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百家争鸣教案-人民版(DOC 11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720971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4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百家争鸣教案-人民版(DOC 11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百家争鸣教案-人民版DOC 11页 百家争鸣 教案 人民 DOC 11
    资源描述:

    1、交流 碰撞 启迪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陈辉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组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师生平等交流与相互启发,加强沟通和理解。教学上,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和了解有关百家争鸣的历史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

    2、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注意师生互动方式,不仅是形式上的互动更是师生之间在情感和思维上的双向互动。在课的结构上,分儒家学派、道家学派、法家学派、墨家学派、百家争鸣的原因、百家争鸣的影响和课后探究等七块来处理。重点处理: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感受诸子百家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及惠泽千年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因此,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

    3、,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另外,由于本节课的时代离学生比较远;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外,由于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三教材分析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

    4、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四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

    5、,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 用争鸣来理解争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五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中国古代一本书,有人说只要读懂这本书的就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了。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生:论语、孙子兵法

    6、、道德经师:(教师展示论语这本小册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和半部论语打天下”盛誉的论语。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着智慧的智慧之书诞生在怎样的一个时代呢?(教师朗读)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在这个充满变革气息的时代里。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开馆讲学,向当时的统治者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 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学派与伟大的思想家,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师:那么

    7、这个是哪位历史人物对自己的一生进行的一个总结呢?生:孔子、孟子师:这位历史人物就是孔子,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儒家学派师: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教育思想,比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等。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在课堂上也经常跟学生聊天。有一天,他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老师旁边,然后孔子很随意地跟他们讲:今天假如我想听听你们的志向,你们会说什么呢?我们接下来通过一个动画的方式来看看孔子弟子们的理想是什么?(放映动画片) 子路:“老师,我的理想是这样的,-给我一个大大的国家,这个国家有着外来侵略的忧患和粮食不足的危机,但

    8、只要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就能把这个国家治理得富强起来。使老百姓不仅丰衣足食,而且人人有信念懂礼仪。” 冉有:我的理想是,给我一个小国我去治理,我也只用三年,可以让老百姓丰衣足食,但要那人民都有信念懂礼仪恐怕要由比我更高明的君子来做了。公西华:“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在一个礼仪中,能够担任一个小小的角色,辅助着主持人做一点我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至于治理国家,管理人民这些事我可不敢说。” 师:同学想想看,孔子三位弟子的理想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都很重视礼仪。师:是的,他们都非常地强调“礼”。“礼”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同学们看得足够仔细的话,还会发现,孔子三位弟子的理想是越来越接近人生

    9、的起点的,从子路要治理一个大大的国家到公西华要在礼仪中担任一个小小的角色体现了这种趋向。这个时候还有一位弟子没有表态,这就是曾点。曾点的内心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他上来后先卖了一个关子。他说:“老师,我的想法跟三个同学有点不一样,能说吗?”孔子说:“人各有志,但说无妨。”这个时候,曾点才从容地开始了他的描述:(屏幕显示材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师:在一个春深似海的季节,穿上整齐干净的新衣裳,带上几位好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动的沂水中,趁着春水把自己洗滌得干干净净,然后到鼓乐台、舞雩台之上,沐着春风,唱着歌谣,在一个万物开化,大地

    10、复苏,春风萌动的季节里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当这样一个仪式完成的时候,我们大家就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回去了。他说,这就是我的理想,我只想做这样一件事。他的话说完了,一直没有表态的老师终于表态了,说:我的理想也就和曾点是一样的。同学们想一想曾点的理想当中强调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生1: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生2:强调内心的心灵修养。生3: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曾点的话里面强调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行为是发自内心的,也就是古人说的修身,然后再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是其根本。孔子强调大的理想首先要从做人开始,注重自己的内心修养,这就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仁”。孔子在

