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708645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1.3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师说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 2019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10.2 名师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师说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10课 劝学/荀子 师说/韩愈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荀子、韩愈、鲁迅等几位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同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句子翻译等文言文考点 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及作用 4.议论文写作 5.重点字音、字形、词

    2、语等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 第12课 拿来主义/鲁迅 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上图书馆/王佐良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内容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更增加了立论的力度。以老师的作用,质疑了“惑而不从师”,并论证了“师”与“道”的关系,体现了朴素的平等思想。然后,作者运用三组对比,重点批判了“士大夫之族”的

    3、“耻学于师”。再接着,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最后,简单说明了师说是为了鼓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学“古文”而作的。 全文论证严密,说理透辟,是一篇深思熟虑的作品,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对师生之间的往来赠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总体写作特色 本文整句与散句结合,又兼用多种不同句式,使得语言错落有致,错综变化,又富有气势,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认识这样的特点。如第1段先用四个散句立论、解释、反问、说明,然后用两个小句对举,阐述自己从师的态度,再用一个反问表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用一个整句得出结论,整句散句交替变化,富有节奏感。又如第

    4、2段是三组对比,对比之后的结论意思是相同的,使用的句式却有变化,语气也越来越强烈:“其皆出于此乎”是质疑语气,“吾未见其明也”是肯定且略带责备的语气,“其可怪也欤”是带有讽刺的感叹语气。 三、教学优势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初,承六朝之弊,文风浮靡,言之无物。韩愈反对“俗下文字”,主张“文以载道”,写文章要“唯陈言之务去”,学习“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文风,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强调作家的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这实际上是一种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是一场以复古为解放,目的在于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

    5、的语言、抒情达意的优良传统的改革运动。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努力,文体终于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师说论述求师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作者的观点,能够结合当今倡导的终身学习、深度学习等观念,理解古人有关学习的观点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学情整体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文言词汇,但深层次的词汇、文法以及阅读能力都还有待提高。 高一正是组建高中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在摸索探讨的时期。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方法引导,他们兴趣比较大,吸收比较好,对于后期自己的学习会有极大

    6、的帮助。高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相对来说要弱一些,对于议论文也是刚接触,对议论的基本结构有所掌握,但论证方法的掌握还很欠缺。所以,本节课的最终目标就是在阅读中分析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对比论证产生的说服力量,在写作训练中运用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学情补充: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疏通文意,梳理文言现象; 整体把握论辩思路; 体会韩愈散文的特色;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文言知识 (1)指导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 (2)指导理解“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温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 (3)熟记“受(授)、

    7、不(否)”两个通假字。 (4)领会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思辨类文体 (1)认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3)体会韩愈散文雄健明快、汪洋恣意的特色。 三、教学策略设计 师说:本篇需要学生关注文言现象和求师的态度。首先梳理文章的词汇、句式等,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语感。然后需要体会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对于求师的观点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理解韩愈散文的特色。重要的是,本篇要通过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端正求师求学的态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批判与发现、欣赏与评价、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等核心素养。 四、教学方法建议 问题教学法、

    8、讨论教学法,还有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疏通文意。 2.文言积累。 3.学会选择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难点:1.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2.思辨能力的提升和迁移。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导入 导入语一: 韩愈所处的唐代,仍在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于是社会上形成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

    9、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胆识,可敬可佩。 教学策略:简介时代背景的门阀制度,强调韩愈的成就,旁引论语,等等,都是为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信息提取、批判赏析的驱动力。 导入语二 1.韩愈与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指唐代中期以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载道。 2.唐宋八大散文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

    10、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设计意图:课前导入可依据学情做具体的调整,在与学生简短的沟通当中,争取让学生感受到“尊师重道”的必要性,激发关注和学习韩愈代表作的兴趣,提升信息提取和领会理解的能力,培育批判与发现、欣赏与评价的语文素养。 导入语三 由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二、教学精讲 (一)疏通文意积累知识 1.指导初步读通课文字音字义。 教学策略:初读课文,对重点字词正音辨义,指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文言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育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的素养。 【多媒体展示】 读准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读音 句读之不

    11、知 或不焉 六艺经传 从师 读书 不能 传道 从容 聃 蟠 苌弘 近谀 贻 冉 潘 无长无少 须臾 怡 【多媒体展示】 辨析古今义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 古:_ 今:_ 句读之不知 古:_ 今:_ 小学而大遗 古:_ 今:_ 2.指导读熟课文并深度理解课文:一词多义 (1)“师”一词在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有何不同? 填表练习: 【多媒体展示】 填表 实词 一词多义 举例 师 作“老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 作动词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作“以为师”讲 学习策略:以一个关键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知识的发散迁移,加深对全文思想的

    12、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解释推断的能力,把握文言文的学习规律。 【多媒体展示】 填表 实词 一词多义 举例 师 作名词 作“老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动词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作“以为师”讲 吾从而师之 (2)“之”在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有哪些呢? 出示: 【多媒体展示】 一词多义:“之”的用法 辨析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郑子之徒 蚓无爪牙之利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古之学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将哀而生之乎 句读之不知 吾欲之南海 【多媒体展示】 填表 虚词 一词多义 举例 之 代词 人称

