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最好的沉淀
  • 文档编号:5716877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X
  • 页数:84
  • 大小:198.4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 概论 习题 参考答案
    资源描述:

    1、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目录 环境保护概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9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17 第四章 环境与人体健康. 22 第五章 大气污染及防治. 26 第六章 水体污染及防治. 35 第七章 土壤污染及防治. 42 第八章 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 49 第九章 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54 第十章 环境管理. 59 环境监测部分 第一章 绪论. 66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69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75 第四章 固废和土壤监测. 80 第十章 噪声监测. 82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

    2、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 体。 2、自然环境: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3、聚落环境:人类进行聚居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 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4、人工环境: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 通过人类长 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 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5、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 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6、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 大负荷量。 7、环境自净:正常情况下,受

    3、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 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8、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 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9、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 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0、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7、B 12、A 17、A 3、B 8、C 13、D 18、D 4、D 9、A 14、C 19、D 5、A 10、C 15、B 20、A 6、B 11、A 16、B 三、简答题

    4、1、什么是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 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 1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手 段等。 2、环境是怎样分类的? 1)环境按照范围的大小,从小到大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 星际环境。 2)按照环境要素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3)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3、环境问题指的是什么? 环境回题多种多样,由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为原生环境问 题,也称第一环境间题。

    5、如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2)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为次生环境问題,称第二环境间題。次生环境间题 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 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当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时,使环境受到污 染;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遭到 破坏,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为造成的环境问是题。我们通 常所说的环境间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根本方法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具体做法如下: 1)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

    6、响,掌 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2)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 境的关系协调起来; 4)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 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5、环境公害的特点是什么? 1)影响的范围很广。 2)伴随着公害性疾病出现。 3)一般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 4)影响时间持续时间久。 6、次生环境问题包括那些方面?主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环境干扰三个方面。 环境污染原因:人为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 生

    7、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导致了环境污染 。 生态破坏原因:人类社会活动(如滥砍滥伐、过度捕猎、毁林造田、无序 开发、生物入侵等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了环境 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干扰:环境干扰是指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 度,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环境干扰包括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 干扰等。常见的有电视塔和其他电磁波通讯设备所产生的微波和其他电磁辐射: 原子能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机构所排出的放射性废弃物的辐射、振动、噪声、 废热:汽车、火车、飞机、拖拉机等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各种施工场所产

    8、生 的噪声。环境干扰是由能量产生的,是物理问题。 7、何谓全球环境问题?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 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其含义为:第一,有些环 境问题在地球上普遍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 共同性,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第二, 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 如酸雨、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 当前,普遍引起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酸雨污染、臭 氧层耗损、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物

    9、越境转移和扩散、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海洋 污染等。还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 8、两次环境保护高潮的区别是什么? (1)影响范围不同:第一高潮王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 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 积生态破坏。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某个国家、某个地区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 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危害。 (2)危害后果不同:第一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那 时环境污染虽也造成经济损失,但问题还不突出。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损害人 3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10、习题参考答案 类健康,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污染源不同:第一高潮的污染来源不太复杂,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 产生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通过采取适当措施,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第 二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不但分布广,而且来源杂, 既来自人类的经济生产活动,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既来自发达国家, 也来自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只靠个别国家的努力很难奏效,要靠众 多国家甚至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行,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4)第一高潮的公害事件与第二次高潮的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也不相同。第 二次高

    11、潮一是带有突发性,二是事件污染范围广,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四、论述题 1、试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具有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他们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环境是人类自身生产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人体通过新成代谢和周围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空气、水、土壤与食物是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环境污染物在人体内不断运转,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治理环境对人类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环境 的保护。 2、论述一下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答:要从影响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三个方面答题。

    12、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城市用砖瓦、 混凝土以及玻璃和金属等人工表面代替了土壤、草地和森林等自然地面,改变 了反射和辐射面的性质及近地面层的热交换和地面粗糙度,从而影响大气的物 理性状。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祝。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 量热能。大气环境所接受的这种人工热能,接近甚至超过它所接受的太阳能和 天空辐射能,使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和农村。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 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城市燃煤及汽车排 放出大量的烟尘、SO2、CO、NO2、光化学烟雾污染大气环境,使大气环境质量 恶化。因而,相对来说,城市气温高,云

    13、量、雾量、降雨量多,大气中烟尘、 4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碳氧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多环芳烃等含量较高。伦敦型烟雾和洛机型 烟重大污染事件大都发生在城市中。但相对湿度、能见度、风速、地平面所接 的总辐射和紫外辐射等则较低,而局部湍流较多。由于城市气温高于四周,往 往形成城市热岛城市市区被污染的暖气流上升,并从高层向四周扩散;郊区较 新鲜的冷空气则从底层吹向市区,构成局部环流。这样,加强了市区与郊区的 气体交换,但也一定程度上使污染物存留于局部环流之中,而不易向更大范围 扩散,常常在城市上空形成重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水量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 面积

