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570884
  • 上传时间:2020-06-09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4.0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0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江苏 模拟 历史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绝密启用前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 历 史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 钟。 3.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 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题, 每题 3 分, 共计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2、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组织家族,一直充当着中国社会的基石。经过后 世汉、宋等朝的继承与发展,中国民间以男系血统为中心,以家国观念为文化核心的宗族共 同体长期存在,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中国政治文化生活。其制度渊源是( )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宗法分封制 D. 郡县制 2. 战国时期,我国的农作制度从以休耕制为主转变为以连年种植的连种制为主,汉代 黄河流域的连种制已经定型。连种制推广( ) A. 根源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 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 C. 与精耕细作技术推广紧密相关 D. 推动北方小农经济加速形成 3. 考查先秦至两

    3、汉时的选官方式,或为世袭,或为推荐。世袭重血缘、出身,推荐则重 德行,而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薄阀”(门第、出身)和“状”(才德),以门第、才德和乡 议舆论等多项为选官标准。这表明,九品中正制的设立( ) A. 选才标准趋于周密和客观 B. 成为加强门阀统治的工具 C. 门第作为唯一的选士标准 D. 为科举制度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4. 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之句。苏轼在东坡志林 中写道:“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 人之泽,百世不斩。”宋代民间说三国故事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这反映了 ( ) A. 晚唐时三国历史

    4、已妇孺皆知 B. 三国演义影响了百姓历史认知 C. 理学价值观念促进小说繁荣 D. 故事流传影响三国演义成书 5. 美国学者白彬菊在查阅了数千份奏折后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乾隆对军机大臣 的提议都采取支持的态度, 很少使用否决权。 ”这一发现可以佐证,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 A. 提升了中央集权国家的行政效率 B. 加强了对皇帝权力的约束 C. 强化了君权与相权相互制约机制 D. 有利于协调皇权与官僚权力 6. 据估算, 19世纪中期的清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长期维持在每年4 000万两白银左右。 读下表中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赔款与支出军费统计数据(不含内战),据此可知 ( ) 战争

    5、费用 战争赔款 支出军费 第一次鸦片战争 1 960 万两 约 4 000 万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 1 600 万两 约 4 000 万两 A. 财政困难导致两次鸦片战争最终失败 B. 赔款减少源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 预示洋务运动面临启动资金严重不足 D. 外国列强已经控制清政府的财政命脉 7.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人试图将儒学作为制度化的宗教在民间推广开来, 始终未能获得成 功。至清朝后期,康有为试图对传统儒学加以改造,构造出一个完备的孔教体系,谭嗣同等 人把康有为誉为“孔教之马丁 路德”。由此可见,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A. 以民主科学精神重塑民族精神 B. 借助传统文化排斥西方文化

    6、C. 努力建立资本主义的儒教中国 D. 纯属对传统文化的迷恋幻想 8. 下表是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若干数据: 类别 年份 情况 注册工厂 19031908 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 21.1 家 19131915 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 41.3 家 19161919 平均每年注册高达 124.6 家 工业投资额, 1913,为 4 987.5 万元 1920,达到 1 552.1 万元 现代工业,19141920 轻工业(面粉、卷烟等),19141920,平均年增长率为 13.8% 重工业(钢铁、采矿水泥、机器制造等),19141920,出现了一些大型企业。资本在 50 万 元以上的企

    7、业,1920 年比 1912 年增长了 2.5 倍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 辛丑条约及新政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B. 一战期间和战后两年是民族工业 发展的春天 C. 这一阶段的轻、重工业实现了较为均衡发展 D. 列强卷土重来未能阻止民族工业 持续地增长 伟大的反“扫荡” 新华日报1940 年 11 月 24 日 2 版 9. 清末民初,舟山妇女的发型披髻如蝉翼,曳于脑后,谓之“假后鬓”。后改为蝉翼缩 短,俗称“真后鬓”。继而学大都市沪上之风,改为蟠髻,谓之“上海头”。辛亥革命后加 髻前额,谓之“兴汉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妇女走在“断发易服”的前列 B. 民主思潮左右

