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全册教案(DOC 143页).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全册教案(DOC 143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全册教案DOC 143页 新教 九年级 上下册 物理 教案 DOC 143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教科版(2024)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1.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能简单地说明物体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知道分子的直径大小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常见现象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情境导入神奇的“软蛋”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竟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
2、?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地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将物质无限度地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归纳总结:(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作分子或者原子。(2)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组成的。(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度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的大小。探究点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活动1演示实验1:教师打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提出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
3、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学生回答: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运动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活动2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
4、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演示实验: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滴入两滴红墨水。观察并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整杯水都变成红色,说明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知识拓宽:结合演示实验,阐述课本P3的图117中现象说明的问题。实验中如果将水注入硫酸铜溶液的下方,是否能够影响实验效果?活动3提出问题:固体分子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并举例说明。归纳总结:(1)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在相互接触时,都能彼此进入到对方内部,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时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典例剖析: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风景秀丽。如图所示的情景,
5、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点拨】分子运动是微观上的运动,肉眼是看不见的,它是通过宏观的颜色、气味、味道来间接的反映出来的;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由此展开分析、解答。【自主解答】B归纳总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能够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它是通过宏观的颜色、气味、味道来间接地反映出来的,我们只要是看得到的运动都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我们平时所见到的阳光下尘土飞扬、浓烟滚滚都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探究点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提出问题1: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但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演示实验1: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
6、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在下面逐个加挂钩码,挂很多个都不能把它们分开。演示实验2:拿出准备好的注射器,拧下针头,拉开活塞,用大拇指堵住针头的一端,用力压活塞,有什么感觉?将活塞中的空气换成水,再做一做同样的实验,又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演示实验3:让学生取一根弹簧,感受拉和压时作用于手的力。然后教师拿两个乒乓球,中间连接一根弹簧,告诉学生用这个模型来比拟两个连着的分子,教师操作,让学生来回答。当弹簧拉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弹簧压缩,分子间的距离缩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弹簧不用力时,引力斥力。归纳总结:(1)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两个
7、力是同时存在,又是同时消失的。(2)不同情况下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若d指“分子间的距离”,r指“分子间的平衡距离”,则有:当dr时,F引F斥,处于平衡距离处。当dr时,F引F斥,斥力起主要作用。当dr时,F引F斥,引力起主要作用。当d10r时,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提出问题2:结合P5的图1112,讨论交流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用表格的形式比较三种物态下分子排列的不同特点。归纳总结: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有无一定形状有无一定体积固态较小很大有有液态较大较大无有气态很大很弱无无典例剖析:从分子作用力的角度说一说“破镜重圆”能否真的发生。【点拨】分子间的作用力与
8、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自主解答】不能,因为裂隙之间的分子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板书设计1分子动理论教学反思本节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知识进一步的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
9、纳总结的能力。2.内能和热量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温度与热运动知道热运动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2.内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3.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4.做功和内能的改变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举出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小的一些实例5.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分学会区分温度、热量、内能6.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等效性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情境导入关于玩具回力汽车运动的情况,知道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原来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
10、的内能。那么,什么是内能?从而引入新课。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温度与热运动提出问题:温度对扩撒有怎样的影响呢?演示实验:温度对扩散的影响观察并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比冷水中快,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归纳总结: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人们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探究点二:物体的内能活动1:出示挂图:展示运动员头顶足球图片和分子运动图片(如图所示)。活动2:用乒乓球与弹簧模拟分子间作用力。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两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
11、就是分子势能。类比机械能,得出内能的定义和单位,以及机械能和内能的区别。归纳总结: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如运动的快慢、高度、位置等)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跟物体整体运动状态无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活动3: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理解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内能是储存在物体内部的能量。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也会越大。例如,一杯水的温度由10升高到20,那么,这杯水的内能一定也增加了;南极的年平均气温是25,这里的冰山也
