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陈情表(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情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高中语文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9.1 陈情表(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1 陈情表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文章言辞恳切委婉、陈情于事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 3.品味文章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内涵,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本文行文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虛词、古汉语句式等相关言知识。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化传
2、承与理解: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难点:理解作者的处境和作者祖孙深厚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今天我们走近李密的陈情表,看李密是如何陈情,说服晋武帝的。 二、写作背景 公元263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晋武帝) ,为人阴险多疑。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
3、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
4、为武阳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四、题目解读 “陈”,陈述;“情”,情况;“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 第二部分:(第2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 第三部分:(第3段)以“孝治”的道理为依据,表明“辞不赴命”的原因不是保
5、全名节,而是力行圣朝的“孝治”纲领。 第四部分:(第4段)恳请晋武帝批准自己终养祖母的要求,并言明先尽孝而后尽忠的赤诚。 六、全文分析 任务探究一赏析文本的语言特色 1第二段接连使用时间词“逮”“前”“后”“寻”,对应的征召词“察”“举”“拜”“除”“当”以及递增官职“孝廉”“秀才”“郎中”“洗马”,有什么用意? 明确: 这些词语都表示新朝对李密的多次征召:从时间上看急迫连续,从形式上看多法并用,从官职上看越来越高,显示出新朝急于需要李密出来笼络人心,而李密推辞之难,这为下文矛盾的解决埋下了伏笔。 2第二段“切”“峻”“责”“慢”有什么表达效果?四字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 这四个字
6、形象地写出了朝廷对李密“辞不赴命”越来越生气,责备越来越严重的态度,仿佛可以看到皇帝在那里生气发怒的情形。 3结合文本仔细品读下面文句中的加点词语,说说作者使用这些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沐浴清化且臣少仕伪朝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明确: “清化”歌颂新朝,表明自己对新朝的拥戴;“伪朝”一词完成政治立场的切换,与蜀汉朝廷划清了界限;“不矜名节”“亡国贱俘”自污名节,消除晋武帝对自己不出仕可能是为了保名节的疑虑。 任务探究二赏析文章的手法与结构方式 4本文第一段为述情,第三段侧重讲理。这两段的位置是否可以调换? 明确: 不可以调换。本文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
7、理于情。全文首先陈述个人的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而写作者愿意奉诏,但又因“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最后再次举起晋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晋武帝准许自己的所请。同时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这样使文章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5李密是采用哪些方法、从哪些角度打动晋武帝的? 明确: 第一,陈情于事。诉说苦难的身世,令人同情。体现祖孙相依为命的人间至情。其孝心来自亲情,出自肺腑,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如实表白自己在无法割舍的祖孙之情与朝廷非陨首所能报答的恩遇之间的狼狈处境,并说明自己辞官奉养祖母正是遵
8、循皇上倡导的孝道。力避气节嫌疑,表达对朝廷的恩宠铭刻在心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尤其是表达了一旦终养了祖母,愿意为皇上尽节效忠的感情。第二,陈情于智。表明自己的辛酸苦楚人神共知,暗示皇上的处置会有很大的社会反响,关乎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采用换位方式,猜想可能有的诘难而陈说衷情。李密在陈情时仿佛面对晋武帝,一问一答,环环相扣,使晋武帝欲怒而不能,再辅以真情,情理交织,终使晋武帝化怒为悯,化疑为信。 任务探究三体会文章的情感 6李密写陈情表的目的是“陈情”,但文中的“情”比较复杂。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共写了几种感情? 明确: 本文交错出现了以下几种感情:处境狼狈的忧惧之情,对晋武帝恩遇
9、的忠敬之情,对祖母的孝顺之情。如奉诏,则是不顾相依为命的祖母;如顺私情,陈述苦衷又不允许。况且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果坚持不从新朝天子的命令,便容易被怀疑为坚守名节,蔑视当朝,恐怕要被视为心怀不满、图谋复辟的贼子贰臣了。因此在爽快明言之后,李密便语带感激地表达出以“我”“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身份,承皇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待遇,“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的忧惧之情,理在情中。作者把前两种情感掩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九十有六”的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病榻之前唯有他一人常“侍汤药,未曾废离”。在下文中,作者又一次对这种感情作了照应:“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
10、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此情之下,要让李密撇开祖母远去,实在是天理良心所不容的。作者就是这样将感情真真切切地表露出来,在他人听来既合乎情,又达于理。 7学习这篇文章后,请就“忠”和“孝”二者关系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明确: (观点一)“忠孝两难全。”我觉得应先尽孝,后尽忠。理由是“尽忠之日长,尽孝之日短”。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百善孝为先,做人首先要尽孝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观点二)自古以来,为人臣子,精忠报国;作为儿女,恪守孝道。二者都是人们所倡导的传统美德。然而古语有云:“忠孝两难全。”当你涉足朝野,一身政务,必然会顾及不了家人,此时应当舍小
展开阅读全文