    14、和排水工程,特别是暴雨排水工程,从而减少渗透,増加流速,地下水得 不到地表水足够的补充,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致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值 流量増加,滞后时间(径流量落后于降雨量的时间)缩短。城市化增加耗水量,往 往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常导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 沉。对水质的影响。这主要是指生活、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行业对水 环境的污染。 3)城市化对于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 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特别是 工商业大城市的发展,往往不是受计划的调节,而是受经济规律的控制,许多 野生动物从城市消失,除了熙熙攘

    15、攘的人群,几乎看不到其他的生命,称为“城 市荒漠”。 3、详细论述“八大公害”的主要污染物、发生时间、地点和危害情况? (1)比利时马斯河谷惨案: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由于该工业区处于狭窄的河谷中,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 高约90米。许多重型工厂分布在那里,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 硫酸、化肥等工厂,还有石灰窑炉。12月15日,时值隆冬,大雾笼罩了整个 比利时大地。由于该工业区位于狭长的河谷地带,发生气温逆转,大雾像一层 厚厚的棉被覆盖在整个工业区的上空,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无 法扩散,二氧化硫的浓度也高得惊人。3日这一天雾最大,加

    16、上工业区内人烟稠 密,整个河谷地区的居民有几千人生起病来。病人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 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有60多人死亡,其中以原先患有心脏病和肺病的人死 亡率最高。与此同时,许多家畜也患了类似病症,死亡的也不少。 5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2)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 年 10 月 2631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 镇该镇处于河谷,10 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加上 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 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 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

    17、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洛杉矶烟雾事件: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是大 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全市250 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 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 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 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 短短两天之内,65 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 400 余人,许

    18、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 呼吸困难等症状。 (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1952年12月4日 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 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 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 黑暗中的点点星光。 (5)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 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 雾。1961年哮喘病发作, 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1972年该市共确 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

    19、死亡10多人。 (6)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用 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 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 际受害者约13000人。 (7)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 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972年日本环 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6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8)富山县痛痛病: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 等排

    20、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 饮用水含镉而中毒,从1963年至1979年3月因镉离子中毒共有患者130人, 其中死亡81人。 4、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 程中解决,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 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 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 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

    21、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 导致恶性循环。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 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实质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 的实际代价,生活质量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 5、是否可以认为人为行为与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没有联系? 答:不能。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 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 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原生和次生两类环境问题,两者很难截然分开,它们常常 是相互影响和相

    22、互作用的。 原生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本身发展演变而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 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 的地方病等。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 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 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破坏是人类 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 7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滥采滥捕使 珍稀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 8 环境保护概论+

    23、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2、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 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 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4、演替系列:在同一地段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顺序出现的群落系列 称为演替系列。 5、顶级群落:一个自然演替的最后阶段的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24、顶级群落是 演替系列的最后阶段的群落,是演替系列中的一个阶段。 6、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7、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8、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 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9、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10、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11、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 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12、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

    25、锁状结构。 二、选择题 1、B 2、C 7、A 12、B 17、A 22、C 27、A 32、C 3、C 8、D 13、B 18、B 23、C 28、C 33、D 4、C 9、C 14、B 19、D 24、D 29、B 34、A 5、D 10、A 15、A 20、B 25、D 30、B 35、C 6、D 11、C 16、C 21、B 26、A 31、A 9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称为演替。 演替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一个群落中开始。裸地可

    26、 以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 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 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是指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 次生裸地上的演替。 二者的共同点:(1)演替都是在裸地上开始。(2)群落在形成过程中, 都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3) 都是进展演替,即群落向着物种多样化、中生化和高生产力方向演替。 二者的不同点:(1)演替开始的土壤条件不同,原生演替开始的裸地条件 严酷,从来没有

    27、植物的繁殖体或被彻底消灭了,而次生演替开始的裸地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一些繁殖体存在。(2)演替速度不同,原生演替慢,而 次生演替快。 2、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 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包括以下演替阶段:第一 植物群落阶段:地衣在裸岩定居,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加上物理、化学定居 风化作用,使岩石风化,加上地衣残体积累少量有机物质; 苔藓植物群落阶段:依靠地衣植物较长时间的生活,形成的少量土壤,苔 藓植物定居,苔藓植物的较大个体加速了土壤的形成过程; 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土壤积累到一定量后,耐旱的草本植物开始进入并定 居,种子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小

    28、气候和群落环境逐步形成,土壤 加厚,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阶段,木本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步形成 以灌木为优势的群落; 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 件,乔木植物开始定居,并逐步发展成乔木占优势的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 最终形成区域的地带性植被(顶极群落)。 10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3、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 三向地带性? 三向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不同植物群落类群的分布,决定于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取决于气候 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结合作用。 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位置而变

