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708650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1.1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读书:目的和前提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 2019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13.1 读书 目的 前提 名师 一等奖 创新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读书:目的和前提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10课 劝学/荀子 师说/韩愈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荀子、韩愈、鲁迅等几位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同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句子翻译等文言文考点 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及作用 4.议论文写作

    2、 5.重点字音、字形、词语等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 第12课 拿来主义/鲁迅 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上图书馆/王佐良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内容 本文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杰作。从内容上看,文章从概念界定与道理阐释入手,点明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经典作品;再从切身体会出发,进一步解释自己对读书的思考;最后结合当下阅读现象,强调阅读杰作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在谈论读书的话题之前,作者先简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教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追求永无止境,是动态呈现。

    3、第2至4段则是给出一条具体的路径。首先,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作者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感到“满足和幸福”,“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那么接下来,研读世界文学该如何行动呢?作者认为,第一要务是“认识自己”,这是为了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认出“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每个人对于书籍都有自己天然的偏好和喜爱,作者鼓励从这种天性出发,因为这样才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在正面阐释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论述,指出过分鼓励和规劝会让小孩子厌恶读书,得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然后作者以自身经验为例,

    4、分层次印证前文表达的观点,说明应该如何阅读。 作者曾经追求“对”的,用理性矫正阅读,发现行不通;然后转而依从天性,追求爱的,于是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接下来,作者举例论证自己关于“阅读数量”的观点。而后举阅读巴尔扎克的例子,表明自己经历了从“大失所望”到“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这是从无到有。作者逻辑清晰,安慰了读者的恐慌,用亲身经历从两个层面分别阐释了在感兴趣的作品少,或者全然不感兴趣的状态下,顺其自然,也终究会走到阅读的道路上来。 接下来作者分享了一段阅读中国古代著作的体验,向我们证明,不同文化思想带来的启发和思考,是非常令人欣喜的阅读体验,令他久久

    5、难以忘怀。作者分析阅读现状,重提阅读杰作的作用,紧扣中心话题,正反多角度论证,强调“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二、总体写作特色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值得反复揣摩的语句,阅读时一定不要匆匆略过。一方面,这些语句语言本身有简练生动之处,可以学习作者的文学性表达;另一方面,深入分析这句话蕴含的观点,可以鼓励学生发掘深层次的想法,或谈谈体会,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作小文章。 比如:“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从语言上来看,作者以真正的体育比喻真正的修养,意在说明追求目标的这种行为本

    6、身,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真正的体育精神存在于努力与拼搏的过程中,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个阶段都可以视作一个到达的终点,因为都有其收获:又没有绝对的终点,永远都在半道上,因为体育精神要一直坚持下去,永不停歇。对应于真正的修养,即不追求一个具体的目标,因为完善自己这件事,可以持久地做下去;然而每阶段都可以算作一个目标,因为精神和心灵都在完善中时刻起着变化,这个行为本身,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补充论据,证明论点;也可以再进一步思考,看看除了真正的体育精神,还有什么与此相似。 三、教学优势 本文是黑塞探讨人性的作品之一,作者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

    7、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文章既充满睿智的思考,又温暖感人。黑塞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他赞美读书的作用,并指明阅读路径,劝说人们凭自己的爱好展开阅读,用心研读优秀作品,在书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 本文鼓励读书要尊崇内心兴趣的声音,即“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这是感性的;但作者在阐发这个观点的时候,又充满了辩证理性的思考。二者熔于一炉,形成了本文的整体风貌。 学习这篇文章,理解作者在每部分着重论述的内容,梳理文章的内在逻辑,这是基本层面的要求;如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某些思辨性的语句感悟颇深,结合自己的想法或经历品析玩味,有话可说,言之有理,则是高一层次的境界;如再能透过作家提倡感

    8、性阅读的文字,去发掘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理性辩证的阐发观点的方式,感受思维的力量,则是做到了深层次的阅读反思。 【学情整体分析】 随着对议论性文本的深入了解,学生已经对于论证说理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形成某种观点态度,并找到合适的经历加以论证,会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议论文非常有帮助。而本课两篇文章都是这样的范例,这就非常适合以此来引导学生。并且,以作者对读书的思考,对读书经历的叙述,来涵养学生读书的态度,激励他们多读书,对高中的学习乃至全部人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情补充: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明确理解文

    9、章的框架结构,理清思路; 把握重点,深度阅读,能够把握文中的重要语句的含义;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探究论证方法,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他们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3.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4.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要围绕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来展开。两篇文章的主旨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如何深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读书:目的和前提是翻译作品,且作者思考比较深刻,所以,我们主要引导学生对作者思路

    10、的理顺,然后对作者所重点强调的问题展开探究。 四、教学方法建议 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还有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提升读写能力,感受经典力量,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 难点:1.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2.学以致用,读写能力转化。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导入 导入语一: 赫尔曼黑塞,出生在德国,1912年迁居瑞士,1923年时入瑞士籍。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文学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的诺贝尔文学奖

    11、颁奖词: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教学策略:简介黑塞,突出其获诺贝尔文学奖,介绍时代背景,强调反对神学压抑人性,介绍随笔与议论,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信息提取、批判赏析的驱动力,提高学习本课的兴趣。 导入语二: 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压抑和扼杀人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为此他写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就是

    12、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名作。文中,作者阐述读书的作用,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导入语三 释题 “读书:目的和前提”是并列短语,即“读书的目的”和“读书的前提”。本文是篇议论性随笔,标题直接点明了论述主题。 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谈读书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限制。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设计意图:激