12、同样具有内能。归纳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体积决定;如果物体不确定,那么其内能大小由质量、温度、体积、种类来决定。探究点三: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活动:出示课件,分析下列现象中物体内能是否改变?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什么?使物体温度升高时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结论: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归纳总结:(1)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或温度不同的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相互接触时,内能发生转移,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2)条件:存在温度差。(3)最终结果:直到温度相同。(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13、叫作热量。其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探究点四: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演示实验1:让学生相互搓手,说一下感觉。学生回答:手心变热。演示实验2:如图所示,让一学生来回弯折铁丝,并让另一学生感觉一下弯折处的温度变化。学生回答:一学生对铁丝做功,另一学生感觉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加了。归纳总结:对物体做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演示实验3:如图所示,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学生回答:当瓶塞跳起时,可看见瓶内出现“白雾”,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滴,在此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归纳总结: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其
14、他形式的能,物体的内能减小。交流讨论:学生交流、讨论,列举出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典例剖析: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理解。【自主解答】D归纳总结:要注意联系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影响因素来进行区分。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大(如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但内能增大,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注意:温度一般用“降低”、“升高”等来表述;热量一般用“吸收”、“放出”等
15、来表述;内能一般用“有”、“具有”、“增大”、“减少”等来表述。探究点五:燃烧:放出热量活动1:自学课本P10图1210 中篝火,交流讨论在篝火旁为什么会感到温暖?从微观上来看,篝火周围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了,这意味着空气内能增加了,那么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归纳总结: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在现代社会,人类所用的大部分能量仍然来自各种燃料的燃烧。活动2:自学课本P11,可得出不同燃料释放热量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比较燃料释放热量的能力呢?进而引入热值的概念及单位、公式及各物理量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归纳总结:(1)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与
16、其质量之比,叫作这种燃料的热值。(2)热值的单位是J/kg、J/m3。(3)煤油的热值是4.6107J/kg,代表的物理意义是1kg的煤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4.6107J。QmqVq,其中m是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V是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是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J/m3。典例剖析: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B容易燃烧的燃料,其热值一定大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放出的热量多D0.5kg煤油和1.5kg煤油的热值一样大【点拨】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自主解答】D板书
17、设计2内能和热量教学反思内能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应采用类比的方法,希望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好地理解内能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这种方法意义重大。本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本课知识的难度。然后通过概念及表述来区分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进一步能理解和学习。内能的改变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故在教学中首先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众多的实例中区分哪些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哪些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然后逐步递进,加大难度,让学生分析有关做功和热
18、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实质,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本节课就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师生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比热容的应用能够利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热量的计算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种观点都有,到底哪
19、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比热容的应用活动1:想一想:夏天中午,我们在海边玩耍的时候,脚踩在沙子上有什么感觉?踩在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不同的感觉?观察沙子和海水图片,联系课本P15表中水和沙石的比热容,想一下怎么回答。学生回答:在沙石和海水受太阳照射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沙石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大;海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故感觉砂石烫,海水不那么烫。活动2:然后思考:在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利用了什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中有小汽车,打开小汽车的前盖,会看到一个大水箱,水箱起什么作用?里面装的是什么液体?为什么要装这种液体?如果是在北方冬天很冷的情况下,能否只装这种
20、液体,如果不能,应该怎样解决?结论:水的比较容大,等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升得慢,吸热或制冷效果好;降低同样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取暖效果较好。归纳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很多,有利于作冷却剂或用来取暖。(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温。知识拓宽:我国东部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在海边,白天与夜晚的风向是否相同,请学生阅读课本P15的“讨论交流”后回答。学生回答:因为陆地基本上是沙石构成的,比热容小于水,白天温
21、度升得快,热空气上升,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所以,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到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风又会从陆地吹向海洋。探究点二:热量的计算提出问题1: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学生回答:(1)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2)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0t)。(3)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提出问题2:在利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时,如何做好单位的统一?学生回答:物理量单位QJmkgt、t0、tcJ/(kg)典例剖析:小杨家的电热水器内装有5L的水,该热水器中水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