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708627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5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9.2 永遇乐 口北 怀古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

    2、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

    3、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美芹十论等,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文学赏析: 词的上片分两层,一怀孙权,二怀刘裕。起首三句即扣住“怀古”二字,以“千古江山”作背景。大有登楼一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的沉思与现实的浩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此三句意思是说千秋万代,江山依旧,而现在已经找不到那一代英雄孙仲谋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无处觅英雄孙仲谋”的倒文。孙仲谋就是孙权,一代英雄,三国时吴国的君主。他少时曾乘马射虎,马被虎咬伤,他用戟刺虎,将老虎击毙,人称他为射虎英

    4、雄。他崛起江东,曾迎战曹操,大破曹军于赤壁,三分天下有其一,曹操曾十分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吴主传)。而更为直接的原因是吴国是最早建都于京口的。也就是说孙权是在京口这个历史古城中第一个建都的英雄人物。词人登上北固楼鸟瞰这座古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孙权,这是十分自然的。从词人的情感上说,他对于孙权是十分称赏的。他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称赞孙权说“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一个“觅”字也表现出他的敬仰之情。“无觅”,自然是说孙权已经作古,找不到了,而更深刻的意思是说:如今已找不到象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了。怀古、颂古之中,暗寓着对现实的批判,批

    5、判南宋统治者中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物。起笔境界高远,无限苍凉,定下全词豪迈、悲壮的基调。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无觅”,言此地皆日的繁华,象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风风雨雨消歇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相近。此三句是承上对于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的叹惜,也暗起下一层对刘裕的缅想,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加强了悲凉的咏叹情调。 “斜阳草树”至歇拍是上片的第二层。刘裕祖籍彭城,后迁京口,是在京口生长的。他曾为东晋北府兵将领,击败桓玄,任十六州都督,镇守京口,掌东晋大权。先后灭南燕、后燕、蜀、后秦诸国,光复洛阳、长安。这是词人

    6、在北固亭中想到的又一位与京口有关的英雄人物。“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是说那荒凉、冷落,很是一般的街道,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刘裕,言外是叹息如今还据有江南大片土地的南宋却没有如刘裕这样英雄人物。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对刘裕北伐中原军威赫赫的形象描写,也是词人“剑指三秦”“平戎万里”“西北胡沙”整顿乾坤的愿望借了对历史人物功业的向往表现出来,是词人对南朱统治者的激励与鞭策。 上片缅怀历史上的两位英雄,目的在于激励现实。通过这颂古伤今的上片,我们可以看到已是六十三岁的辛弃疾,依旧壮志不衰,一腔热血。 下片分四层。第一层,换头三句用刘义隆的故事。“元嘉草

    7、草,封狼居胥”指宋文帝在元嘉二十七年,听信王玄谟等人的话,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仓促出兵与北魏开战,梦想象霍去病一样追击匈奴,直至到狼居胥山封山而还,结果是大败南逃。“仓皇北顾”与上片“气吞万里如虎”,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刘裕的军队能“气吞万里如虎”,而刘义隆的部队则是“仓皇北顾”呢 因为前者是“金戈铁马”,装备精良,准备充分,而后者却是“草草”,两种原因的揭示透露出辛弃疾这样的思想:反对轻率用兵。这种思想在他早期的军事论文中就有论述,如说:“事不前定,不可以猝发;兵不予谋。不可以制胜”(议练民兵守淮疏);“欲其胜也,必先定规模而后从事”(九议)。他之所以追述刘义隆的故事,是为了给韩侂胄提供

    8、历史的鉴戒,慎重其事,以求其成。可惜,韩侂胄没有记取这历史的教训,没有注意词人的意见。就在此词作后的第二年(开禧元年,1205年)三月,辛弃疾在京口被降官。六月,被免官。七月,又回到铅山去闲居了。了解这一事实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下文会有“谁问”的感叹了。 第二层由怀古转入到对自身一段经历的追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绍兴三十一年(1161)耿京派遣辛弃疾南下与宋廷联络。十一月中旬,作者经过扬州,当时金人渡淮侵宋,扬州一片战火,所以说“烽火扬州路”。京口对面便是扬州的瓜州渡口,登上北固亭可以遥遥望见,故曰“望中犹记”。从一一六一年到写作此词的一二四年,恰好是四十三年了。四一三年过去了,