    8、当时民俗风情变化 C. 都市生活方式迅速扩展至乡村 D. 妇女发型变化往往流露时代气息 10. 观察右图所示的时事漫画,对其时代背景及内涵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八路军正在进行百团大战 B. 重在讴歌正面战场的抗战 C. 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D. 华北军民的抗战非常艰难 11. 1951 年 2 月,“一五”计划编制领导小组提出了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初步统一了 认识: “如果不建立和发展钢铁、能源等部门,要想大力发展轻工业,使工业给农业以更大支 持,都是办不到的。 ”这表明( ) A. 经济建设方针照搬了苏联模式 B. 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当时国情 C. “一五”计划建设重在发展轻工业

    9、D. 社会主义工业化缺乏初步基础 12. 1957 年 4 月周恩来在关于香港问题讲话中指出:“香港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市场, 不能社会主义化,也不应该社会主义化。港澳的同胞不要担心前途,香港的主权总有一天我 们是要收回的。”这一讲话反映了( ) A. “一国两制”政策有深远历史背景 B. 中国默认香港地区现存统治秩序 C. 解决香港问题的条件远未成熟 D. 香港地区只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3. 谷牧回忆录记载:“会议期间,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顾秀莲同志赶来北京,经她 提议并报请国务院领导同意,增列江苏的南通和连云港。”该会议直接推动了( )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B. 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开放 C

    10、. 东南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14. 时人记载:“在雅典,奴隶和定居外邦人放肆无比,在那里,你不能打他们,奴隶 也不会为你让道我们已经建立起奴隶与自由人之间的平等、定居外邦人和公民之间的平 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的雅典( ) A. 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开放 B. 民主制度突破阶级局限 C. 出现了万民法体系的萌芽 D. 基本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度 15.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处,只有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议员。读下 图,结合背景可知,当时的英国( ) A. 经济发展倒逼政治改革 B. 工业资本干预国家政权 C. 责任内阁制度远未完善 D. 议会制度日益走向

    11、完善 16. 在 19 世纪前 60 年里,美国就业总人口增长了 4.85 倍,农业和渔业就业人口增长了 3.2 倍,矿业增长 16.6 倍,交通运输业增长 4.6 倍,服务业增长 14.9 倍。制造业从 1810 年到 1860 年增长了 19.4 倍。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革命的扩展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到来 C. 蒸汽轮船的发明 D. 众多产业部门的发明创造 17. 某科学家发现了由原子振荡产生的能量是突然的、不连续的喷射。马特森认为他的 主张“粗暴地破现代科学对自然界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的正统信仰”。该科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12、普朗克 18. 在俄(共)布十一大会议上,列宁作报告说:“同农民群众,同普通劳动农民汇合起 来,开始一道前进,虽然比我们所期望的慢得多,慢得不知多少,但全体群众却真正会同我 们一道前进。 到了一定时候, 前进的步子会加快到我们现在梦想不到的速度。 ” 这一认识( ) A. 成为革命中巩固工农联盟的理论基础 B. 背离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原理 C. 旨在巩固苏俄新经济政策理论和实践 D. 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试图摆脱传统的英美两国密切合作模式,淡化 英美“特殊关系”,华盛顿也比以往看淡了与英国之间的特殊关系,提倡建立英美两国之间

    13、 的“自然关系”,美国开始加强与德国的联系,而且侧重于同整体欧洲共同体打交道而非英 国一个国家。推动这一时期英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国际环境是( ) A. 英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B. 美苏关系正常化,“冷战”趋向缓和 C. 传统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严重分化 D. 动荡局势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 “全球化背景是美国实现其霸权战略的内在约束。 全球化所造成的全球性问题无论从 其根源、 作用、 影响和其治理上看都已经超越了任何国界, 也超过了任何单个国家的能力。 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全球公共规划并建立相应的国际机制和制度,成为全球治理的适当方式 和途径。 ”该材料作者意在说明,全球化( )