    11、日常的行为中特别强调“仁”。在一万多字的论语中,“仁”出现的次数达105次之多。那么什么是“仁”呢?我们先看一组材料(屏幕显示下列材料):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 仁者爱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师:同学们看看这些关于“仁”的言论当中哪一个最能代表孔子“仁”的思想?生:仁者爱人。师:对,孔子强调“仁”并不是摸不着、看不到、很高远的东西。只要我们在观念上引发仁慈心,去爱别人,有一点爱心的存在,就是仁爱的道理。那么怎么实践“仁”呢?孔子说: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孔子特别强调:惟有真诚的人,才可

    12、能实现道德价值,行善避恶。一个因为真诚而犯错的人,绝对要比一个因为虚伪而立功的人更值得大家的敬佩。因为前者既然真诚,那么发现自己犯错之后,必然诚心悔改,改过从善,成就真正的品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仁”其实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那么,与“仁”相对应的“礼”又值得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组材料:(屏幕显示下列材料)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子曰:兴于诗,立于礼。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师: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礼”强调的其实是什么?生:是关于做人处事的规范和制度。师:孔子这里的“礼”强调的其实就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对于一

    13、个人来说,“仁”与“礼”是不可分割的,“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而“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他们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指的就是这个意思。相传孔子经过泰山时,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泣。孔子叫子路去了解情况,子路问妇人: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妇人回答:我的舅舅、丈夫、儿子先后被老虎所吃了。孔子问:“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去住呢?”曰:“无苛政。”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这件事情给了孔子以很大的刺激,进而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必须以“仁”和“礼”做为自身的准则,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就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14、就像北极星一样众星拱之,老百姓也会自然而然地服从。孔子所创立的这一套学说,我们后人称他们为儒家学说,而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而在儒家的历史上还有一位“亚圣”,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 生:孟子。师:相传孟子问齐宣王说:“如果一个人把妻儿托朋友后远行,回来后发现妻儿在挨冻受饿,他该怎么办?”宣王回答:“应当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员不能管好自己的下级,又该怎么办?”宣王回答:“撤他的职!”孟子又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回答。孟子的意思很明确,国家治理得不好,国君不能胜任,人民有权使他易位。基于这样的理念,孟子发展了孔子“德治”的思想,提出

    15、了了“仁政”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孟子进一步提出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因为孟子对儒家学说作出了这样巨大的贡献,所以后人把孔子和孟子并称为“孔孟”。到了战国末期的时候,儒家又出现了另外一位大师级的人物。这个人就是?生:荀子。师:荀子继续发展了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个思想后来到了唐代的时候被一位皇帝所强调。生:唐太宗。师:正因为唐太宗把民放到了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所以才会出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而在认识论上,荀子提出“天行有常”的观点,那么什么是“天行有常”呢?生: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师:正

    16、因为荀子认为自然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所以荀子又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号召人们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当然,荀子也很重视“礼”,他认为学习的目标就是认识和把握“礼”。师:(过渡)相传孔子在周游列国的的时候曾经问道于当时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哲学家?生:老子。二、道家学派师: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无语,只微微张嘴,孔子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以后反复地思考,突然有一天空子想明白了:原来老子嘴中,硬的牙齿已脱落,而软的舌头还在。这就是刚柔相济, 以柔克刚的道理。老子借此说明“道”无处不在,甚至存在于自己的牙齿和舌头当中。当然,道在老子的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五千多个字的老

    17、子这本书当中,讲到“道”的地方有七十多处。可见老子他是多么地重视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什么呢?老子说:“道就是不能够说出来的,能够说出来的那就不是道了。”事物种种的玄妙,都是因为从道里边出来的。正因为老子认为道无法解释,而道又无处不在,所以老子在处世方法上主张“无为”。注意,这里的无为绝对不是表面的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一种积极的无为思想,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中国古代的“休养生息和韬光养晦”的思想就是直接来自于这个思想的影响。当然在老子的心目当中,辩证法的思想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关于辩证法的思想,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讲讲“塞翁失马”的故事。(学生讲解塞翁失马