    9、作者“犹记”那一段烽火历程,这是因为他珍重这段经历,他仍然向往着那战斗的岁月。可是,四十三年过去了,“大仇不复,大耻不雪,平生志愿百无一酬”(谢枋得祭辛弃疾稼轩先生墓记)。峥嵘岁月的回忆,正衬托了他半个世纪以来的坎坷人生;“四十三年”白白过去了,真使人感慨不已! “可堪回首”三句为第三层,刘义隆因草草出兵,“赢得仓皇北顾”,魏太武帝领兵直追到南京对面的江苏六合县,并在六合县东南的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改为佛狸祠。“神鸦”,啄食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的鼓乐声。旧俗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说佛狸祠中香火很盛,有许多人前来祭祀。祭祀敌酋,这不

    10、是忘了民族的灾难,敌我不分吗?所以说“可堪回首”。这是对南宋朝廷的一种讽刺:是他们的投降政策,带来了民众敌我观念淡薄,使民众失去了民族的自尊,忘记了国耻。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第四层,由上一层对朝廷的喑讽转向报国无门的悲愤。廉颇,战国时赵国良将,因受到诬陷,逃亡到魏国,魏不能信用。后来赵国为秦兵所困,赵王希望再用廉颇,廉颇也希望复用于赵。赵王遣使者探视廉颇是否可用。廉颇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甲上马,表示可用。但使者受了廉颇的仇人郭开的贿赂,回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觉得廉颇老了,没有再用他。辛弃疾此处以廉颇自喻。意思是说自己年事

    11、已高,仍想为国出力,可是有谁委以重任呢?话说得很是婉转,又十分悲愤,十分沉痛。 此词一方面以孙权、刘裕的业绩激励当朝,希望坚定北伐信心。又以刘义隆的故事为鉴戒,忠告韩侂胄不可草率轻敌。同时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报国愿望和不为所用的悲愤心情。辞情慷慨深沉。杨慎词品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则说它“句句有金石声,吾怖其神力”。可见前人对它的推崇。此词也确系作者慷慨悲凉这一主体风格的代表作。 在艺术上,此词的突出特点是借古伤今。题日“怀古”词中四用故事。上片赞扬孙权、刘裕的业绩是叹当今没有英雄,批判矛头指向只求苟安的南宋当权派。刘义隆的故事是对企图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忠告。

    12、廉颇的故事则用以自喻,谴责南宋统治者不能启用报国人才。词中每一典故都有指陈现实的积极意义。词中的每一思想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都可以写成一篇很有深度的论文。而作者只用几个典故,不着议论,不用抒情,全用历史事实讲话,举重若轻,确实是大家手笔。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登临古迹,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仿佛影片一样岀现了脑海,浮现在了眼前。今天,让我们起走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去感受辛弃疾面对往昔巨变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涵咏词意,内化作者用世报国的情怀,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2.依托作品中“用典”与“表情达意”间的关系,窥见豪放词风一斑。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

    13、词作内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领会辛词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 四、整体感知 (一)解读题目 “怀”指心有所感;“古”,指眼前能触动情怀机关的古迹和与古迹、情怀密切相关的古人古事;“怀古”,即因古而生怀,寄情怀于古。触动辛弃疾情怀的古迹是哪里?“京口”是今天江苏镇江,“北固亭”是京口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象,辛弃疾面对锦绣江山,定有很多感慨存储心中,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着笔写下这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注重节拍、声调、韵脚、平仄) 五、深入

    14、研读 (一)从全词看,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哪些古人古事?请结合注解(及南宋时代背景)简要概括。 明确:1.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 2.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政权; 3.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而致兵败; 4.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封山大礼而还; 5.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刘义隆到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 6.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思用。 (二)在诗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是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用典 (三)析词作用典,感词人情怀 1.请同学们齐读典故1所关涉的词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

    15、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并赏析。 明确:(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江山”既实指京口之江山,也虚指天下之江山;饰以“千古”,置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及其英雄业绩于时空的邈远辽阔之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无处觅英雄孙仲谋”的倒文。一个“觅”字也表现出他的敬仰之情。“无觅”,是想表达如今已找不到象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了。怀古、颂古之中,暗寓着对现实的批判,批判南宋统治者中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物。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言此地皆日的繁华,像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风风雨雨消歇了。此三句是承上对于孙权这样的英雄