    14、 A. 呼唤国际政治新秩序 B. 限制了美国的全球扩张 C. 要求全球治理一体化 D. 无法克服所造成的问题 第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满分 60 分。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 (13 分)我国早期城市化几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致而言,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达地区如东南两浙等地城市发展水准 相对较高,市区“溢出”现象自然更为普遍一点。而西北、西南边境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发展 较为落后的地区,都市发展就较少溢出城墙。但在这样的估计之中,仍须考虑一个相当重要 的因素,即城市行政地位不可忽视的作用。北宋吴江县与南宋上杭县,两城都位于东南

    15、地区, 当地城市平均发展水准可谓最高,但前者仅“民屋数百间,蕞然沙渚之上”,后者只有人户 百余家。而在城市平均发展水准相对较低的地区,如前述北宋陇西地区的秦州,作为秦凤路 路治, “闾井日繁,民颇附城而居” ,以致城外居民与屯营“几万家” 。又河东路路治并州(太 原),城南草市有“民户二千余” 。位于宋辽边境的雄州,为边境军事重镇,且为宋辽通商榷 场所在地,驻军众多,民众云集,以致“北门外民居极多,城中地窄” 。 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城市研究 材料二 明清江南市镇数量表(单位:个) (明)嘉靖万历时期 (清)乾隆嘉庆时期 资料来源 苏州府 44 90 苏州府志 松江府 44 107 松江府志 杭州

    16、府 44 104 杭州府志 嘉兴府 28 40 嘉兴府志 范金民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城市化的基本成就和特点,指出两宋城市化发 展的经济基础和政策背景。(6 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趋势,简析导致该趋势形 成的历史原因。(4 分) (3)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制约我国早期城市化未能取得更大突破的基 本因素。(3 分) 22. (13 分)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由不断丧失国家独立与主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向 下沉沦趋向而向着实现完全的国家独立、民族自由、人民民主、民生富强的上升趋向的转折 点。阅读

    17、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看,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动、新思想的传播、国内各派政治势 力之间的分化互动,都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源。1919 年 5 月 4 日下午,北京 13 所学校三千 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学生沿途散发学界宣言,号召“外争主 权,内除国贼”。政府方面的这一连串举动,使学生倍感失望,北京学生乃决定自 5 月 19 日起开始罢课。学生罢课之初,曾上书表示罢课之举是暂时的行为,若政府能对同学的要求 有一个满意的答复,罢课行为立即中止。学生在罢课之外更组织演讲团,四处演讲、抵制日 货,同时组织了护鲁义勇队,进行军事训练, “以备抗御外侮之需” 。 摘编自欧

    18、阳军喜历史与思想:中国现代史上的五四运动 材料二 (六月初上海)当罢市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许多工人变自动罢工了。“六三”以 后的大罢工中,工人们纷纷联合起来,为着统一的斗争目标,举着同盟罢工,空前突破了行 会、帮口的狭隘观念。对于买办破坏罢工的企图,工人们更是坚决地进行了斗争。他们要求 “格政府之心, 救灭亡之祸”、 “永不启用”卖国贼, “工届罢工不及五日, 而曹、 章、 陆去” 。 上海三罢斗争实现后,爱国斗争形成燎原之势,山东省便有三十多个城市卷入斗争中来并波 及农民群众、军队士兵。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初期的特点,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

    19、历史背 景。 (6 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新发展。 (4 分)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转折点”这一论断加以简 要说明。 (3 分) 23. (14 分)自启蒙运动以来, 对启蒙之本质内核理性的探讨一直都未间断过。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理性主义是从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特别是哥白尼革命的科学精神中继承而来 的。理性被 17 世纪的理论家解释为永恒普遍的人性,是合乎自然的东西,人性、自然与真、 善、美是统一的。启蒙运动是在更高的理性基础上进行的。启蒙思想家们判别“理性”的标 准包括自然规律、人本主义观念、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以