    29、化,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呈带状分布。 水分则随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变,在经向上不同地区 的水分条件不同。 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了气候按一定的规律的地理性更替,导致植物地 理分布的形成: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 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纬 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也发生有规律性变化,植物物也发生有规律的 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 4、捕食作用具有哪些生态意义? 捕食是指某种生物消耗另一种其他生物活体的全部或部分身体,直接获得 营养以维持自己生命的现象。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

    30、,往往在调节猎物种群的数 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捕食关系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捕食者可以作为自然选择的 力量对被捕食者的质量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被捕食的往往是体弱患病的或遗传 特性较差的个体,这样阻止了不利的遗传因素的延续。 在进化过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者之间形成二者长期的协同进化。 捕食者能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中 间竞争。竞争的减弱能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故捕食作用能维持群落的 多样性。 被捕食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制约,避免数量太大,造成环境资源过度消耗,引 起系统崩溃。 5、在什么情况下植物群落发生演替? 新植物繁殖体迁入并定居。 群落内部环境发

    31、生变化。 原来的种内和种间关系改变。 外界环境条件变化。 11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人类的活动。 6、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是由以下主要组成成分构成的,无机物质,有机物,气候要 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联系起来,形 成一定食物链(或食物网)和营养级结构。 无机物质、有机物、气候要素提供生物组分场所、养分和信息源。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供生态系 统需要的所有能源。 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物,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并在系统稳定维护 方面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将进入生

    32、态系统的物质分解,释放回环境,结束一次物质在生态 系统中流动,使物质有可能再一次进入生态系统流动。这样,在生物与环境实 现了物质循环,3个生物功能类群间能量顺序流动, 并建立起维护系统稳定的反馈调节机制,构成了一个生态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 7、什么是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 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 消灭了的地段;次生裸地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原生裸地 没有植物繁殖体,次生裸地存在一些植物的繁殖体。 8、能量是怎样进入到生态系统中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

    33、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绿 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 所制造的有机物就称为初级生产量。 9、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流动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能量只是单程流经生态系统,是不可 逆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当能量从一个营养 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时,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呼吸)都会消耗相 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量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12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中,把较低质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较少的高 质量能量 。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以食物链为

    34、主线。 10、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 统与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物种内以及物种间的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景 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 和变异性。 11、那些因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于进化时间有关,进化时间越长,且环境条件稳定的物种多样性 高。 物理环境越复杂,或叫空间异质性

    35、程度越高,群落的复杂性也高,生物多样 性就越大。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生物多样性越高。 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物种进化和分离的动力,所以竞争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捕食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 竞争。竞争的减弱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捕食者维持群落的多样性。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整个 区域物种多样性就越高。 人为因素:有意识的物种保护。 12、生态系统的组成有哪些?、结构与功能? 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组 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 体系 13

    3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哪些方面?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 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 位级。 1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13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能量是生态系统的 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 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生态系统中流 动着的物质具有双

    37、重作用。首先,物质是储存化学能的运载工具,如果没有能 够截取和运载能量的物质,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其次,物质是生 物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有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四、论述题 1、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纷繁复杂的环境 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 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重金属、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污染; 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 淹失、沙尘暴、沙漠化、地面沉降等。资源

    38、问题是指自然资源由于环境污染和 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自然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淡 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世界所 面临的资源、环境、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人口 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国家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保护老年人的 利益。 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对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对环境 和资源的压力;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

    39、与利用程度,实现持续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发 展科学技术,用科技力量解决全球生态问题。 2、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 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 14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 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 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

    40、候, 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 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更新资源能持续利用,使不可更新资源能长久 利用。要彻底摒弃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 3、论述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 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 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 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 性。 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 成危害的发展。 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

    41、80 年代后期较年轻的交叉学科。近年来, 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 4、论述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 (1)生物的迁移和定居:迁移能力强,定居能力强者可成为群落中一员, 反之不能占领环境。 (2)群落内部环境变化:先期群落创造了群落内环境,为后继群落进入铺 平道路,但自己由于不适应而逐渐退出。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群落随生物密度增大而竞争变得激烈,导致 今年国政处于劣势者空间缩小,甚至退出群落,强者留下。 (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气候、地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群落 演替发生相应的变化。 (5)人类活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砍伐、垦荒、火烧等)。 5、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因素? 生态恢复是以群落演替理论为基础,恢复是正向演替,退化就是逆行演替。 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首先是先锋物种和顶级树种的迁移、散布和替代。只有当一 个种的个体在新的地点上能繁殖时,定居才算成功。任何一个裸地上生物群落 的形成和发展,或是任何一个旧的群落为新的群落所取代,都必然包含有植物 15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的定居过程。其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由于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引 起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便原来的群落结构解体, 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群落内部物种内部及物种之间都存在特定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168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