    16、人物的叹惜,也暗起下一层对刘裕的缅想,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加强了悲凉的咏叹情调。因典生境,境中隐情,自然而生动。 2.请同学们齐读典故2所关涉的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并赏析。 明确:(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作者仰慕宋武帝刘裕北伐如虹的气势,“人道”“想当年”说明只能在闲谈中回忆英雄人物,抒发了现世无英雄的感慨。也就是说只求苟且偷安、忍辱忘仇的南宋统治者,不是可以稳定时势、开创历史的英雄人物。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是对刘裕北伐中原军威赫赫的形象描写,也是词人“剑指三秦”“平戎万里”“西北胡沙”整

    17、顿乾坤的愿望借了对历史人物功业的向往表现出来,是词人对南朱统治者的激励与鞭策。 上阙部分词人引用孙权和刘裕的事例,意在仰慕英雄,渴盼抗金杀敌,建功立业,是积极的典故。词人登高望远,眼看大宋的江山风雨飘摇,不禁让他想到这片土地上出现过的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一代帝王,他们有着雄才大略,他们挥戈杀敌,统一江山,成就伟业,辛弃疾的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景仰之情。然而,他们的辉煌,早已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只剩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请同学们齐读典故3与典故4关涉的词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并赏析。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明确:刘义隆好

    18、大喜功,一心北伐,想效仿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结果事与愿违,兵败而归,国势一蹶不振。辛弃疾用古事映射现实中的南宋,发人深省,尖锐地提醒着南宋统治者不可重蹈覆辙,要吸取教训。引用霍去病的典故是为了表达诗人抗金报国的慷慨壮志。 4.请同学们齐读典故5所关涉的词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并赏析。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经过扬州正当金人渡淮侵宋,扬州一片战火,所以说“烽火扬州路”。京口对面便是扬州的瓜州渡口,登上北固亭可以遥遥望见,故曰“望中犹记”。从一一六一年到写作此词的一二四年,恰好是四十三年了。可是,四十三年过去了,“大仇

    19、不复,大耻不雪,平生志愿百无一酬”。峥嵘岁月的回忆,正衬托了他半个世纪以来的坎坷人生,“四十三年”白白过去了,真使人感慨不已!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却早已忘掉了这一点,在那里欢天喜地地祭社。如今的百姓,安于异族的统治,竞对异族的君主焚香祭祀,顶礼膜拜,不禁让人痛心疾首。不堪回首,民心已去,再不北伐,中原真就收不回来了! 下阙刘义隆和拓跋焘的事例则为反面教材,意在讽谏宋朝以历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又因百姓忘祖,对政治松懈,呼吁北伐时不我待。 5.请同学们齐读典故6所关涉的词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凭谁问,

    20、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作疑问。展现了廉颇虽老思用的场面,一位须发皆白、忠心依旧、雄心不已的老将形象跃然纸上。最后词人用廉颇的例子自比,引用贴切,映射自身,且意蕴丰富,既有因谗言而被弃的苦闷,壮志未酬的悲伤,又有渴望重新被任用的期待,读来壮怀激烈,不禁让人神伤。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刻。 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说,辛弃疾南归后的40年里,有20年被闲置,在被使用的20年里经历了37次调任。请大家结合幻灯片中辛弃疾生命末期的多次沉浮进一步体会他壮志难酬的悲愤。 六、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探究:有人认为,辛弃疾这首词典故过多,有“掉书袋”之嫌,你同意吗?结合全词看,

    21、这些典故有哪些特点? (一)特点概况 1.以情驭典,各有侧重。表达的情感丰富,并能以忠心报国的情怀贯串其中,抒情脉络完整而清晰。 2.质量兼备,意境互动。用典与形象、意境、情感有机结合,精炼含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重要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话中语评“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指辛弃疾的词出自至性真情,能创造阔大的意境能表现高洁的襟怀和远大的志向。这首词很好地诠释了王国维的评语。 (二)诵读把握 我们诵读时,词作的情感基调应如何把握?是低回、叹息、无奈吗? 明确:不是。悲而能壮,哀而不伤;英雄失路而壮心不已。 让我们齐读这首词,读出辛词的慷慨悲壮。 七、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下之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然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八、作业布置 课下背诵全词。 九、板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用典 上阙:孙权、刘裕正例 下阙:刘义隆、拓跋焘反例 对比 壮志难酬的悲愤 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08627.html
    一起向未来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