    20、及推崇经济自由的原则。文 艺复兴时代争取个人解放,启蒙时期争取普遍自由,创造美好的社会制度成了众望之所归。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恩格斯曾指出,在现实中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与 启蒙思想家所构思出的美好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好像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18 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 们受到的限制” 。 马克思认为, 启蒙思想家由于对自我理性的绝对信任, “怀着启蒙的骄傲”, 必然会走向一种随心所欲的唯心主义境地;启蒙思想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本质只不过是资 产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在意

    21、识形态上的反映,在启蒙思想中关于信仰自由和宗教自 由的观念, “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 摘编自程鹏宇、叶建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观及其当代启示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对文艺复兴时期“理性观”的发展,简析 其成因。(5 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启蒙思想家的“理性观”提炼观点,并从积极影响和局 限性方面进行评析。(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2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 商鞅变法推行法治,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商鞅的眼中, 严刑峻法是保障他实行富

    22、国强兵道路上的卫兵。 他本人就亲口 说过:“刑生力,力生强。”在变法过程中,商鞅把全国居民编入户籍,互相监督,一家犯 法,其他同法治罪,“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主张重 其轻者,以刑去刑。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公孙鞅甚至对随便倒垃圾的人也要治以重罪, 处以黥刑,对盗窃牛马者更是重判以死刑。 摘编自马平安走向大一统 材料二 流风所被,至汉时关西诸郡“妇女犹戴戟操矛,挟弓负矢” ,足见商君“壹赏” 之成功。而政治之直接效用为维持秩序而非推进道德主张以法令为政治生活中唯一 之标准。此外一切私议善言悉在摒弃之列。以仁义无用而不悟明君难得,于是发为君本 位之法治思想,徒为

    23、后世枭雄酷吏开一法门,而卒不能与孔孟争席。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概括其法治的主要措施。(4 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法治措施的实践效果。(4 分)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变法厉行法治的经验教训。(2 分) 2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 分) 詹天佑、牛顿是近代中外杰出科学家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像他这样一个人,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是为寻求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 的一幕,才能理解他。在牛顿以前很久,已经有一些有胆识的思想家认为,从简单的物理假 说出发,通过纯逻辑的演绎,应当有可能对感

    24、官所能知觉的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是, 是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 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 爱因斯坦文集 材料二 积久利兴,获有盈余,然其修路之款,实贷自英,修路之人,亦聘于英。更不 得不力任其难,勉负重望。于是昼则手胼足胝,夜则绘图计工,困苦经营,其成功之迟速利 钝,初何暇计耶?前尘回首,如在梦寐中!盖始则几忘其难,继则不敢畏难,且直欲自 秘其难。浸假中道而废,其不贻笑于邻国者几希!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 序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其主要特点。(4 分

    25、)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需克服的困难,指出其技 术创新。(4 分)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研特点不同的社会原因。(2 分)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 参考答案暨评分标准 一、 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西周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分封制与宗 法制度紧密结合,互为表里。在此体制下,家国同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正确选项 是 C 项。 2. 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特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耕作制度的 进步,耕作制度的进步属于精耕细作范畴,故 C 项正

    26、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和小农经济形 成均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 A、D 两项错误;生态环境退化根源于过度开发,这在汉代还 未成为严重问题,故排除 B 项。 3. 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题干 材料“九品中正制以门第、才德和乡议舆论等多项为选官标准”显示,九品中正制的选 才标准比以往的选官制要全面、客观和严格,故 A 项正确;B、C 两项与材料信息相悖,可 排除; 科举制的本质特征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 这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故 D 项错误。 4.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材料显示,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情节、思想倾 向等在其成书前已广泛

