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570934
  • 上传时间:2020-06-09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22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陕西省 高级中学 2019 2020 年高 学期 第一次 质量 检测 历史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吴起高级中学吴起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学年第二二学期学期 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全卷全卷 100 分分 时间时间 90 分钟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 共共 6060 分。)分。) 1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 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 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

    2、东方大藩。 ”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 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

    3、“皮币” ,定价为 40 万钱一张。诸侯 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 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 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7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

    4、投考、 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8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 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 , 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 ) A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 “别黑白而定一尊” 9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 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

    5、! ”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10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 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 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 1:3。这一选举法( )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 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 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11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 人多主张极端

    6、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12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 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13 “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 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 ”据此分

    7、析,罗马人 认识的“自然法”是( ) A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B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C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14 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 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 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 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5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

    8、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 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 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 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 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16 1875 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 繁。1958 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

    9、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 1906 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 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 “我是皇帝派来的,赶 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 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18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 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

    10、放”政策 19 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 金山, 日本横滨、 神户、 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某学者说: “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 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 “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 “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21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

    11、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 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 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这 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 23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 “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 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 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

    12、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24 1919 年 11 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 “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 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 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5 1922 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 “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 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 阀,乃是中

    13、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 ”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 C “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6毛泽东曾说: “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 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 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27 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 增 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 一 斗,白色区一元只

    14、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根 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 勇 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 破 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8 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 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2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 C

    15、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 30 1948 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 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 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 4040 分分,3131 题题 1414 分,分,3232 题题 1414 分,分,3333 题题 1212 分分) 31 (14 分)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 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 年至丞相。 开东阁, 延贤人与谋议, 朝觐奏事, 因言国家便宜。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 大臣数诎。 汉书 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 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 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 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 议论兴革), 凡上之达下, 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

    17、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 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 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 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 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 分)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 同于丞相。(5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 分) 32 (14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邦联条例和 1787 年宪法内

    18、容比较表 邦联条例 1787 年宪法 立法机构组成 一院制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立法机构成员的构成与产生 每邦在国会的代表 27 人; 各邦立法机构按年度指派代 每州 2 名参议员,由各州州 议会选举产生; 各州选民选举 表。 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众议院。 行政首脑 无 合众国总统 征税权以及征税方式 诸邦有征收税金, 向其他邦征 收关税的权力。 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 关 税、 输入税和货物税; 征税法 案应首先在众议院提出。 批准生效 交给诸邦的立法机构审议, 如 果同意, 授权他们在国会的代 表批准。 经 9 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即 足以使本宪法在各批准州成 立。 摘编自(美)米尔

    19、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确立联邦制的意义。(8 分) 33 (12 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 “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 的强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 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 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 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 鸣

    20、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 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 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 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 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5 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

    2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 分) (3)结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 论断加以说明。(4 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A 【解析】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 悌 乐 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 制的内容,故选 A 项; 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 ,不强调血缘 ,不会突出孝 悌 ,排除 B 项; 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 C 项; 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 ,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 排除 D 项。

    22、2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 A 项错误;B 项属于雅典民 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 B 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 C 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 ,国家制 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 D 项正确。 3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 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 天下 ,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选 D。 4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专制

    23、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材料看,中书省掌民 政即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三司使掌财政,互不统属,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通过这样的方 式进一步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强化了皇权,C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是分权,A 项不正确;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B 项不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官制,D 项 不正确。故答案为 C 项。 5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定价为 40 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 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 C 项;材料称为 皮币 ,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 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 上的统一,排除 B 项;

    24、材料 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 万钱说明地方仍旧享 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加强控制而已,排除 D 项。 6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可知这一做 法削弱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故 A 项错误;由材料武则天时期 、 宰相数量大增, 且更替频繁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而非为了官员的晋升,由材料使低 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可知官员的品级并未改变,故 B 项错误;由 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可知通过增加宰相数量,分割宰相权力以达到削弱宰相加强皇权的目的,实现对朝政

    25、的 全面控制,故 C 项正确;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宰相职权被削弱而非强化,故 D 项错误。 7 【答案】D 【解析】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儒生在地位得以 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 神和创造意识的人,选拔的并不都是最优秀的人才,故 A 项错误;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 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并不能真正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故 B 项错误;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但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世家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故 C 项错误;科举制把读书、 考试、做官结合起来,促