    18、的故事:)师: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一个问题。谁是那个邻居?我们每个人都好象那个邻居,一天到晚羡慕别人。殊不知当我们在羡慕别人得到好处时,危险可能正在靠近他。这就好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一个人有福气,他的灾祸可能也要来了。很多人如果没有当初获得的那个好处,也没有之后的灾难,这是一种人间常态。因此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学习塞翁的态度,这是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是相对的,有善就有恶,有高就有低,有好就有坏,有得就有失。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得到了,但失去的恐怕更多。我们知道事物之间的矛盾会发生转化。但是,由于老子看不到转化的条件,更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他

    19、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思想,通过老子一书留传了下来。后来的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道”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我们可以来看发生在庄子身上的一个故事:庄子在妻子死后,居然鼓盆而歌,朋友惠施去探望时责备他,他讲出一番道理:“当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以

    20、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所以才停止哭泣啊!”庄子认为死亡其实是回家,是回归人类生命的来源,也就是回到“道”的怀抱。那么,这个故事反映了庄子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生:我感觉这里似乎体现了庄子身上所具有的那种逍遥的人生态度。师:这里同学们要注意庄子这里流露出了一种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同学们千万不要盲目模仿。此外,庄子还提出了“齐物”观点: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一样的,这就是“齐物”。物无贵贱,无是无非。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师:(过渡)当时在宋代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叫做“守株待兔”。三、法家学派生(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师:这个

    21、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那么这则故事是记载在那一本古书当中呢?生:韩非子师:既然是一则寓言肯定是有寓意的,那么韩非子写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韩非子记载这则寓言的目的是用来讽刺那些不知变通的人,他说:为人君者,一味固守先王之道以治理今世众民,不正如宋人守株待兔一样?基于这样的理念,韩非子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从以上材料中得出,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的哪些思想生1:必须要加强中央集权,有皇帝掌握权力。生2:强调“法治”。师:韩非子思想的核心是法、术、势三者的结合。倡导严刑峻法的思想。师:(过渡)韩非子是当时韩国

    22、的贵族。在春秋战国那个特殊的年代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阶层,他们衣食简单、生活简朴,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这个派别,我们称它为“墨家”。四、墨家学派师: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特别强调劳动在社会社活中的作用,并建立了自己的“兼爱”“非攻”的主张。除此之外,墨家还提出了哪些改进社会的主张生: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师:墨家还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化解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比如著名的墨子救宋。此外,墨家之中多能工巧匠,多我国古代科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当中儒、道、墨、法等四个主要的思想流派,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四派的主张,我们该怎么说呢?我先做个示范:比如

    23、说儒家思想,我用“万世师表,仁政礼治“这八个字来形容。那么其他三派呢?(学生讨论后回答)生1:道家:无为之道,逍遥自然生2:法家:与时俱进,治国以法生3:墨家:身体力行,兼爱非攻师:这些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个主要思想流派以及他们的主要观点。除此之外,当时还出现了其他的一些派别,比如说兵家、小说家、名家、阴阳家等等,从而出现了中国思想史空前活跃的局面。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生1:当时出现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生2:各诸侯国为了争霸战争的需要大量人才。五、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师:政治上,天下共主走向天下无主,遂有“春秋五霸”和“战

    24、国七雄”。为夺取霸主地位,得人才者得天下,各诸侯国盛行养士之风。学术是受政治影响的产物。思想即发端于在人生态度与治国方针的不同。于是各家各派,著述讲学,周游各国,思想互相激辩。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我们中国历史著名的百家争鸣。师:(过渡)百家争鸣的展开对中国后来的历史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是这样。就当时来说影响有哪些呢? 六、百家争鸣的影响:生: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促成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繁荣的局面。师:那么对后世影响我想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讲讲传统文化对我们现在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现在每逢孔子的诞辰我们都要举行祭孔大典,以纪念孔子这位伟

