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教案设计(传染病学第八版)(DOC 11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病毒性肝炎教案设计(传染病学第八版)(DOC 11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毒性肝炎教案设计传染病学第八版DOC 11页 病毒性肝炎 教案设计 传染病 第八 DOC 11
- 资源描述:
-
1、实用标准文档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讲授内容病毒性肝炎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2、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3、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重点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肝炎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难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解决方案从临床案例入手,引出本次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提问式、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参考资料1、传染病学 (第八版,人卫出版社)2、传染病学(杨绍基主编供8年制及七年制教材)。3、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教学后记课堂中同学们对乙
2、肝五对半的检查指征十分感兴趣,学习气氛浓厚,已初步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实验室指征。希望能将该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学生活动备注步骤一【引入】内容引入,案例导入 (时间: 5分钟)【步骤二】简述讲授病毒性肝炎的概念、病原学 (时间:30 分钟)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 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 6天入院。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 尿胆原(+)。肝功能:TB84mol/L,DB 60m
3、ol/L,ALT200u/L。入院诊断:急性肝炎(典型)。 讲授:自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我国乙肝感染率已经由过去10%下降到7.18%,按我国人口13亿计算感染人群下降率是非常明显的。这要归功于计划免疫政策的实施,虽然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乙肝发病人数众多,仍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学习病毒性肝炎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概述: (一)定义:1、病毒性肝炎:是指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共五型。2、病原体不同行,但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以疲乏、无力、食欲不正、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乙型和丙型、丁型易转为慢
4、性。(二)病原学: 1、甲肝(HA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体外抵抗力较低,低温下可长期存活,传染性高于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在100加热5分钟可使病毒灭活,70%酒精25 3分钟均可有效灭活HAV。 HAV仅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2、乙肝(HBV):血清中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1) HBsAg:出现时间:在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教与学的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举例联系周围,加深印象概要教
5、学过程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学生活动备注【步骤二】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抗HBs:为保护性抗体,期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对HBV再感染有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HBV 保护力不完全。 2)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消失而出现。 3)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者DANE颗粒核心中,到血液中被降解为HbeAg。 抗-HBc:抗-HBc-lgM:是HBV近期感染或者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HBc-l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 4)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 3、丙肝:传染源:主要为急
6、慢性丙肝患者和慢性丙肝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输血、血透、注射、针刺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HC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率高。 4、简述丁戊肝炎的病原学学生:思考并理解乙肝(HBV):血清中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一)、甲型肝炎及戊肝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起病前2周到ALT高峰期后1周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 输血后引起甲肝极为罕见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4流行特征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密切相关水源、食物被污染可呈暴发流行,例如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主要由于食用HAV污染的毛蚶引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学生活 动备注【步骤
7、二】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二) 乙型肝炎1、 传染源急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 2、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主要为围产期传播和产后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发生宫内传播,在我国占40%50%。血液、体液传播: 血液: 输血及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共用剃刀和牙刷 血液透析、器官移植 体液: 性接触、密切生活接触,唾液、汗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含3、HBV 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均易感高危人群HBsAg阳性者亲属(新生儿)医务人员需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血友病)4、流行特征 婴幼儿期感染多见:慢性化。 但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5岁以下儿童的HBsAg
8、阳性率降至0.96% (我国HBsAg总阳性率为7.18%, 2005年流调数据)以散发为主,有家庭聚集现象,暴发仅见于输血后肝炎和血液透析中心。无明显季节性 。(三) 丙型肝炎1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患者,以慢性患者尤为重要。血清抗HCV阳性的亚临床感染者也可能长期存在传染性。2传播途径输血及血制品传播 注射途径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4%7% 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学生活 动备注【步骤三】理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时间:15 分钟)3易感人群凡未感染过HCV者均易感。高危人群:经常使用血制品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静脉药瘾者、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等。4流行特征 呈全球分
9、布,无明显地理界限。南欧、中东、南美和部分亚洲国家较高,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较低。我国为高发区。(四)丁型肝炎 1传染源急性或慢性丁型肝炎患者HDV及HBV携带者2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3易感人群共同感染:指HBV和HDV同时感染,感染对象是正常人群或未受HBV感染的人群。 重叠感染:指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感染HDV,感染对象是已受HBV感染的人群。4流行特征 全球性分布。呈散发性发病和暴发流行,以散发性为主。 (四) 戊型肝炎1传染源 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动物(家猪、羊和野鼠等)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源,并可能作为HEV的贮存宿主。 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经胃肠道以外的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