    13、代词 指标代词 助词 相当于“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宾语前置标志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动词 到去 学科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让学生结合语境解释文言词,深化学习文言常用的“之、其”的用法,培育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的语文素养,提高其观察记忆、分析概括及解释推断的能力。 学习策略:以相同字的不同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加以汇总,促进知识的发散迁移,加深对文言文的学习规律的把握,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解释推断的能力。 填表 虚词 一词多义 举例 其 代词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

    14、不解矣(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 爱其子(他的) 语气副词 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3.再深入地理解课文:意动用法 (1)导入,出示。 【多媒体展示】 意动用法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把当成宾客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以为奇异 学习策略:深入学习意动用法,促进知识的发散迁移,加深学生对文言文规律的把握,提高分析概括和解释推断的能力,提升整合与语理、积累与语感的素养。 (2)探讨:什么是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

    15、评价,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怎样性质”的用法特点。 意动用法中的动词更多的是形容词或者名词,如果本身是动词,那它肯定不是及物动词,而是不及物动词。因此我们把意动用法分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动词的意动用法三种。 典型的例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它的宾语是“我”,因此我们应该理解为“认为我美”,而不能理解为“美丽我”。现代汉语成语中也保留着不少的意动用法,如“草菅人命”中的“草菅”,“安居乐业”中的“安”和“乐”,“不远千里”中的“远”,“幸灾乐祸”中的“幸”和“乐”,“羞与为伍”中的“羞”,“是古非今”中的“是”和“非”。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16、设计意图:本环节针对语文学习的实际运用,针对考试必考点重,点训练。 (3)翻译下面句子,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吾从而师之(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二)整体把握论辩思路 教学策略:老师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为主。老师在关键地方、关键时刻适度点拨启发即可。所设计的问题体现梯度,力求体现支架教学智慧。 1.梳理文章脉络,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下面问题。 (1)求学的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是怎样看待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2)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3)作者引述孔子的

    17、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多媒体展示】 文章论辩思路 提出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对比论述:其子其身 士大夫之族百工之人 得出结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言文词义句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有效地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分析概括和领会理解的能力,提升整合与语理、欣赏与评价的素养,并对学生的意识与态度产生积极影响。 【多媒体展示】 师说结构参考图 学习策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增强信息提取和分析概括的学科能力。 2.思考迁移:作者的行

    18、文思路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学会了哪些论证方法? (三)体会韩愈散文的特色 设计意图:纵观全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初步领会文章的布局谋篇技巧,落实教学目标,并为下一步纵深探究作铺垫。 1.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串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教学策略:通过对“整句”“

    19、散句”“排偶句式”等知识的深入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培养咬文嚼字的阅读习惯,提升领会理解、分析概括、批判赏析的学科能力和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欣赏与评价的学科素养。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2段一连用了两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为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为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为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

    20、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体会韩愈散文的特色。 (1)运用排偶句式(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有助于增加文章的气势,而且有一种音节美,在语气上也很自然流畅。 (2)语气语调婉转多变,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嗟乎”“鸣呼”(语气词加强感叹); “其皆出于此乎”(疑问语气);“吾未见其明也”(判断语气); “其可怪也欤”(感叹语气)。 (3)总结:雄健明快、汪洋恣意。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联系实际,对照反思。 读了韩愈的师说,在议论文写作方面,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2.延伸拓展,发表见解。 (1)课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是否

    21、适合于现代社会? (2)你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3)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你是否同意他的这种说法? 请大家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参考观点 (1)尊师重道是传统美德,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发展靠经济,经济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老师,我们是靠老师传授知识的,所以我们要尊重老师。 (2)学生应当理解老师,老师也要多关注学生。老师和学生应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课堂上,老师是长辈,我们要尊重;课下,老师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无话不谈。亦师亦友,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3)“程门立雪”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2、,在现代社会更应被提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老师则是引路人,是通向美好未来道路的拓荒者,老师为了我们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所以我们一定要尊敬老师。 (4)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被看作父母一般,但古代的尊师重道建立在儒家思想的规矩框架之上,使得当时的师生关系变得僵硬而缺乏生气,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现代人和谐相处的原则。现在,我们的师生关系应该像朋友一样,老师应是我们知识的启蒙者、心灵的领路人。 (5)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朋友关系,老师要了解学生,学生要理解老师。老师不要惩罚学生,而应用自己的真心感化学生,让老师这个热烘烘的太阳融化学生心里的冰山。 (6)我不太同意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23、解惑也”的观点。老师不能只给学生传授知识,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只起一个引路人的作用。老师能教给我们一个原理,却无法代替我们思维。我们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领会,自己去消化,这样知识才能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收获。只有不依赖老师又不脱离老师,不迷信老师又不抵触老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 (7)我也不同意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老师在传授我们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我们怎么思考,怎么做人,否则,一味地灌输知识,像古人那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死读书,读死书,只会留下一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可悲结局。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践,加深学生对“尊师重道”的理解和体会,真正让课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修为。这个过程自然也会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解决问题和内化完善的学科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教学、及时评价的方式,并联系实际生活,把“尊师重道”的思想观念根植到学生内心,提高学生的内化完善能力,培育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的语文素养。 三、板书设计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08645.html
    一起向未来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