    25、大的历史人物等。生1:我们现在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生2: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生3:我们现在提倡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其实就是儒法思想的现代阐释。师:展示下列材料: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家中挂着孔子画像,以示崇敬。伏尔泰甚至自喻是孔门第子。 在新加坡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 透过同学们的讲解和上述材料,我们发现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用“智慧精华,惠

    26、泽千年”这八字来形容。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被排在第一位。他与穆罕默德、耶酥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师:我们今天,每当我们现实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往往要从那个时代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灵感。现在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该校提出解决水电浪费问

    27、题的办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学生回答:儒家代表:谁浪费水电,就要找他谈话,给他讲道理。让他意识到浪费水电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只要内心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并清楚浪费水电的行为是不符合礼的规范的,我想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了。道家代表:我们建议采用“无为”的办法,让这种浪费的行为再维持一段时间,等水电部门停水停电后自然就会让浪费者体会到浪费的后果,这样就会让其内心树立起节约的意识。法家代表:我们觉得应该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制度,对浪费水电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成立一个督察队,对浪费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一旦发现就采取有力的惩罚措施。墨家代表:我

    28、们会加强节约意识的宣传,通过这种方式来树立他们的节约意识。另外,我们会身体力行自身做节约的典范,还会利用自身优势制作出节约水电的各项工具。师: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地到点到位,对儒、道、墨、法的思想也有了一个准确的理解。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传统智慧精华是可以通过我们后人的发挥而为我们后人所用的,也能够为我们解决现代的问题提供某种启示。师:课后探究:现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怎样让斑马线成真正的保障线 ,请你根据诸子百家的思想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师:在音乐声中朗读结束语: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化高峰。先代哲人们的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

    29、一系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鸣的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智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使用教材: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三,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教学点评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周百鸣一 、这堂课立意比较高。整节课能够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落实这节课的三维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了解了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到了百家争鸣的重大历史影响,提高了运用智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这些思想巨人为中华文明乃至全人类文明

    30、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到了文明传承的价值。因此,这是一堂很有意义的课。二、这堂课有创意。如请学生尝试运用哲人智慧,多角度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古为今用,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的回答是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着课本读。因此,这是一堂有生成性的课。三 、这堂课很充实。信息量大,但并不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而是在理解与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突出了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围绕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解决了重点要点难点。如教师运用“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描述导入新课,又比如在分

    31、析哲人们的思想观点时,引入了学生喜爱的图片画面,还通过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智慧故事,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浅出,豁然开朗,收到很好效果。整堂课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各部分内容之间承接转合自然流畅,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度高。因此这是一堂很有效率的课。四、这堂课很踏实。整堂课没有不必要的表演与刻意的作秀,而是突出地体现了实质上的互动,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上和思维上的互动,师生共同沐浴着中华古老文明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因此,这是一堂踏踏实实的课。五 、这堂课有待完善。第一层意思是留出了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空间,如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与诸子思想的结合作为课后探究,课虽结束,而意犹未尽。第二层意思

    32、是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这节课同样如此,如对一些思想家观点主张的分析还可更到位更有深度,课前师生沟通还需加强等等。因此,这是一堂有味道的课,也是一堂真实的课。总而言之,这是一堂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示范的好课。课文分析本课课程内容标准为“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围绕课程内容标准,课文介绍了古罗马政体变化的过程和古罗马法律的发展及其影响。相对于古代中国的皇权专制和古希腊的公民民主,课文特别强调了古罗马的法律。本课第一目“从共和国到帝国”,讲述了古罗马从君主制到贵族共和制再到帝制的演变过程。本目虽不属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但符合历史“

    33、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的要求,可用于实现课程内容标准 “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但只作了解要求。本课第二目“十二块铜牌上的法律”讲述了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内容和影响;第三目“查士丁尼法典”讲述了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的内容、作用和影响。这两目是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主要内容,必须掌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查士丁尼时期法律的内容和作用,课文作小字、楷体处理,但这些内容实际上是课程内容标准所要求的。课文最后说明了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在罗马法中的不同地位和总体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课文的“知识链接”“罗马法遗产在今天”对掌握课程内容标准“罗马

