人口”内容的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在设计上,始终围绕以学生为课堂主题这一理念,设计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在实例的讲解和例子的引用上,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知识层次,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教学上也大量的运用了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
15、、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具体教学上,我觉得“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这一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教材分析】:(1)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2)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同于初中在教学上以记忆为主,并且增加了活动版块,说明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学情分析】:(1)高一的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较
16、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3)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开放式讨论可行性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区别。2、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3、理解古今中国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并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所在。3、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难点:1、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2、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阅读古文孔雀东南飞,并上网查询相关资料;(2)教师在课前收集并
17、了解有关文化对人口影响的因素;(3)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4)给学生分组【新课教学】【导入新课】: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哪一些?生: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师:对,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那些方面有影响呢? 学生讨论:课堂出现讨论的声音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师:书写标题 地域文化与人口【点评】这种导入尽管没有新颖性,但是对于利用新课的导入去考察学生对上一环节的
18、掌握情况,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而且这样的导入,感觉没有拖泥带水,比较自然的将内容过渡到所要学习的环节。【讲授新课1】-概念辨析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下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然后作以下补充: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师:现在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 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师: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师:对,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
19、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师:首先我们从中西方婚姻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婚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投影:西 方中 国婚育年龄婚姻稳定程度师:大家看这张表格,我们分四组完成这张表格,每一组在完成一个空格的同时,也要讲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给学生分组,并确定各组需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归纳总结【点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材料的引入,引导学生来分析材料,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针对中西方人口出生率的现状,在完成简单的对比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造成以上原因的深层次原因。这个原因的分析,主要通过开放式讨论进行
20、。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即在学生归纳总结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完善学生的总结。【讲授新课2】-中外文化对比及对人口的影响师:刚才我们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生育年龄要比西方发达同家早,婚姻相对西方来说也要稳定,这些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通过同学们进一步的挖掘,我们也认识到,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造成婚育年龄、婚姻稳定程度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小的计算题,计算一下你自己的婚育年龄大概是几岁左右。学生展开讨论,场面比较活跃。有学生开始回答。师:很高兴看到大家的答案,如果是国家计生委主任看到这个答案的话,我估计他不会再为计划生育担心了(学生笑)虽然大
21、家的答案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基本相同,大家基本上将这个年龄定在24岁以后,有很多人还将这个年龄划到了28岁以后,从婚育年龄上看,你们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学生又笑)我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呢?提问部份学生。(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的答案涉及求学、事业、不想过早有家庭的压力等师:在这里,我已经看到我们同学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文化也正在悄然的经历一场变革,这也正印证了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中国的文化也不例外。接下来,我们就来将中国的古代文化与你们现在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作一个比较,看看这两种文化对我们国家的人口究竟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转入“中国文化与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