    27、流传,故正确选项是 D 项。民间故事与真实历史有很大的差异,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三国演义成书前的情况,故 B、C 两项错误。 5. 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和史料实证。材料显示,皇帝对军机 大臣高度协调一致,故正确选项是 D 项;材料反映的是乾隆时期的决策机制,不能据此推断 整个国家的行政状况,故 A 项错误;君主专制条件下,皇帝权力从根本上不受任何制度、个 人的监督和制约,故 B、C 两项错误。 6. C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表格显示,两次鸦片战争费用巨大, 这造成了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困难,制约了洋务运动的投入资金,故 C 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 失败

    28、的根源是封建制度落后和政治腐败,故 A 项错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的结果,故 B 项错误;列强控制中国的财政命脉始于 20 世纪初,故 D 项错误。 7. C 【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等人的维新思想。据“对传统儒学加以改造”等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选项是 C 项;“民主”、“科学”是 20 世纪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故 A 项错误;对传统儒学的改造本身意味着反对完全照搬西方文化,故 B 项错误;维新思想对 传统礼教没有进行彻底批判,而且康有为主要强调改良,反对暴力革命,故 D 项错误。 8.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表格数据显示, 1914 至

    29、1920 年间民族工业有快速发展,故正确选项是 B 项;20 世纪初,民族工业仍有一定的发展,而且 清末新政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 A 项错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始终未 摆脱半殖民地烙印,轻工业有一定的发展,重工业非常微弱,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 至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相当多的民族企业在列强的压力下日趋萧条,故 D 项错误。 9. D 【解析】本题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显示,宁波妇女发型在时代变迁 的影响下几度变化,故 D 项正确;“断发易服”最早是清末维新派的呼吁,故 A 项错误;民 俗风情的变化非常复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并非单纯由政治思潮决定,故

    30、 B 项错误;C 项 完全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10. B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考查抗日战争。据“反扫荡 ” “ 新华日报 ”等 信息可知该漫画重在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奋勇抗战的壮举,故 B 项正确,其他选 项均可结合时间条件、基本概念排除。 11. B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据“如果不建立和发展钢铁、能源等部门 都是办不到的”等信息可知,在工业基础严重不足的条件下,新中国只能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符合中国的国情,故 B 项正确;“一五”计划的方针借鉴了苏联经验,但主要是从国情出 发的理性选择,并非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故 A 项错误;C、D 两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12.

    31、A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材料显示,周恩来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在 坚持收回主权的条件下,主张暂时保留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与以后的“一国两制”的精 神实质是一致的,故正确选项是 A 项;据“香港的主权总有一天我们是要收回的”可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解决香港问题的条件,故 C 项错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当下的选择,并不 代表永恒,故 D 项错误。 13. B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和江苏地方史。据 “南通和连云港”等信息可知该 会议涉及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故正确选项是 B 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末,故 A 项错误;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于 1985 年,故

    32、C 项错误;题干材料“增列江苏的南 通和连云港”属于对外开放,而不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14. 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显示,在民主政治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奴 隶和外邦人的最基本权益得到一定的保障,故 A 项正确;雅典民主制度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 的民主,故 B 项错误;万民法属于罗马法,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债务奴隶问题,故 D 项错误。 15. A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仔细观察分布图,可知 1832 年议会 选举改革之前,议员名额的分配与经济发展严重不适应,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 增强,要求政治上的权利,故 A 项正确。 16

    33、. 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据试题的时间条件可推断正确选项是 A 项,排除 B 项;蒸汽轮船的发明仅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个别因素,故 C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 明以英国居多,而且发明创造属于工业革命的表现,故 D 项错误。 17. D 【解析】据“能量是突然的、不连续的喷射”等信息可推断,该科学家提出了量 子论,故正确选项是 D 项。 18. C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正确选项是 C 项;新经济政策开始于俄共十大, 在十月革命之后, 故 A 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故 B 项错误; D 项属于苏联模式,故 D 项错误。 19. D 【解析】就英美