    26、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 D 项正确。 8 【答案】A 【解析】材料军机处体现出皇权达到顶峰,其实际职能是跪受笔录, 只供传述 缮撰体现出这一职能,故选 A 项;B 项是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排除 B 项;明朝 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排除 C 项;秦朝皇帝制度别 黑白而定一尊 ,排除 D 项。 9 【答案】D 【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 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 D 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 A 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 B

    27、 项;内阁掌握票拟权, 按照皇帝 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 10 【答案】D 【解析】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是打破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是削弱了贵 族的统治地位,故 A 项错误;完善权力的运行机制是指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 与材料的内容抽签选举国家官职的选举方法不符,故 B 项错误;选举法未采用财产资格 限制与史实不符,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任何官职,故 C 项错误;梭伦改革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的选举方式是民主政治的表现,有利于雅 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11 【答案】C 【解析】材料讲山区、平原、海滨不同地区的的人有不同的政治主张,

    28、经济生 活对政治生活有影响,故选 C;材料强调不同地区的不同政治主张,没有强调对立和不可 调和,排除 A;主张最激进的不是工商业者,排除 B;各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排除 D。 12 【答案】D 【解析】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与材料中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 态相适应的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 相适应的表明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故 B 项错误; 法的先声不等于合乎各国的司 法现状,与材料中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不符,故 C 项错误;恩格斯 说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与材料中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 程中法人的

    29、各种规定相符,故 D 项正确。 13 【答案】D 【解析】自然法是罗马法高度成熟的标志不是出自罗马人的认识,故 A 项错误; 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 论表明罗马人没有认识到自然法是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故 B 项错误;罗马法是 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C 项错误; 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 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表明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 高于人定法和人为权力,故 D 项正确。 14 【答案】D 【解析】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 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这与光荣革命

    30、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 A 项错误; 没有哪位明智的 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 B 项错误;18 世纪中叶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 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权力,故 D 项正确。 15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格主要体现美国制宪会议形成国会建设方案的过程,但没有涉 及到选举问题,故 A 项错误;上表的内容是国会建设方案的形成过程,没有涉及到国会 的地位问题,故 B 项错误;国会建设的最终方案充分照顾考虑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利益, 协调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说明政治具有妥协性。故 C 项正确;共和制度下的分权是

    31、指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权,材料只是讲述国会的建设问 题,没有涉及到和其他部门的分权,故 D 项错误。 16 【答案】A 【解析】根据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可知法国 1875 年确立的共和政体 下政局更迭频繁,1958 年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政局不稳定的局面,故 A 项正确;法国 1875 年宪法就规定了总统是国家元首,故 B 项错 误;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材料只是提及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没有体现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故 C 项错误;法国是多党制国家,这一变化与两党制 无关,故 D 项错误。 17 【答案】

    32、D 【解析】材料中德国老鞋匠借助皇帝的权威欺骗,这一个别事件不能反映社会 全貌,不能体现出德国社会秩序的混乱,故 A 项错误;1906 年德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 制,虽然具有专制色彩,但是并不同于专制体制,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老鞋匠假 扮军官骗取钱财的事,没有涉及政府官员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态度,不能反映出政府官员 纪律松弛,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皇帝和军队在德国社会的至高无上地位,反映出德 国社会军国主义的盛行和弥漫,故 D 项正确。 18 【答案】B 【解析】有识之士描述了一国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一 国对中国提出的要求会得到列强齐心地帮助。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

    33、生的影响。最惠 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 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 权利,是片面的。A 项中的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 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料无关。C 项居住及租地权 在材料中并无反映。D 项有较强的干扰。 门户开放政策是 1899 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 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 , 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 。材料中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因 此 D 项错误。 19 【答案】C

    3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 能力。材料表明,清政府从 1877 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再到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 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予以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 制度性变化。故 C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20 【答案】D 【解析】 长歌涌入金陵 ,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 根本原因,故 A 项错误; 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 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故 B 项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

    35、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 故 C 项错误; 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说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故 D 项正确。 21 【答案】C 22 【答案】C 【解析】戊戌变法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民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故 A 项错 误;根据材料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 ,临时大总统与国务员共享行政权,与 总统制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 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总统职权受到国务员制约,结合所学,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 故 C 项正确;辛亥革命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 D 项错误。 23 【答案】B 【解析】太平