    34、法的主要内容”的作用。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市区属重点中学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但初中历史知识的积淀很少很少。他们适应能力较强,经过近一个月(历史模块采用学期制,每周开课2节)的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历史新课程;他们思维活跃,能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比较善于思考,欢迎教师在课堂里提出较有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经过前面六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制等政体概念,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等法治原则,议会制、任期制、同僚制、选举制和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基本上掌握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文明的特点。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课文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平民保民官、屋大维与

    35、元首制、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理解古罗马法的主体内容是实体法即民法(私法),而罗马程序法也影响至今。3、理解古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设计、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2、通过古罗马政制的不同组织形式、十二铜表法肉偿之债与夏洛克肉偿契约的性质比较、古罗马政治文明的特点等,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与问题。3、通过十二铜表法肉偿之债与夏洛克肉偿契约的性质比较养成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平民保民官的角色体验、十二铜表法肉偿之债与夏洛克肉偿契约的性质比较、古罗马法影响后世的原因

    36、、古罗马法遗产在今天等形成学生对历史与问题的价值判断。2、通过十二铜表法肉偿之债与夏洛克肉偿契约的性质比较,揭示人性的发现是法律进步的基础。教学重点平民保民官,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作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 古罗马政制的组织形式的优势、十二铜表法肉偿之债与夏洛克肉偿契约的性质比较、古罗马法影响后世的原因。教学方式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设计问题,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对学生发言作史实性和逻辑性的点评,对学生观点不作结论性判断。教学手段课件与电脑视频展台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上一课布置的课后思考题: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文明的特点。(二)导入新课作上一课布置的课后思考题的反馈后,提

    37、出问题“古罗马政治文明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导入新课,并展示本课课程内容标准,进而提出问题“你知道现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拥有的“否决权”的原形吗?”(设计意图)回顾了旧课,形成了古中国、希腊和罗马的对比,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师生互动教师指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拥有的“否决权”的原形是古罗马的平民保民官制度,接着提出问题“假如你身处古罗马,平民选举你做保民官,你愿意吗?”,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从共和国到帝国”后回答。(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古罗马政制的特点之一平民保民官制度,学生因为价值取向的不同会做出愿意或不愿意的

    38、不同判断。教师点评的时候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判断不作评论,但特别要注意学生是否从“身处古罗马”的角度来作判断,如学生可能因为平民保民官“家门必须时刻开放”而认为侵犯了住宅自由和个人、家庭隐私等,教师必须指出古罗马是否有这些概念来形成学生的历史意识。接着从平民保民官引入罗马政制的其它组织形式,提出问题“有人说:罗马组织形式上的优势,不在于元老院和执政官,而是公民大会和保民官的设置。公民大会和保民官的消亡一般认为是从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型。你以为呢?”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第一目“从共和国到帝国”后回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元老院、执政官,公民大会和元首制等概念,屋大维、戴克里先等人物,共和制向帝制

    39、的演变过程。教师的点评要肯定帝制的确立是保民官消亡的原因,但着重在指出保民官设置的目的是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利益,进而提出问题“罗马贵族共和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利益?”(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指出设置平民保民官之外,十二铜表法也是协调贵族与平民利益的措施,并展示十二铜表法图片,引入课文第二目“十二块铜牌上的法律”。要求学生阅读第二目“十二块铜牌上的法律”,并提出问题“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如果债权人是多数的,就由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的商人中讲述的“肉偿契约”的故事非常有名,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十二铜表法肉偿之债与夏洛克肉偿契约的性质一样吗?”要求小组讨论后提交答案。本问属于教学难点,因此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从形式上看两者都是承认肉体是有价的是能还债的,但实际上两者分属不同历史时期可能存在的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百家争鸣教案-人民版(DOC 11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2097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