    13、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非常有利于语文的学习,所以本课的课前导入需要好好设计,依据学情妥善处理,争取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并主动地想要学习本篇课文。课前导入环节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在培育批判与发现、欣赏与评价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精讲 (一)整体感知、厘清思路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组织讨论后明确: (1)第一部分:(1、2段)读书的目的:获得真正的修养。 第1段: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第2段: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 (2)第二部分:(37段)读书的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同时还必须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第3段:认识自己,凭爱好阅

    14、读。 第45段:读书的前提:个性或人格的追求。 第67段:以自己的读书经历为例证明。 (3)第三部分:(8段)针对现实,提出读书建议。 教学策略:学生自读课文,引导梳理文章脉络,体会文章主旨,教师只做简单的补充和点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加以分析概括的能力,培育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的素养。 学科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细读课文,逐段提炼,抓住关键问题,把握文章脉络,深化对论证思路的理解,可以提升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的素养,增强分析概括及信息提取的能力。 2.根据提示,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在谈论读书的话题之前,作者先简说:_。 接着给出具体的路径:首先,最重要的途径是_,以此获得鲜活的意识

    15、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作者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接下来,交代_。 作者认为,第一要务是“认识自己”,从偏好和喜爱这种天性出发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在正面阐释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论述,指出_。然后作者以自身经验为例,分层次印证前文的观点,说明应该如何阅读。 文章末尾,作者指出_现象,再次强调阅读杰作的重要意义。分析阅读现状,重提_的作用,紧扣中心话题,正反多角度论证。 学习策略:分析概括、解释推断。 分析文章脉络之后,通过自主地概括文章的关键,点,可以提高发现汇总、信息提取、分析概括的学科能力,培育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

    16、的语文素养。 对照提示 在谈论读书的话题之前,作者先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 接着给出具体的路径:首先,最重要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经典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作者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接下来,交代如何研读世界文学。作者认为,第一要务是“认识自己”,从偏好和喜爱这种天性出发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在正面阐释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论述,指出过分鼓励和规劝会让小孩子厌恶读书,得到截然相反的效果。然后作者以自身经验为例,分层次印证前文的观点,说明应该如何阅读。 文章末尾,作者指出“当今之世

    17、”年轻人不喜欢阅读的现象,再次强调阅读杰作的重要意义。分析阅读现状,重提阅读杰作的作用,紧扣中心话题,正反多角度论证。 设计意图:纵观全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初步领会文章的布局谋篇技巧,落实教学目标,并为下一步纵深探究作铺垫。 (二)把握重点、深度阅读 1.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提取: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它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真正的修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修养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提取:黑塞认为读书的目的和前提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明确 目的: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

    18、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同时还必须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3)理解分析“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明确 “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人文和文学价值,如果能对杰作深入理解,一定会在思想、思维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 2.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概括:要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应避免哪些错误做法?请根据本段加以概括。 明确 遵循固定模式或者教学大纲去阅读;根据作品的名

    19、气强迫自己去阅读;根据别人的称赞或鼓励、规劝去阅读。 (2)分析: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明确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3)作者少年时代

    20、的阅读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 在图书的海洋中,只要我们去寻找,就一定会发现我们钟爱的作品或吸引我们的内容。面对巨大的“藏书室”,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阅读中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这些发现会不断开拓我们的阅读视野,引领我们渐渐痴迷读书。 (4)作者对巴尔扎克作品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 作者最初不喜欢甚至厌烦巴尔扎克的作品,很久之后才发现巴尔扎克作品的魅力。这说明,随着阅历的增长和阅读的不断深入,读书的兴趣、爱好也会发生改变,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 (5)概括:作者认为中国精神有什么特点? 明确 接近现实生活,谨守最高道德要求,又与日常生活和谐协调。自然与精

    21、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辅相成,各得其所。 3.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分析:为什么“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 明确 因为报纸更侧重于使人获得及时的新闻,流行文学也只是快餐文化,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而“杰作”即“经典”,能够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变得高尚,能够留给读者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2)分析: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 明确 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

    22、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 (3)“自己的价值”“杰作的真正价值”分别指什么?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 “自己的价值”就是对自我修养和教养的追求。“杰作的真正价值”就是指杰作的伟大之处:杰作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等,杰作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杰作揭示的生活意义。 文章最后一句话表明的是阅读的态度。 总结全文,黑塞强调了要有正确的阅读态度,要读杰作,怀着敬重之心、庄重之感,进行爱的阅读,要花力气、下功夫,认真对待。研读经典作品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为了“散心消遣”,重要的是之于人生的意义。 理解并了解

    23、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你的阅读意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就从研读经典作品开始吧。 教学策略:在初步理解文章整体脉络和主题的基础上,再来分步骤地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阅读的意义,可以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领会理解的学科能力。 学习策略:引导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个过程可以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提高分析概括和领会理解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分步骤地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其领会理解、内化完善的能力,培育其意识与态度、关注与参与的素养。 (三)探究写法、学以致用 1.探究: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提示1:可从“准确、生动、简明、深刻”

    24、几个角度体会。 提示2:注意下面句子。 (1)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从而使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加点词体现语言缜密的特点) (2)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对比鲜明,形象简明) (3)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意味深长) 2.探究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效果。 明确 举例论证。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列举自己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读书要以读者的个性或人格为前提。化抽象的说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对比论证。本

    25、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拿印度文学与中国古代典籍对比,突出中国古代典籍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辅相成、各得其所的特点。再如不同时期读巴尔扎克作品的前后对比等,有力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比喻论证。如“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形象地表现了修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短暂的功利行为等特点。 教学策略:把文章的语句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理解并践行文章所表达的意义,对于提高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的核心素养非常有帮助,也有利于培养批判赏析、内化完善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语言特点和论证方法的探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增强对议论文的认识,可以提升学生领会理解、内化完善的学科能力,培育其体验与感悟、表现与创新的学科素养。 三、板书设计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08650.html
    一起向未来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