    36、天国运动是 1851 年爆发,与材料中 从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 1902 年不符,故 A 项错误;1911 年 5 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 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为辛亥革命提供 了有利时机,与材料中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近 代四川相符,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是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与五四运动无关, 故 C 项错误;国民革命的兴起是 1924 年,与材料中四川保路运动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 误。 24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 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

    37、不可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危机 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故选 B 项; 趋于一致表述过于绝对化,且 材料讲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改造的道路,排除 A 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对立,文革时期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排除 C 项;各界都接受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 25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22 年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 军阀 ,结合所学,1924 年国共合作,1926 年正式出师北伐,讨伐北洋军阀的统治,故 选 D 项;1911 年湖北新军起义,即辛亥革命,排除 A 项;1915

    38、 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排除 B 项;1913 年,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 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 C 项。 26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毛泽东关于国民革命与国民党合作的主张,没有具体阐 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 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 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得出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 B 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 路与材料提到与国民党合作不符,故 C 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全民族的联合 抗日,与题目中的国民革命时间不符,故

    39、D 项错误。 27 【答案】A 【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 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还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这些措施使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粮食增产增收,故 A 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指的 是通过武装斗争,粉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粮食增产增收没有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经 济建设只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之一,不能说明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故 C 项错误; 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是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革命根据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 加带来的结果,不是原

    40、因,故 D 项错误。 28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 1928 年这一时间信息,并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 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必须要联结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 新的革命高潮 。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选择 B 项。其他三项均对材料理解片面。 29 【答案】B 【解析】根据1940 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许戎衣有 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即抗战流血不流泪,所以不 许戎衣有泪痕 ,故 B 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

    41、夫上战场,不是夫唱妇随上战场, 故 A 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时间是 1940 年,北伐战争是 19261927 年,故 C 项错误;1940 年,抗战没有胜利,处在战略相持阶段,没有解甲归田,故 D 项错误。 30 【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48 年 10 月底 、 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 面的管理和技术可知在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战略决战之际,通过人才培养做好工 作重心转移,统治全国的准备,故选 B 项;土地改革关注的是农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干 部群体,排除 A 项;1948 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重视科技推动工业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 后的举措,排除 C 项;1948 年的国共阶级矛

    42、盾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社 会主义生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目的,排除 D 项。 31 【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 (3 分) (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3 分) (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 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3 分)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2 分)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 (2 分) 原则:皇权至上。(1 分) 【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屡举贤良

    43、文学之士可归纳为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 从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可归纳为让宰相参与议政、奏事;从上 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可以归纳为大臣之间相互诘难辩论。 (2)结合材料二中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和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具体职责 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答。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中的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可以归纳为劝 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根据皆起草进画和 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可以归纳为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 奏章,根据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可归纳为将九卿等议

    44、定 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第二小问结合阁臣与宰相的实质来作答,即阁臣只是皇帝的 侍从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并不能统领六部等。 (4)第一小问结合古代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三则材料,特别是三省六部制 ,得出策 略为分散权力,权力制衡;第二小问结合皇帝制度中皇权至上的原则作答。 32 【答案】(1)特点:立法机构健全,国会拥有征税权,权力加强;成为单一主权国家;实行 总统制。(6 分) (2)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力:联邦制成为新的国家 结构形式;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8 分) 【解析】(1)根据图表中立法机构的构成中两者的比较,得出联邦制下有参议院和众

    45、议院组 成的国会,立法机构健全;据材料中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关税、输入税和货物 税;征税法案应首先在众议院提出得出联邦制下国会的权力加强,享有征税权;据材 料中邦联制下无行政首脑,而联邦制有合众国总统,得出实行总统制。 (2)结合课本知识可知,联邦制的确立改变了美国成立之初松散的邦联制的弊端,实行中 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加强政府的权力,并且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3 【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2 分) 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任意 3 点给 3 分) (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 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 分) (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 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4 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 、 兵舰既弱,坐守而 已 、 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得出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据材料一先攻登州,陷荣城。 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 、 无何北台陷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 得出海陆交织(局处海嵎);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得出北 洋舰队避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09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