    34、关系而言,A 项不属于国际环境因素,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 苏关系,而且很难说当时的“冷战”趋向缓和,故 B 项错误;资本主义阵营分化属于多极化 趋势的表现,故 C 项错误,正确选项是 D 项。 20. A 【解析】据材料中“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全球公共规划并建立相应的国际机制和 制度,成为全球治理的适当方式和途径”等信息可推断 A 项正确;材料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愿 望,故 B 项错误;全球治理不可能实现一体化,故 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作者的意图,可排 除。 二、 非选择题 21(13 分)(1) 成就和特点: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大都市商品经济繁荣,坊 市界限被打破;政治、军事仍是制约

    35、城市化的关键因素;各地发展不平衡。原因:农业、手 工业发展;两宋经济政策较为宽松。(6 分) (2)趋势:数量逐渐增加。因素:南宋以来,江南始终是我国经济重心;明清时期我国封 建经济仍在持续发展,商品经济一度繁荣;新航路开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江南经济。(4 分) (3)因素: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行政权力制约城市发展;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政策 日趋保守、消极。(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第(1) 问的“成就和特点”据材料一中的“社会经济 发达地区城市发展水准相对为高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都市发展就较少溢 出城墙”等信息,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概述。“原因”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以

    36、解答,古 代城市发展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之上,同时与统治者的政策也有密切关系。第(2)问中的“趋 势”据表格信息,联系有关背景知识概括提炼, “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分析, 特别要注意明清时期的世界背景。第(3)问的解答注意宏观思维。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虽有一定 发展,但未突破封建体制。这样考虑,就容易找到突破口。 22. (1) 特点:以学生运动为主;运动有多种形式;运动目标偏重于对外争国权,属于 民族自决运动。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6 分) (2)新发展:全民爱国运动兴起;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更突出地体现反封建性(把斗争矛

    37、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 由一个对外的民族自决运动转为 一个对内的国民自决运动)。(4 分) (3)对外:五四运动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滑、国家利权不断丧失的趋势, 开始了中国国际地位缓慢回升、国家利权逐渐收复的过程;对内,五四运动开始了革命由旧 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3 分) 【解析】本题以五四运动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第(1) 问 中的“特点”的解答, 据材料一中的 “学生” “学生在罢课之外更组织演讲团, 四处演讲、 抵制日货,同时组织了护鲁义勇队,进行军事训练” “抗御外侮”等信息,可从运动主力、斗 争方式、斗争目标等方面概括。 “背景”

    38、常考,据所学知识不难提炼;第(2)问的解答,除了 提炼信息之外,要注重比较,只有两个阶段的对比,才能体现出“新”;第(3)问的解答要参 考题干导语及所学知识,从对外关系和革命阶段变化等方面分析。 23. (1) 发展:文艺复兴理性等同于“人性”;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崇尚理性。启 蒙思想以 “理性” 为核心; “理性” 指向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提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要求人本身的解放(普遍自由)。(3 分) 成因:文艺复兴奠定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2 分) (2)评分表: 评分准则 等级 论点方面 (2 分) 论据方面 (5 分) 论证方面 (2 分) 一等

    39、(89 分) 明确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 启蒙“理性”有反封建的历 史进步性, 但掩盖了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的实质(一分为二, 言之有理即可)(2 分) 论据充分,能联系材料和史 实,对观点进行对应论证。 积极:发展人文主义;冲击封 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统治; 直接 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代议 制初创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3 分) 局限:过度、片面崇拜理性; 易滑向唯心主义; 以抽象的自 由、平等观念掩盖了阶级实 质。理性并非永恒的绝对真 理,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暂 时性(2 分)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 密;表达通畅。(2 分) (续表) 评分准则 等级 论点方面 (2 分) 论据方面 (5 分

    40、) 论证方面 (2 分) 二等 (57 分) 隐含有说服力的论点 (1 分) 论据较充分,能联系 史实对观点进行对应 论证 (4 分) 层次较分明,但关联 性不够;史论结合 (1 分) 三等 (24) 论点偏颇(0 分) 论据不充分,仅能联 系材料对观点进行论 证(2 分) 非要点式列举;层次 缺乏关联性(1 分) 四等 (01 分) 缺少论点(0 分) 至少涉及一个要点(1 分) 要点式列举(0 分) 【解析】本题是小论文题。江苏省高考小论文题多年较为稳定。第(1) 问是简单的问答, 基础性的考查。第(2)问是论文,问法时有变化,但实质要求不变,无非是围绕论点、论据展 开合理的论证。本题以启

    41、蒙思想为考点,考查学生阅读、处理材料的基本能力,兼顾运用唯 物史观的评价能力的考查。第(1) 问的解答据材料一中的“启蒙思想家们判别理性的标 准包括自然规律、人本主义观念、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以及推崇经济自由的原则。文 艺复兴时代争取个人解放,启蒙时期争取普遍自由,创造美好的社会制度成了众望之所归”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发展” , “成因”变相考查常考点,注意不要漏点。第(2)问的解 答首先注意尽量反复阅读材料,慎重确定观点。对观点的提炼,材料二是重点,把教材的观 点与材料二的观点综合起来,不难提出“启蒙理性有反封建的历史进步性,但掩盖了资 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实质”这一符合唯物史观的观

    42、点,当然表述可以灵活点。论证中容易出现 的问题,首先是扣不住观点,写着写着就离开了观点,这依赖平时养成科学的解题习惯。其 次,论据的选择不够具体,大话、空话太多,这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储备和训练。具体的 解答思路可参考评分表中的“一等”赋分。 24. (1) 理论基础:法家学说。(1 分)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鼓励奖 励告密;轻罪重罚。(4 分) (2)效果:有利于变法措施的整体贯彻;民风强悍、军队战斗力强;加速君主专制统治秩 序的形成与稳定;忽视道德教化,导致暴政。(4 分) (3)经验教训:改革要以法治为前提、保障;法治建设要与道德建设相结合。(2 分) 【解析】江苏省的选

    43、修考查紧扣考点,每个考点都已多次考查。相对而言,中国古代改 革中,商鞅变法考查较少。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考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 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 问的“理论基础”较为简单,“措施”的概括要围绕 “法治”方面,依据材料信息,不要偏离主题。第(2)问的解答首先要注意“法治”与整个变 法的关系,然后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大方面组织答案,既要注意积极的效果, 也要注意弊端。 第(3)问的解答注意综合两段材料相关信息, 也要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教训。 25. (1) 方法:“归纳演绎”法;“物理数学”法。特点:实验与数学相结合;重视 定量分析。(4 分) (2

    44、)困难:国势衰微;经费筹集;人才调集;技术运用;国际压力等。 创新:创造性设计“之”(或“人”)字形线路;采用直井施工法等。(4 分) (3)牛顿的时代,英国资本主义兴起,西方自然科学(文艺复兴)发展,故重视原创基础理 论研究;詹天佑处于民族危机严重、国力衰弱的近代中国,以实用技术创新见长。(2 分,突 出不同的国情和社会条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以牛顿、詹天佑为切入口,考查中外科学家及考生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 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的文字较为简单、直白,第(1) 问的解答依据试题 要求,仔细提炼概括即可;材料二的文字较难。第(2)问中的“困难”的解答据材料中的“修 路之款,实贷自英,修路之人,亦聘于英”等信息,从经费等方面概括。 “创新”偏重于考查 基础知识,运用教材相关表述组织答案。第(3)问的解答涉及综合比较,从中、英两国近代不 同的经济、政治条件入手,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0884.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